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钱锺书的宋诗观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容摘要:
钱锺书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著作丰硕的学者才人,他的诗学理论精深广博,尤其是对宋诗的研究见解独到、严谨精炼、造诣甚深。他的许多专著如《谈艺录》、《宋诗选注》等都就宋诗和宋代诗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表达了自己的宋诗观和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宋诗与唐诗的关系、以文为诗的诗歌理念、宋诗与宋史的关系、宋诗的流派特征四个方面来探讨钱锺书对宋诗的看法,帮助我们认识到宋诗的独特风格和真正价值,以期为今人所更好的接受和赏析。
关键词:
钱锺书;宋诗观;探微
钱锺书先生的诗学理论精深广博,对宋诗的研究更是见解深刻、严谨扎实、为人称颂,这些对宋诗的理论著述主要见于《谈艺录》、《宋诗选注》,其随笔集《七缀集》和《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中也散见其观点。因此,本文将从这些厚重的文献专著中搜寻取材,为钱锺书的宋诗观作些简要概括。
一.宋诗与唐诗
提到宋诗,就必定要谈到唐诗。唐诗与宋诗的比较问题、关系问题,由来已久。从南宋至今,唐诗与宋诗就孰优孰劣一直众说纷纭。重唐抑宋者,如宋代的严羽,明代的“前七子”,清代的顾炎武等;重宋抑唐者,又如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吕留良等。对于唐宋诗歌之别,钱锺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他认为,以朝代的不同来断定诗歌的优劣是不可取的,而应该以诗歌的风格特征辨析二者的不同,罔论好坏,这是他对唐诗宋诗两者比较的态度。当然,他以上的这些评价,都是建立在宋诗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之上的,肯定了唐诗的巨大成就和宋诗的发展创新,这也是他对唐诗和宋诗关系问题的看法。钱锺书认为,宋诗的艺术成就本身就很高,成就在元诗、明诗和清诗之上,与唐诗都是诗歌发展的高峰。但因为唐诗成就在前,且达到顶峰,因此宋诗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诗歌的优良传统,以期创新。钱锺书曾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这句话钱锺书意在表明,宋诗在唐诗的基础上有继承的一面:在语言和技巧方面更加圆熟和深刻;还有很多诗人被钱锺书指出与唐代诗人有师法关系,如柳开学韩愈,苏轼、张耒、张舜民学白居易,林逋受贾岛和姚合的影响比较深远,晏殊是学韦应物的,黄庭坚、陈师道甚至直接模仿杜甫的句法……不胜枚举。同时,也因为珠玉在前,有了榜样,宋人在创作过程中依赖性更强,模仿的痕迹更重了。
二.以文为诗
“以文为诗”是韩愈在诗歌实践中,把散文的笔法引入到诗歌当中,使诗歌日益散文化。诗歌是韵文,主要以抒情为主。用古代散文的章法写诗,诗便像散文那样可以说理、议论了。以文为诗历来就有,只不过一直没有形成诗歌创作的主流。到了唐代,这种潮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韩愈、杜牧、李商隐等都好于在诗中议论、说理,但这都止于少数诗人的个人喜好而已,并未引起巨大反应。到了宋代,以文为诗逐渐兴盛起来,诸多日常语言和散文句法渗入到诗歌中,使诗文变得亲切自然,意境更加平常冲淡,别有一番韵味。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是这种创作理念的坚定践行者,这也是宋诗在唐诗成就的阴影中发展起来的一大特点。宋诗在“以文为诗”的特点中加入了“理趣”,使之更加引人入胜,这是由于宋朝理学推动了以文为诗的风潮。理学也称道学,是儒家思想在宋代的发展,它提倡尊“道”抑“文”,在文学创作中偏重于作品的说理、议论,宋诗中抒情的成分因为这种社会风尚愈加减少了,这正呼应了以文为诗“长于议论”的内在要求。上文提到钱锺书的“体格性分”说,他认为,唐诗风格特征在于“丰神情韵”,宋诗格特征在于“筋骨思理”。这里的“思理”,就是指说理的意趣,即“理趣”。以文为诗流动潇洒的笔法为诗歌的创作挣脱了固有的束缚,在题材的选择和思想内容的表达方面,为诗歌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然而,在诗歌语言方面,钱锺书也指出它给诗歌带来了一些弊端,即大量的用典。钱先生认为,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都爱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搬弄典故,使诗歌语言变得生硬晦涩,不够通透,平添了读者阅读的难度,这些影响了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整体质量。
三.宋诗与宋史
钱锺书对于诗与史的关系的认识别具一格。他认为,诗是在诗人所生活的环境中诞生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诗反映生活和时代也就无可厚非。比如,宋代由于官僚机构臃肿、税赋加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紧张等等,国势渐微,处于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过渡期。宋代诗人长期处在这种内忧外患、水深火热的社会环境里,心中不免哀愁叹息,其潦倒的处境和沉闷的心境便会进入笔下的创作中,诗文就会反映真实的社会情景。南宋民族矛盾的加剧催生了陆游的爱国诗,北宋的社会现实促成了张咏里《悯农》的悲叹,内外交困的现实图景激发了王安石写作《河北民》......这些宋诗都是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现实的佳作,为人颂传。同时,钱锺书对所谓“史诗”这一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虽然认可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它能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地反映现实,产生强烈而又深远的效果,但诗与史毕竟不同。诗是血肉,史为骨干,不能仅凭诗歌内容是否在史书上得到印证来判断诗歌的价值,这会大大低估作品实际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底蕴。在《宋诗选注》里,钱锺书以范成大的《州桥》来举例说明。诗中讲到宋朝父老在金国的大街上拦住宋朝使臣问为什么宋兵不打回老家来,这事与范成大自己以及楼钥和韩元吉的记载一样在当时并没有发生而且也许不会发生。
即便如此,钱先生也认为虽然诗歌的内容并非真实发生,但它遵循的是艺术真实,可以运用合理的文学想象和揣测,更加彻底地揭露事物隐藏的本质,这样的诗反而更显真挚动人,直击人心。钱锺书对诗作的这种分析,体现了他“宋诗反映宋史,但不必然反映宋史”的观点,这也是文与史拥有各自的独特魅力之处吧。四.宋诗流派的多元宋诗由于比其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更积极地学习唐诗,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代诗歌流派众多的局面,有晚唐诗派、西昆体,革新派、江湖诗派、“中兴四大诗人”、江湖派等等。在这众多诗歌流派中,钱锺书重点分析了革新诗派和江西诗派。
革新派是宋代以文为诗的代表,钱锺书对此也阐述了很多。在此之前,西昆体用词晦涩空洞,梅尧臣、苏舜钦两人反对这种诗体,他们提倡平常冲淡的用语,由此革新了宋诗的新面目。后来的欧阳修在梅、苏的基础上又将宋诗向前推进,发扬诗句平易、自然的风格。随后文坛大家苏轼又在宋诗原来的基础上,在题材内容和形式技巧等方面对其有所开拓,影响了整个宋代诗坛。钱锺书认为,苏轼自由、豪放、浪漫的诗风,是建立在对艺术规律性的认识之上的,是直抒胸臆和艺术锻造的完美结合。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最大的诗派,这一流派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影响深远,其诗风最能代表宋诗的特点。因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作品又深得钱先生的喜爱,所以他在《谈艺录》中花了较多笔墨和篇幅评论其人其诗,并认为黄诗代表了宋诗的最高艺术标准。江西诗派是以黄诗的风格为主调,内部诗人无一例外都受到黄诗的影响,只是有长有短、有深有浅罢了,江西诗派还注重把典故成语点化运用,“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宋诗的影响虽不及唐诗,但也是深远的。总体来讲,钱锺书对宋诗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对它的缺点也有批判,但更多的是对宋诗的创新与开掘的肯定。
参考文献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2]钱锺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许厚今:钱锺书评宋诗,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2月
作者:童志强 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