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口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影响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本文重点探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这三个因素对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水平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本文采用人均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了河北省部分年份的数据,绘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增长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呈同步提高的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数量递增的相关关系,人口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城镇化水平就低,经济水平高相应地就会带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二)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本文采用河北省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代表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选取了河北省2000年至2009年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的数据,绘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低,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高,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介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始终在40%以下(除2001年外)。从河北省三次产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来看,自2003年开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增长趋势呈同步提高的状况,第三产业比重点比越高,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好,产业结构越合理,越能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三)就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本文采用河北省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口的比重表示就业结构,选取了河北省2000年至2009年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口的比重和城镇化发展的数据,绘制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图,如图3所示,第一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最大,第二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次之,第三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最小。由此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就业结构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就业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第一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下降、第二、三产业中就业人口比重的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也在提高。
二、河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
当前河北省应该坚持立足省情,围绕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为原则,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人口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把发展城市群作为城镇化主体形态,打造城市群(带)
第一,发展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冀中南城市群。培育以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市为支撑,以京九、京广、石黄、邯黄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冀中南城市群。强力推进石家庄正定新区、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新城,以及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区,将冀中南地区发展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服务外包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
第二,构建环首都城市群。培育以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市为支撑,以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高速公路为区域轴线的环首都城市群。在规划、政策、功能、产业和设施等方面与京津实施对接。把环京津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生态良好的高地。积极整合环首都地区城镇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培育和打造新区、县城扩容升级为重点,推进首都新机场临空产业区以及京东、京南、京北新区和白沟新城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设施完备、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群。
第三,打造沿海城市发展带。培育以唐山、秦皇岛、沧州市为支撑,以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为龙头,以京秦、石黄、秦沧等交通复合轴为区域发展轴线的沿海城市带。提升唐山、秦皇岛、沧州城市功能,统筹推进沿海新区新城建设,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航运与铁路、公路、机场协调配套发展,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打造昌黎、乐亭等沿海次中心城市,培养一批中心城镇,着眼建立外向型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以产业隆起带为动力,以交通联系带为依托,以生态景观带为保障的沿海城市发展带。
(二)分层有序推进,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第一,强力打造省域中心城市—石家庄和唐山。将石家庄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魅力型区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强省”省会城市。按照“繁华、舒适”两大功能的要求,倾力打造一批具有一流省会水平的亮点工程、特色区域和标志性建筑。将唐山努力建设成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经济强城、文化名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
第二,着力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努力把设区市建成所在地区甚至更大区域的经济中心,成为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邯郸被定位为“冀晋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保定则被定位为“京津冀地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市”,到2015年,邯郸、保定城市规模将达到200万人以上,秦皇岛、张家口、廊坊、沧州、邢台、承德、衡水城市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
第三,积极培育新兴中等城市。以扩展县(市)为重点,优先支持迁安、任丘、三河、定州、涿州、黄骅、武安、辛集、遵化、霸州10个城市,率先发展成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高标准中等城市,使之成为新的区域次中心城市。同时,高碑店、清河、宁晋、宽城、怀来、冀州、昌黎等也要加快发展,尽快进入中等城市行列。第四,有重点地发展小城市和中心镇。其他县级市和发展潜力大的县城、中心镇,要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小城市。在人口较少和经济实力较弱的县,重点发展县城。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提升发展质量。
(三)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高城市质量和水平
第一,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要落实和深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及时修订、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性规划。
第二,提升城市建设文化水准,凸显燕赵城镇特色,打造城市之魂。充分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山水自然和谐相处,挖掘和提炼城市历史文脉,塑造独具个性的城市形象。打造精品建筑和标志性建筑。
第三,强化城市科学化、精细化、人本化和数字化管理,搞好城市综合治理。勇于面对现实,直面挑战,多管齐下,通过大发展、强管理,克服、医治由于人口集聚膨胀所引发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活不便等“城市病”,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进行制度创新,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在全省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并纳入城镇统一管理,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集体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第三,继续深化城市规划、住房保障、城建融资、城市管理等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为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作者:张贵炜鲍琳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