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范文

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

1国内对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

1.1农村青年早婚的成因从经济方面分析,学者认为当地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农村青年早婚的主要因素。聂建亮(2008)等对华北T村男青年早婚成因的研究指出,由于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思想观念保守;而小农经济面向土地的生产方式,促使早婚的形成。王德福(2012)在基于豫东西村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农村青年的早婚现象是代际关系变动的结果,即养老倒逼婚姻;父母希望早日完成人生任务以便趁年轻力壮时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本。从社会习俗方面分析,学者认为落后的婚恋观是农村青年早婚的重要原因。李合敏(1992)认为80年代早婚率有所上升是因为传统婚育观念和习俗的惯性作用。从社会性别方面分析,学者认为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及性别比例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江涛等(2009)对云南某乡早婚现状的分析得出,由于当地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盛行造成了男多女少的局面,那些在同龄群体中无法找到适龄结婚对象的男性青年,将目光投向了本地低龄女性群体。从管理和法律方面分析,学者认为由于农村社会管理松懈和法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农村青年早婚。如,李合敏(1992)认为早婚早育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基层行政与婚育管理脱节。从生理方面分析,学者认为青少年的性心理过早成熟是重要原因。杨子慧等(2009)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提前,使得青少年早婚。

1.2农村青年早婚的影响早婚影响人口状况。于学军等(1994)对中国80年代的早婚早育状况的研究表明,早婚不仅带来早育而且带来多育,同时会提高时期生育率和缩短世代间隔。早婚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和发展。韩呈吉(1989)认为农村青年早婚影响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且导致青少年不得不中断学业,不利于农村青年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杨志新(2004)提出,在早婚中女性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早婚通常会使她们早育,这对女性本人的身体和发育极为不利;还会导致女性的患病率比未早婚早育的妇女要高。早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胡敏(1987)在对某县青年早婚的调查得出,由于早婚多是父母包办,容易导致夫妻不合,从而导致婚后纠纷和离婚,影响家庭的和谐稳定。

1.3农村青年早婚的对策加速当地经济发展。马林英(1996)对四川彝族妇女早婚问题研究发现,解决彝族妇女早婚现象突出的问题,要加速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强管理和执法。李义新等(1994)对湖北钟祥市47个村早婚早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要解决农村青年早婚现象,必须要将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起来管理。同时加强执法,对早婚早育行为进行清理和整顿。转变婚恋观。朱芳源等调查了常德某村青年早婚现象,(1988)认为要解决早婚现象必须倡导婚育新风尚,实行结婚与生育适当地分离,并大力宣传晚婚晚育。

2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研究评析

通过以上文献研究与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研究者们在过去几十年中对我国农村青年早婚的原因、影响和对策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不过以往研究比较注重运用定量研究方式研究农村青年早婚问题,但这种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通过分析还发现,以往对农村青年早婚问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归纳总结如下:其一,现有对农村青年早婚原因的研究中,多注重外部原因的分析,如经济、习俗、婚嫁观念等,缺乏对农村青年自身内部原因的深入挖掘。部分研究者在提到农村青年自身原因时,认为是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农村青年早熟,并没有深入分析农村青年自身的各种因素。同时,大多数学者忽视了早婚对早婚当事人小孩影响的分析。部分学者作了简单的分析,并不全面。如朱莲芳提到,由于早婚农村女青年素质低也会影响到下一代的素质,但并未进一步深入分析早婚对早育孩子成长的影响。其二,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缺少对研究策略与调查方法的详细描述。例如,某些研究者在自己的实证调查研究中,并未讲述调查的各项步骤,没有明确指出如何进行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其三,以往的研究文献缺乏理论支撑。现有的研究文献注重对早婚现象原因、影响等的表层描述与分析,并未结合理论,从理论的角度对农村青年早婚的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

通过现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农村青年早婚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迫切解决。然而,现有的研究本身还存在某些不足,需要后来者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者:邓小燕单位:湖北省工会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