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爪牙”一词最初是指野禽猛兽的尖爪利齿,在古代具有表示“勇士”“武臣”的意义,有赞美意味,属于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爪牙”词义的感情色彩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先是出现了表示“亲信”“党羽”意义的中性词义,而后发展到现代已然完全贬义化,专指那些为反动势力卖命的党羽与“走狗”了。本文主要在分析“爪牙”一词初始词义与用法的基础上,探讨其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造成变化的原因,以期对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更准确地使用现代汉语词汇。
[关键词]爪牙;感情色彩;词义变化;汉语词汇
“爪牙”一词原意是指野禽猛兽的尖爪利齿,因为禽兽之凶猛主要是借助于其爪和牙,因而“爪牙”具有了勇猛的语义成分,常常用来指“勇士”“武臣”“辅佐君主之人”,这时它是一个明显的褒义词。后来,在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爪牙”的褒义色彩减弱,出现了“亲信”“党羽”的意义,中性词特点出现。到了现代社会,“爪牙”已经变成了纯贬义词,喻指“坏人的党羽”“为反动势力卖命的走狗”。本文旨在探讨评述并总结“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文章回顾了“爪牙”一词的初始词义与用法,详细分析了其感情色彩的变化过程,最终探讨出造成变化的原因。有利于相关学者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现代汉语词义的感情色彩演变,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一、文献综述
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最早说明了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的问题,从而引起了中外学者对于详细词语词义感情色彩变化问题的研究探索。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会出现不同感情色彩的交叉融合时期。本文以现行的有代表性的古代汉语教材作为蓝本,与现代汉语词典进行对照,特别选取了“爪牙”一词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分析了其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过程,并进一步探究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关于“爪牙”一词,国内学者大多数都是以其初始义作为研究起点,从古籍中选取例证归纳其不同意义,从而总结出整体的词义演变过程。随后,一些学者在对“爪牙”一词词义演变过程的研究中,注意到其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进而开始分析探索其词义的演变与感情色彩变化的关系。笔者基于对词义感情色彩的研究探讨,认为应深入词义内部,对其构成结构做分析式的描写并寻找色彩义所依附的具体形式,同时考虑到语言使用者对词义表达内容所持的情感态度立场,多方面探讨了“爪牙”一词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以期对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避免词语运用中的失误,更好、更准确地使用现代汉语词汇。
二、“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一)“爪牙”一词的初始义和用法“爪牙”是中国古代汉语中一个早期双音节复合词。“爪”即“尖爪”,“牙”即“利齿”。因而它的本义是指野禽猛兽的尖爪利齿,如:(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於狗矣。”(《韩非子•二柄》)(3)“虎兕所以能执熊罴,服兽者,爪牙利而攫便也。”(汉•桓宽《盐铁论•险固》)正因为爪和牙常被用作鸟兽的攻击和防守的器官,禽兽之凶猛主要借助于其尖利的爪牙,是以“爪牙”具有了勇猛的语义成分,常常用来指“勇士”“武臣”“辅佐君主之人”,如:(4)“祈父!予王之爪牙。”(《诗•小雅•祈父》)(5)“略其武夫,以为己腹心,股肱,爪牙。”(《左传•成十二年》(6)“公兄左羽林军大将军平卢副持节怀亮,以方虎之才,膺爪牙之任。”(唐•颜真卿•《右武卫将军臧公神道碑铭》)由此可见,“爪牙”是由近义词联合形式组成的复音词,其词义演变为比喻引申方式逐渐形成的。鸟兽之爪牙尖利无比,可用来防身及攻击对方,从这个特点出发比喻引申为能征善战之勇士、武将。这两个意义是有紧密联系的,其特点是由兽及人,并均具有攻击与防卫的特质。因此,“爪牙”的初始词义有赞美意味,属于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
(二)“爪牙”词义感情色彩的演变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爪牙”词义的感情色彩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其褒义色彩减弱,先是出现了表示“亲信”“党羽”意义的中性词义,如:(7)“初师伯专断朝事,不与沈庆之参怀,谓令史日:沈公,爪牙者耳,安得预政事。”(《南史•颜师伯传》)(8)“以耿夔、任尚等为爪牙,邓叠、郭璜为心腹。”(《后汉书•窦宪传》)(9)“今心腹丧羊孚,爪牙失索元。”(《世说新语•伤逝》)此时的“亲信”“党羽”由“爪牙”的初始词义进一步比喻引申而来,其特点也是由兽及人。但不同的是,这组词义不限于武将,也可以是文臣以及能供驱使的人。它们之间联系的特点是由得心应手、运用支配咸宜这一特质引申而来的。爪牙受鸟兽的支配与亲信、党羽、助手受其君主、同党支配具有同等的性质。因而可以明显看到,“爪牙”一词的中性词义色彩突出。随后,“爪牙”的词义又经历了进一步的发展演变,呈现出贬义色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如:(10)“其人至官,未及视事,即以攫金为事,稍良者或恣睢掠拾,其巧黠者则广布爪牙,四张囊橐,与胥吏表里为奸。”(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事语》)(11)张德寿说道:“秦大哥你说得真容易,将他宰了?没有那么便宜他的。绿林道的人死在他手里的,不知道有多少啦,这小子就是老胜英的爪牙,他比老胜英厉害十分。”(民国•张杰鑫•《三侠剑》)(12)郭全海寻思“满洲国”这么一个大密探,藏在这儿一年多,没有发觉,一定有爪牙。(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在“爪牙”发展成为“亲信”“党羽”的代称后,由于历史上大多王朝的黑暗腐败,它们的臣属更是如狼似虎般地残害黎民百姓,充当封建王朝的帮凶,人民痛恨这些“爪牙”及其凶狠恶毒的行为,自然会给它涂上一层贬义的色彩。“爪牙”的贬义色彩自产生便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自清之后又取得垄断地位,彻底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喻指“坏人的党羽”“为反动势力卖命的走狗”。
(三)“爪牙”词义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分析1.旧词新用的需要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指出:“词在语言里运用久了,意义往往会发生变化。因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活不断地有改变,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也不断地有发展,旧的概念形成新的概念的时候,词义也就有了新的变化。”这就是汉语词汇的创新,也被称为“旧词新用”。“爪牙”就是这样一种“旧词新用”。“爪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非旧时“勇士”“武将”或者“亲信”“党羽”之意,而是人们重新理解的“坏人的党羽”的新义。人具有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当一些新事物新观点出现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加以关注。“爪牙”的新义出现,就会使得其使用频率大大增加,提高人们对它的熟知度。2.社会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的空间距离日益缩小,信息交流逐渐加快,再加上各种交流媒介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批判意识得以加强。随着封建王朝的日益败落,人民的反抗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痛恨那些封建王朝的臣属党羽,批判他们压迫、残害百姓的凶恶行径。这种感情色彩被赋予到日常使用的词汇中,便使得“爪牙”一词具有了暗含讽刺意义的贬义色彩。直至现在,对于一些为反社会的反动势力卖命的“走狗”,人们也称之为“爪牙”。“爪牙”一词从一个赞美之词变成一个讽刺之词,随之而来改变的不仅是词义,更重要的是其感情色彩。在词义上,从“勇士”“武将”发展为“亲信”“党羽”最后到现在的“坏人的党羽”“为反动势力卖命的走狗”。在感情色彩上,从褒义词演变成中性词再到贬义词。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仅是词汇本身的因素,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的使用者,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汉语词汇,促进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张雨 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