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文

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应用型院校青年教育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指出了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理念与制度、发展制度、激励评价、组织文化、领导作风与组织结构五方面,进而提出了具体对策:更新管理观念,找准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平衡点,促进团队合作;完善发展制度,丰富专业引领形式,注重专业培训的有效性及平台构建;制定高效的激励措施,健全评价体系;重视组织文化的引领,建立组织文化支撑平台;改进领导作风方式,完善组织结构,引导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关键词]组织环境;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1.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其在教师职业生涯中,通过不断学习、工作、实践、学术研究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专业发展内涵主要包含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内容。专业精神是在理念层面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要求,其主要体现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学术研究精神、教育理念等内容。专业能力是在实践能力层面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要求,其主要体现为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把握和方法择取,包括创新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专业知识是在知识储备与更新层面对青年教师的专业要求,其主要体现为对学科知识体系、学术前沿动态的全面把握,以及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涉猎,包括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科研知识、教学知识等内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全面的系统性工程,也是应用型院校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要以教师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但不能忽视外界环境对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应用型院校应优化多方环境要素,为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更优质的外部空间。

2.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第一,有利于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一是有利于青年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提高。职业的迫切要求和学校对教师的期待,促使青年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二是有利于青年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思维广度的拓展。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学科知识和相关知识,其学术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思维方式不断更新,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新颖、睿智,从而拓宽了思维广度的边界。三是有利于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青年教师管理自我和他人的能力、眼界等方面都会提升到更高层次,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第二,有利于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应用型院校的教学、学术、管理目标都是由教师、学生来落实完成的。随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可以承担学校更多的教学工作和要求更高的科研项目,从而促进学校目标的完成。在管理方面有突出能力的青年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三,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领学生共同钻研更具价值的学术课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与制度方面。第一,管理理念亟待更新。一是管理理念缺乏人文化。现行的科层管理模式以理性为原则,虽然提升了学校的组织效率,但缺乏对个人情感的关注,无法为教师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提供机会,阻碍了教师的多元价值追求。二是忽视对教师兴趣和专长的培养。现行管理制度以学校的任务和目标为依据进行课程和学术项目分配,其强调对教学技能和教育知识的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和优势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考量,但无法关注教师个体的兴趣和专长,难以依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要求,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是重效果,轻主体。在教学管理方面,应用型院校多从学生角度对教学效果进行程序化考量,忽视了对授课主体——教师的关注;在教师培训方面,青年教师的培训机会多以校内培训、国内培训为主,极少有国外交流与培训的机会;在考核评价方面,存在重学术、轻教学的现象,这对于科研项目少、教学任务重的青年教师是不公平的。二是科研资源配置不当。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科研项目已形成惯性的人员配置和资源配置,青年教师难以有机会参与其中。

2.发展制度方面。第一,专业理念存在偏差。应用型院校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更倾向于学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则不明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通病,与教师评价制度侧重学术成果有着必然的联系。第二,专业培训形式化。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已成为应用型院校的日常事务和工作流程,但培训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青年教师对培训的期待和要求。第三,欠缺专业引领。在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青年教师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引领者给予帮助和指导,但大部分应用型院校都忽视了这一现实需求。第四,专业平台建设不足。大部分应用型院校为促进青年教师群体发展而搭建的平台支撑不足,且部分教师教育联盟平台和进修平台是面向全体教师开放的,不具有针对性,难以满足青年教师的特殊需求。

3.激励评价方面。第一,青年教师的薪酬水平总体偏低。青年教师承担着工作、家庭、生活的多重压力,因日常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拓宽经济来源,这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加剧了青年教师的经济压力。第二,应用型院校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质量、数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直接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这使得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压力巨大;而对于无职称评定压力的青年教师,这种评价方式又难以调动其积极性,阻碍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4.组织文化方面。应用型院校的组织文化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个人“单打独斗”的现象,尚未形成教师之间、课题组之间进行合作的文化氛围,这种封闭、孤立的成长方式严重阻碍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此外,现有教师之间的合作多以强迫性任务为主,难以发挥合作的共赢实效。

5.领导作风与组织结构方面。第一,领导的工作方式和作风,对于营造民主氛围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发展。一位作风民主、人心所向的校长,对于整个领导班子的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引作用,而整个学校的领导方式与管理风格又对青年教师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直接关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现行的科层制管理占据了青年教师很多时间,严重挤占了教学和科研的时间,而教师评价体系又尤为重视科研成果和,以致出现管理制度自相矛盾、青年教师发展深受影响的现实问题。

三、组织环境视角下促进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1.更新管理观念,找准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平衡点,促进团队合作。第一,更新管理观念,树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观念。应用型院校应更新管理观念,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教学和学术研究,提高其开展工作的自主性,增强其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把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学术进步的中坚力量,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有效锻炼。第二,找准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平衡点,促进团队合作。应用型院校应加大教学成绩和成果在教师综合考评中的比重,找准教学和科研在评价体系中的平衡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的平衡发展。应用型院校还应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勇担科研重责,充分发挥其后劲充足、热情充沛的优势,从而促进学术科研的向前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第三,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群体的合作与支持。应用型院校应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以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师为团队负责人,引领青年教师共同攻坚学术难题、完善学科建设、加快学术创新,促使青年教师在团队中取得更快的进步。

2.完善发展制度,丰富专业引领形式,注重专业培训的有效性及平台构建。第一,丰富专业引领形式。应用型院校应创新专业引领形式,将“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多带多”等“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落实到专业引领工作中。具体来说,除“一对一”形式外,其他几种形式都是以团队为组织进行的,团队建设不仅为前辈对青年教师的引领提供平台,也促进了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专业引领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进行更大范围的“头脑风暴”。第二,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一是完善培训制度。应用型院校应将青年教师培训列入学校发展计划,使培训工作与学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直接挂钩,以提高青年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重视程度。二是创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除学生管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基础内容之外,还要针对不同方向的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三是实行培训后考核制度。培训结束后,应用型院校要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对考核成绩优异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鼓励,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教师综合考评中,以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构建专业平台。应用型院校应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搭建适宜青年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构建学习型组织,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发展机会,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继续深造、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利条件。

3.制定高效的激励措施,健全评价体系。第一,制定高效的激励措施。应用型院校的激励措施应注重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薪酬水平,确保其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后顾之忧,并提供职务晋升、职称考评的可行通道,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二是注重精神激励。应用型院校应对绩效考核、竞赛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给予精神鼓励。第二,健全评价体系。应用型院校应健全评价体系,尊重青年教师的民主权利,使其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和主体之一。在评价执行过程中,除终结性评价外,还应注重评价的生成性。

4.重视组织文化的引领,建立组织文化支撑平台。第一,重视组织文化的引领。良好的校园文化与氛围能促进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探究和教学研究合作,形成积极的组织文化。应用型院校要营造积极的组织文化氛围,激发教师的合作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第二,建立组织文化合作平台。青年教师的合作意愿若无法得到合作平台的支撑,则只能成为空谈。应用型院校应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创建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组织文化合作平台,为学术研究、教学创新、文娱活动等提供有力支撑。

5.改进领导作风方式,完善组织结构,引导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第一,改进领导作风方式。应用型院校领导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的发展诉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储蓄后备力量。应用型院校领导要将自身与教师,特别是初入职的青年教师放到平等位置上,深入了解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将教师的职业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积极采纳各种有效建议,共谋教育大业。第二,完善组织结构,引导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现有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做到了专人做专事,但过分细化的行政层级和部门设置,严重影响了学校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对教师的自主性造成了一定的损耗。基于此,应用型院校应精简管理层、优化组织结构,充分发挥教师能动作用,积极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加快其专业成长进程。应用型院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后备力量,也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组织环境视角下,应用型院校应不断优化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提供更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管理、校园文化,以消除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顾虑,加快其专业发展步伐,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燕.基于教师发展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6(4).

[2]许玲燕,杜建国.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17).

[3]张会肖,张志艳,张佳.专业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4).

[4]王阿习,宋佳宸,牛双红,等.互联网时代的芬兰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科教师到新型学校社区的设计者——访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师教育专家HanneleNiemi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8(1).

作者:沈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