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沁水煤田半道区地质环境评价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分别介绍了沁水煤田的基本情况,从地形地貌和地质两方面评价了地质环境的稳定性,然后对地质环境的作用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破坏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环境;稳定性;破坏
防治沁水煤田为大型煤田,地质时代为石炭三叠纪,产煤量排在全国同类型煤矿首位。它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四周群山环绕,跨太原、阳泉、安泽等市县20多个,面积近3万2km。该煤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是中国多种类型煤炭的重要的供应基地。本次工作评价区为该煤田安泽县2半道勘查区,面积110.84km。
1稳定性评价
1.1地形地貌
该区属低中山地貌,山梁多为黄土覆盖,沟谷切割较为强烈,南、北两条大沟,中间为山梁。区内地层平缓,基岩多出露于沟谷地带,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岩石已趋稳定。
1.2地震
据当地历史资料,安泽县境内并没有破坏性大地震相关记载。但在相距几十公里外的洪洞县和临汾市(尧都区),均有8级以上强地震的记载,并且这两次强地震波及范围均包括安泽县。临汾盆地是山西境内一个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据地震资料分析,历史上有记载的两次强地震的发震构造,均为该盆地处于边界位置的大断裂。临汾盆地内构造极其复杂,断裂发育,它们汇集交错,应变能聚集并积累而逐渐变得强大,同时因其构造为封闭状态,这种条件就易诱发破坏性大的构造运动,盆地内地壳厚度变小,上地幔显著抬升。其边界断裂、盆地内隐伏断裂,其结构面多为紧闭型,易积累强大的应变能。根据目前地震相关理论,断裂的活动形成地震波的应变能量的释放,评价区本身应力条件比较稳定,但由于其与临汾盆地东南边界大断裂浮山断裂距离较近,只有约40km,因此,很有可能受到该断裂活动产生的地震的影响。
1.3稳定性评价
如前所述,区内未发现断裂,地应力环境较为稳定,历史上未曾发生破坏性地震,且无新构造运动,山梁、沟谷裸露基岩,已趋于稳定,不易产生岩层移动或崩塌,地质环境稳定性良好。
1.4潜在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
由于煤层埋深较大,目前区内煤层尚未开发,地表稳定,尚未发现规模较大的崩塌和泥石流现象,但在326省级道路和数条县级公路通过处,多为高边坡;在暴雨或其他外部诱因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崩塌,形成地质灾害。区内村落稀少,自然环境较好,目前仅冀氏镇半道村有一小型工业酒精厂,根据在沁河采取环境样分析结果显示,地表河水可达生活饮用水质量要求,污染轻微。区内基本无大气及水污染现象发生。
2地质环境评价
2.1自然地质作用
本区地质应力环境较稳定,无新的构造活动;山体岩性主要为砂、泥岩,属层状岩体,植被所占地面面积较大,基岩致密程度较高,风化、剥蚀强度较小;降水量不大,且干旱指数数值较大,基岩风化剥蚀带仅局部有水分,且水量较小,一般不具备形成山体崩塌和滑坡的有利 条件;各种自然地质因素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并不起主导作用。
2.2未来采矿(煤)活动作用预测分析
采煤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煤炭开采后破坏了煤层上覆岩层原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引起地表下沉,形成沉降盆地及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表水体下漏,民用地裂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村庄地面沉降等。由于评价区内煤层埋藏深度较大,因此,只有煤炭开采深度达充分采动时方可对地表产生充分影响,形成地表下沉盆地;反之,当回采区跨度较小时,采空区上覆岩层则相对稳固,采空区以上产生岩石的拉张力的范围仅几米至几十米,同时形成带状裂缝,该条件下,采矿(煤)活动基本不会对地表地质环境产生破坏和影响。根据上面的论述,采煤方法及回采区尺寸从根本上决定了采矿活动是否会对地质环境产生破坏和影响。此外,由于区内有沁河流过,若矿山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对所产生的废石处理不当,矸石淋滤形成的废水和采煤破坏含水层形成矿坑涌水,可能会以各种途径进入沁河,从而使沁河水质变差。
2.3地质环境评述
综上所述,目前,评价区内地质环境整体状况较好。未来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主要影响的三个关键因素分别为设计方案的回采尺度、矸石的处置、矿坑水的处理。
3地质环境的破坏及防治措施
矿山建设一定要考虑经济、环境、社会多种因素,科学设计合理开发。煤矿开发影响环境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要采取积极措施,力争将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如选择闲置沟谷场地建废石坝、深埋矸石,增加植被覆盖率,矿坑水合理处理(回收利用或达标排放),尽可能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负影响。
参考文献:
[1]任国杰,任大陆.山西省沁水煤田安泽县半道勘查区煤炭详查地质报告[R].运城:山西省地勘局213地质队,2013:94-128.
[2]柳圣君.论山西禹硕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概况[J].华北国土资源,2014(3):21-22.
作者:肖琨 单位:山西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