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范文

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二期

摘要:

经过地质调查发现,鄂尔多斯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原料来源于遗址周边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中。通过对遗址周边4个调查点样品的比较后发现,这些调查点的砾石在岩性、尺寸大小及保存状况等方面区别不大,乌兰木伦古人类主要来自于距遗址约2km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中,可获性较好。能选择性地利用不同的原料,这体现出古人类对原料开发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关键词:

乌兰木伦遗址;原料;产地;可获性

1研究背景

在旧石器时代,石制品以其原料保存的耐久性成为该时段保留下来最多的古人类文化遗物。可以说,岩石对于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原料之一。已有实验考古学表明原料对石制品形态、类型、技术、功能以及工业面貌都有重大影响[1,2]。在遗址石制品研究中,首先对原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很多学者将原料的研究作为石制品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原料的分类与命名[3]、原料的选择与岩性的关系[4]、工具的制作与原料的选择性[5,6]、原料产地[7]、原料的开发和利用方略[8]、原料的多样性与现代人行为[9,10]以及原料经济[11,12]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认识。石制品原料研究主要包括产地、可获性和质地三个方面[13]。在原料产地研究之前,对遗址石制品岩石原料类别的鉴定是最基础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原料产地研究的最主要方法是地质调查。关于石制品原料的可获性,许多学者采用民族学和考古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14,15]。原料可获性研究范围是多样化的,可从小区域集中研究[16]到大范围地区性研究[17],一般通过地质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而石制品原料质量的研究则相对来说比较困难。Andrefsky在对原料的综合性研究中[13],关于原料的质量也没有过多提及。本文主要分析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原料产地及其可获性等问题,进而探讨古人类采用的原料开发方略,这有助于深化对遗址石器技术的理解。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对遗址石制品原料的类型、质量及其比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开展对遗址周边基岩砾石层的地质调查和取样测量,再与遗址对比。

2乌兰木伦遗址原料的类型和特征

乌兰木伦遗址原料的类型和特征主要从原料类别、等级、石皮及其状态、尺寸和形状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标本为2011-2012年发掘出土的所有编号石制品,共计2710件。1)原料类别:乌兰木伦遗址原料共有7个类别,它们在比例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石英岩数量最多,一共有2348件,占87%;其次为石英,有316件,占12%;再次为燧石,有39件,占2%;其他原料如砂岩、片麻岩、玛瑙、玉髓等数量极少,均未超过10件,比例都不到1%。2)等级:乌兰木伦遗址分辨出7种类别的原料,其总体质量等级[18]可以划分为:玉髓、玛瑙>燧石>石英岩>石英>砂岩、片麻岩。从不同等级原料的数量上看(图1),等级最好的原料如玉髓和玛瑙、燧石等都不是最多的,等级较差的原料如砂岩、片麻岩等数量也较少。数量最多的是等级中等的石英岩,可见其在乌兰木伦遗址石器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到石英岩所占比重很大,本文对其等级予以进一步划分,主要目的是了解乌兰木伦古人类对单一原料类型中不同质量等级的砾石是否具有选择性。该项工作主要将石英岩划分成好、中、差三个等级。原料等级的判断标准很多,主要有颗粒大小、均质性、韧性和硬度等[18]。本文在对石英岩原料等级进行观测时,主要考虑肉眼可见的颗粒大小这个指标。主要原因是,其他几项指标在使用时或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根本不需要参考。比如均质性,不能因为一件石核内部结构有节理或有大的裂痕就将其等级定义为差,因为剥片时初始石核断裂后还可以对“子石核”继续剥片,而在剥下来的石片上是看不到节理或裂痕的。因此,如果以均质性为标准进行统计,就会造成野外地质调查原料(主要是砾石)等级好者偏低,遗址原料(主要为石片)等级好者偏高的结果。而韧性和硬度对于石英岩单类原料来说,则基本没有差别。经统计,不同等级石英岩原料在比例上以等级好即颗粒细腻者为主,达88%;等级为中即颗粒中等者占9%,等级为差即颗粒粗大者仅占3%。3)石皮面和表面状态:石皮可区分为结核面、岩石风化面和砾石面等三种[19],能够判断原料的原型或来源。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可见石皮者全部为砾石面,可知其初始状态为砾石。本文所指的表面状态主要指风化程度。一般来说,遗址出土石制品的风化现象有两种,一是原料在获得之前已经风化;二是原料在打制成石制品后因埋藏之前暴露时间太长而风化。对于前一种情况,即石制品打制者故意使用风化原料,则可能与古人类对原料的特殊利用有关[20];对于后一种情况,则可以反映遗址石制品的埋藏过程。经观察统计,乌兰木伦遗址石制品没有风化现象。

3地质调查

乌兰木伦遗址发现之初,研究人员就十分重视对原料产地的研究。最早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慰文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研究员考察,初步确认遗址西北约2km的白垩系基岩砾石层为原料来源地。不过,由于该地点侵蚀严重,加上离城区较近,因城市建设而被挖掘破坏,砾石层几无保留。目前只能见到一些砾石散落在基岩和现代堆积面上。这使我们无法对该地点砾石层中的岩石类型、大小和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也就无法与遗址对比。因此,为了弄清楚遗址原料的产地及开发利用策略,开展对遗址周边基岩砾石层的地质调查就显得十分必要。

3.1调查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高原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西南部,是一个中、古生代大型构造沉积盆地,新生代以来持续上升运动形成今日的高原地貌景观[21]。乌兰木伦遗址发现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宝印研究员等对遗址所在区域进行了地质考察,其考察成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见,该地区大量分布白垩系、侏罗系和上新统地层。其中白垩系的地层分布尤为广泛,基本在区域全境均有存在,侏罗系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上新统地层则零散分布在局部区域。全更新统沙地和晚更新统湖相沉积也分布较广,其中全新统沙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晚更新统湖相沉积则主要沿河流分布在中部。晚更新统河流沉积分布不广,主要分布在乌兰木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

3.2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乌兰木伦遗址原料的产地和可获性。在最早推测的原料产地砾石层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研究者只有对遗址周边基岩砾石层的岩石情况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才能确定推测原料产地的可靠性以及进一步探讨古人类对原料的开发方略。为此,可行的方法是在遗址不同距离选取调查点,然后通过对这些调查点砾石层砾石情况的分析和对比来推测原料产地的岩石情况。

3.3调查结果1)≥20mm和<20mm的砾石比例:统计结果显示,4个调查点≥20mm和<20mm的砾石比例相差不大,均以<20mm的砾石为多。其中,调查点1中<20mm的砾石比例为68%,调查点2为70%,调查点3为66%,调查点4为68%;平均68%。不过,虽然<20mm的砾石比例相对较高,但是≥20mm的砾石在基岩砾石层中也较为容易获得。这一点在≥20mm砾石的数量上有明显反映,4个调查点在取样的1×1m2探方内,其数量最少者也有121件,可以说是随手可得。2)砾石岩性:4个调查点一共观察到7种不同岩性的砾石,分别是石英岩、石英、燧石、石英砂岩、片麻岩和砂岩。但并不是每个调查点都包含这7种岩石类型。有些岩石类别在个别调查点的取样探方内没有发现,如调查点1没有发现燧石、石英;调查点2和调查点3没有发现燧石;调查点4没有发现石英。但4个调查点不同岩性砾石的比例大致相同,均以石英岩为主,其中调查点4比例最高,为58%;调查点3比例相对较少,为48%。其次为石英砂岩,最高者调查点3比例为36%,最少者调查点2为19%。再次为砂岩,最高者调查点1比例为15%,最少者调查点3仅为3%。其余各类岩性砾石在各个调查点中比例均较少。

4原料产地的确定及其开发方略

通过对距离遗址2km和6km的乌兰木伦河岸基岩砾石层4个调查点的取样测量,结果表明不同距离砾石层中的砾石在岩性、尺寸大小、保存状况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别。4个调查点在1×1m2探方内砾石构成和特征小结如下:1)砾石尺寸大小在比例上以<20mm者为主(约70%),但数量上≥20mm者也不少(4个调查点中最少者也有121件),可以说较为容易获得;2)砾石岩性以石英岩为主,石英砂岩和砂岩也有一定比例。石英、片麻岩等极少。玉髓等极为优质的原料不见;3)不同等级石英岩以等级中和差者为多;等级好者较少,平均约20%;但等级好的石英岩砾石在数量上也不少,并不难获得;4)砾石形状以椭圆为主,其次为不规则状,平板状极少。天然具有较好工作面者平均约25%。

作者: 刘扬 侯亚梅 杨泽蒙 杨俊刚 李双 高丽红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