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图像化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图像化时代图像的资源丰富性、生动表达性、多维表现性等优势,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一种新路径。图像化路径具有以“具象”喻“抽象”、“图像表意”生动性、图像“解意”中的超越性等特点,可以唤起学生的视觉注意、激发学生心理融入、提升价值观认同。教育者应利用图像的优势从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中图像化呈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图像化方式等方面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图像化;路径
在互联网技术革命和媒介融合发展进程中,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推动人的认知方式、话语表达方式、信息交流方式向图像认知转变。[1]我们已经处于海德格尔所预言的“图像时代”。而图像时代图像的资源丰富性、生动表达性、多维表现性的优势,符合了个体的接受心理特点,激发了个体对图像的信息认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图像化路径就是利用图像的规律和特点,将价值观内容蕴含在其中,激发大学生的“视觉注意———心理融入———价值认同”的心理过程,达到使价值观教育生动化、形象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呼唤图像化
价值观具有抽象凝练内隐的性质,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内容抽象化、教育方法生硬化、教育效果浅表化等问题,为此,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应积极运用图像资源的直观可感性、亲切生动性和超越提升性来优化价值观教育。
(一)价值观教育内容抽象化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大学生价值观内容包括: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和环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但是,这些内容基于价值观的性质,是抽象的、凝练的,大学生不容易从观点上理会。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需将价值观教育内容生活化、情景化,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符合学生的“视觉注意———心理融入———价值认同”的心理接受规律。但是,在当今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对大学生灌输的价值观内容是抽象的、生硬的字面意思。比如,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等教育时,教育者往往就教材的内容进行抽象的、理论的字面灌输。因此,要使价值观教育内容切合大学生的生活以及他们熟悉的情境,教育内容的图像化就是一种重要的情境设置,运用图像中的情境来内蕴价值观内容,使他们能够在图像情境中唤起“记忆”和“感受”,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从而使大学生对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感。
(二)价值观教育方法生硬化价值观教育方法是保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支撑。由于价值观教育内容理论性、抽象性强等特点,所以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2]。但是,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方法,以理论灌输为主,方法生硬、单一,缺乏创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变成“低头族”、“瞌睡虫”,这种强制性色彩浓厚的教育方法阻碍了大学生对价值观的积极接受心理,导致教育效果不佳。而图像资源,比如漫画、图片、宣传画等对“看不见”的价值理念进行图像化的视觉话语表达与传播,把抽象、晦涩的价值观内容描绘成一幅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教育者可以通过征集图片、看图解义、小组合作、分享交流、做图表“观”、评选图像等教育方法,使之符合从“抽象内容———感性认识———理性理解———价值认同”的学生心理认知过程。
(三)价值观教育效果浅表化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价值观教育效果。价值观抽象性的特征需要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将教育内容生活化、具象化,创新价值观教育方法。但是,在当前的价值观教育中,教育内容过于抽象、教育方法过于生硬、单一,最终的结果是价值观教育效果浅表化,学生只是记住一些价值观的知识性的内容,没有经历思考、判断、比较、反思的心理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遇到需要进行价值选择时往往会茫然无措。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图像的特点和优势启发学生对图像情境的深度认知、对图像相关背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相关现实事件的深切关注和判断选择,这样才能使他们形成深层的价值观认同。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图像化的优势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着内容抽象化、教育方法生硬化和教育效果浅表化等问题,而图像具有具象性、生动性、鲜活性等特点,有助于以“具象”喻“抽象”,唤起视觉注意;用“图像表意”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心理融入;在“解意”中实现学生的自我超越,提升价值观认同。
(一)以“具象”喻“抽象”唤起视觉注意图像不仅作为信息传播符号而出现,更演变为信息传播方式和信息本身。[3]图像是图表、图片、动画和影像等的集合体,具有具象性、直观性、鲜活性和形象性等方面的特征。图像的表现形式可以在视觉上唤起人的注意和感知,如,中央电视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的广告“给妈妈洗脚”、用一个“鼎”组合成一个“信”的图片,告诫人们说话要“一言九鼎”、做人要有诚信。这些影像和图片都运用了图像形象具体的特征,把抽象的内容寓于图像之中,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和感知。因此,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来分析隐藏在图像中的抽象的价值观,比如,用“拥抱地球,拥抱绿色”的公益广告对学生进行环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这样的一则广告图像,使他们在视觉注意中与“具象”之间产生人———画“交流”,生出对抽象蕴含“绿色生态”价值观的个体化解释和生活化理解。用图像本身所具有的具象性的特点呈现价值观的内容,给学生以形象生动的视觉印象,并提高他们的认知力与感悟力,更加符合他们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二)“图像表意”的生动性激发心理融入图像具有隐喻的功能。如“猫头鹰”的图像隐喻自由;“天平”的图像隐喻公平;“鸽子”的图像隐喻和平。相对于文本而言,图像这种隐喻的功能更容易拉近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的距离。图像通过图片、海报、影像等方式表意抽象内容。比如《开国大典》油画、领袖人物画像、中国形象宣传片的影像等蕴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如宣教局联合其他部门举办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用剪纸、漫画、雕塑的方式来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这种图像的表意方式既直观又鲜活,更容易使人从心理上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图像表意的这些方式,把抽象的价值观内容寓于图像之中,通过图像表意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心理融入,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领悟图像解意背后所传递的价值观内容。
(三)“解意”中的自主超越提升价值认同有表意,就要涉及到“解意”,要涉及到学生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的理解和释义。用图像方式表意价值观内容,在“解意”环节可以使大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前认知情境”,“解意”中对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个人的内在理解,内化为自身对事物和事件的带有社会价值规范以及进行个人价值选择的准则。如,用“铁人王进喜”的图片可以解意出奋斗进取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并可以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理解和践行;用青年友好地对待一只小狗的漫画可以解意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当中“友善”的真正内涵。学生在图像解意的情境中自主超越,提升对抽象价值观内容的价值认同,从而促使他们在已有的价值观基础上进行反思、批判、超越,最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和外化相统一。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图像化的路径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图像化路径符合学生的“视觉注意———心理融入———价值认同”的心理接受规律,是有效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图像化路径的实现策略: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中图像化呈现、构建图像化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和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图像意蕴。
(一)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中的图像化呈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而且可以把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个体思想政治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社会化,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在当前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在政治理论课上较多地采用“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向大学生讲解抽象的、理论的价值观内容,从而导致学生从心理上排斥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形象、直观及鲜活的图像信息符号更感兴趣。基于此,将图像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中,教育者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图像的优势进行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动多样的图像元素中蕴含的深邃价值观。比如,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上呈现二十四个字的剪纸绘画长卷,采用问题设置、解说图像、图像隐喻辨析、自己手绘图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这些画卷是怎么用隐喻的方式来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画卷的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对画卷所传递的价值意蕴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同。教育者与学生在观看这些图像的过程中,共同探讨、解意图像背后的价值意蕴,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因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倡导的价值观念融入大学生熟悉的图像符号中,教育者要依托图像的“象征”“隐喻”的功能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领悟图像背后的价值意蕴,并在教育者解意图像的过程中自主超越,提升价值认同。
(二)构建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图像化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宣传主导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其背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价值观内容。以往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多以文字为主,如,诗歌朗诵比赛、辩论比赛、唱歌比赛等。这些形式虽多样,但缺乏创新,无法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图像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地变革着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也对当前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把图像方式运用到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校园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念直观、形象、鲜活,同时也促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图像的感知、形成对价值观念的理解、记忆、认同。例如,举办以价值观为主题的“微视频”、“图片展”等文化活动、设计体现校园精神的图标比赛、将学校的历史制作成纪录片、体现学校价值观的演艺比赛等。用这种“图像”化的方式来进行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
(三)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图像意蕴校园网络平台是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圈”、“学习生活圈”、“人际交往圈”、“校园舆论圈”,对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学习交流、人际交往、校园舆论起着巨大的影响。为此,教育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便利、快捷的特点来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利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图像资源打造一个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与传统的校园网络平台不同,以图像为载体的现代校园网络平台利用图像传输信息内容,具有高效率、形象化等优势,可以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教育者应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图像意蕴,构建与大学生“共情境”的图像话语空间。例如,学校的门户网站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学校把优秀学生的事迹制作成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学生通过视频更深入地理解人生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有关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片或漫画,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图片或漫画,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记忆———认同;教育者在校园BBS论坛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校和学院的最新动态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利用生动、形象、生活化的图像与教育对象进行多渠道常态化交流,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渗透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周琪.论思想政治教育图像的界限及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2]周琪,等.“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3]周琪.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像化构建[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4)
作者:沙宏微,刘莉 单位:广州大学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