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于教育哲学思想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从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着手,集中阐述了杜威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等几个重要命题,对杜威教育产生的哲学基础进行阐述。并以此为借鉴,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通过研究杜威教育思想,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为我国大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杜威;教育哲学
一、杜威教育思想产生的哲学背景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教育暴露出诸多弊端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随着这一时期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杜威亲眼目睹了美国传统学校割裂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深切感悟到了学校己经无法满足美国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美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杜威把实用主义哲学运用到了教育领域,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和自身的教育实践,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几个重要命题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以及“学校即社会”等命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即生活”就是“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在杜威看来,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和生活一起开始、继续和终结,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一致的。也可以说生活是教育最好的课堂,而教育的最终价值是更好地生活。
(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与“教育即生活”这一观点密切相连的就是“学校即社会”,即“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培养具有民主主义精神的人,只有在民主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所以,学校要办成一个雏形的社会,一个具体而微小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三)从做中学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这是杜威的又一重要理论,他以“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明日之学校》(SchoolofTomorrow)一书中,杜威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他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四)以儿童为中心杜威认为,在学校生活中,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学生的本能、兴趣和习惯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正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杜威认为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包括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体的同化作用,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三、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重新认识
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杜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令人奇怪的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受到那么多赞扬的同时,又受到那么多的攻击。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人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误解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自身的不足而造成的。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自然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强调经验与环境的互动统一,但是近代以来的课程理念都是用二元论的哲学立场看待课程的,并将其迁移到课程理念中。由于人们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基本上只停留在教育层面,而对于杜威教育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没有深入研究,仍然本着传统的“经验与理性”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来认识杜威的教育思想,加上杜威教育思想的晦涩难懂,就导致了教育研究者对杜威思想的误解。所以,今天重新解读杜威教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阂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思维.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第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5]杜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
作者:王钰姗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