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审美想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比较人物的原型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对刘备三次见诸葛亮作了极为精彩的描述。水镜先生的建议,徐庶的推荐,一顾误识崔州平,二顾错会黄承彦,三顾交臂诸葛均。而真诸葛高卧草堂,气氛隐逸,色彩玄秘。《刘玄德三顾茅庐》妙趣横生,脍炙人口,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除吸收民间文学的有关成果,凭借的只是陈寿著的《三国志》和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中的一点史料。关于“三顾”的情节,前者只是“凡三往,乃见”五个字;后者也只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话。史书中人物的原型和小说中的典型形象相距甚远。由此可见,作者的想象力对构思情节、设计细节、刻划人物的巨大作用。小说家塑造人物,有时是以一两个人物为模特儿,有时是杂取各类人物的特性。即使是后者,作者也是在生活原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地想象与虚构。所以,将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与生活中人物的原型进行比较,领悟小说家运用想象与虚构人物的方法,也是赏析小说艺术的一种方法。
二、寻求想象的天地
小说创作是作家在丰厚的生活土壤上加以想象与虚构的活动。小说作者不可能对每一个情节或细节都展开想象,有时叙述简略或含蓄的地方,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天地,读者倒可以驱遣自己的想象,翱翔在新的天地,并进而接近、领悟作者的意境。莫泊桑的《项链》类似这样可以寻求的“天地”至少有两处:一处是玛蒂尔德如果没有丢失项链,情况会怎样呢?作者没有写,但读者可以想象:也许她凭借自己的色相,跻身于上流社会,沉湎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中;也许她依然过着那清寒的日子,她比参加舞会前陷入更热烈的向往、更深沉的痛苦之中。第二处是作者在小说结尾点明那挂项链是赝品,然而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读者可以想象她悔不当初,慨叹年华已逝;可以想象她喜出望外,向女友讨还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可以想象她悲喜交集,竟象范进中举那样发疯发傻,喜怒无常……作者在这两处惜墨如金,把想象的权利留给了读者;读者通过想象活动的展开,也更加领悟到作家经营的苦心。
三、保持适当的距离
阅读小说既要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又要以鉴赏的态度保持适当的距离。不然,就谈不上欣赏与分析。这是一种“心之距离”,而不是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朱光潜认为,在艺术欣赏中最理想的距离是“不即不离”;鲁迅认为“兴会最佳者,乃在将到未到时”,“将到未到时”正是一种不近不远、不即不离的方位。
鲁迅的《社戏》、丁玲的《果树园》所描写的水乡夜色和果园晨景确实迷人,读着读着,就使人留连忘返,甚至唤起多少美好的回忆。这诚然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但只止于此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跳出来”做一番冷静的“解剖”,领悟作者写景、状物、抒情的高超的艺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阅读小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仅有助于欣赏,也有利于批判。特别是对一些宣扬淫秽、格斗、复仇之类的小说,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被那些荒诞的、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与征服,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艺术的素养,无疑都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杨修梅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