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旅游多元化发展探究 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汉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土涵养地,发展生态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乃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助推作用。通过梳理汉江陕西段生态旅游资源多样、交通优势明显和市场前景广阔等发展生态旅游优势条件,分析其多元化发展路径和空间布局,提出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旅游通道、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形象、大力开展多角度品牌营销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汉江陕西段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以及生态旅游开发“一廊、两核、多心、五河段”的总体布局理念。
关键词:生态旅游;汉江;陕西;发展路径
随着大众旅游对地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压力越来越大,1983年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1]。尤其在生态旅游的供给与需求[2-3]、旅游影响力[4]及发展的外部环境[5]等领域,国外学者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国引入生态旅游理念。超过20a的发展中,我国生态旅游人数持续增加,生态旅游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的地位也愈加突显。但学者们对生态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6-8],研究涉及生态旅游的影响[9]、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10]、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等[11]多个方面,形成了两个热点,一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研判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二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汉江发源于秦巴山区,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水土涵养地,发展生态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乃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助推作用。汉江陕西段全长657km,主要流经汉中、安康两市。作为陕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汉江陕西段拥有河谷农业城市文化生态结构、山地自然垂直结构、自然保护区结构等多样生态结构,必须对应不同的旅游发展路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闲暇时间参与旅游出行、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求知益智、愉悦身心等活动成为生活新方式,这是陕西汉江旅游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近年来,随着陕南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汉江水质、水域生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严峻,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家在汉水流域水源保护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在流域内生态、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和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方面投入较少。通过探索汉江生态旅游发展的多元路径,推动陕南旅游产业崛起,使之能够与秦巴山区的湖北、四川互动,形成推动秦巴山区扶贫发展的重要引擎。
1“多元”理念下汉江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
1.1生态旅游资源多样
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陕西省汉江干线确认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的总数达200个以上,涵盖了标准中八大亚类,52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储量丰富。
1.2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新的全面发展时期,正在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并重的局面开始显现。陕南汉江是“陕西省三河一山”旅游发展格局的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资源迎合了大众休闲度假、养生娱乐的需求,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对2013~2017年的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得出汉中市主要市场为以西安为主的关中地区和四川(约299万人次,占13.29%)、湖北等周边城市为重点,安康市主要以西安、陕北、十堰等为重点(表2)。从区位来看,陕南汉江处于中国中部旅游金三角的位置,以西安、宝鸡、天水为核心的关中历史文化旅游片区、以九寨沟、峨眉山为代表的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片区、以武当山、神农架、三峡为代表的华中生态旅游片区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过境旅游市场,能够为汉江旅游带来巨大的过境客源红利。
1.3交通优势明显
汉江陕西段周边的道路通达性较好,现有高速公路呈现一横三纵模式,分别联通了西安、成都、重庆、武汉4个大城市。汉中机场已开通北京(3h)、上海(2h)、深圳(2h)航线。内部交通方面,沿着汉江岸边,G108、G316、G210、G541及部分区间道路互相联通,共同形成汉江陕西段滨江公路,该公路自东向西贯穿整个研究区域。可见,国道将成为汉江旅游的主干道,汉江大交通体系初见雏形。
2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
2.1多元化的生态旅游发展路径
生态旅游相比较于自然旅游,更加重视区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境资源的特殊性。汉江陕西段拥有多样生态结构和多种生态旅游资源,必须对应不同的旅游发展路径,满足不同的旅游功能类型。基于此,从资源特征、保障条件、实施路径和资源代表4个方面提出生态旅游的多元发展路径。
2.2汉江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通过借鉴旅游廊道开发模式[12],以资源深度整合为基础,分段、分区、分组团、分节点开发,突出汉江旅游特色,培育汉江旅游品牌,打造汉江陕西段旅游产业“一廊、两核、多心、五河段”的总体布局。“一廊”即汉江水景观廊道,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资源,建立连接旅游景观,内设游憩线路和服务设施,兼具旅游、生态、环保、教育、健身和休闲等功能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打造集滨水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廊道,依托汉江的湖泊资源,大力开发水上产品,如水上运动、水上乐园等。“两核”为汉中市汉水城邦之汉文化体验核和安康市汉水商邦之航运文化体验核。“多心”是指打造宁强、勉县、城固、洋县、紫阳和白河6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五河段”即:(1)源流段,主要包括生态教育产品开发、羌文化旅游开发;(2)平原盆地段,开发重点为基于油菜花节的农业观光产品提升、田园度假产品的精致化开发等;(3)峡谷段,可进行峡谷景观的提升和旅游古镇休闲化开发;(4)河谷盆地段,重点为水上旅游深度开发及滨水度假产品多元化发展等;(5)宽谷段,则为古镇保护及旅游开发一体化、商帮文化主题旅游商品研发等。上述“一廊、两核、多心、五河段”,主要沿汉江干流分布,各自发挥特色优势,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综合配套,形成全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以促进全区域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和持续发展。
3汉江陕西段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3.1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旅游通道
依托汉江河道,加大对沿线各区域、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分段开发。通过跨区域联合及资源整合,形成双联动旅游协作通道。以张骞墓、蔡伦墓、茶马古道为抓手,让渭河与汉江对话,完成汉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联动发展;以汉江为媒,与湖北省联合,积极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
3.2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形象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地各种细枝末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游客的感知质量。安康、汉江两市是游客集散的重要节点,是游客获取地方旅游信息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提升旅游服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化与服务的结合,使其成为汉江地域文化形象展示、体验、宣扬的平台。以“突出特色,精品诠释”为原则,提升两市的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条件,形成系列具有文化主题特色的服务设施。建造系列彰显汉江文化特色的主题餐厅,扶持一批能够反映地方美食的老字号餐饮店铺,挖掘地方美食文化;打造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服务于中高端人士的精品酒店和面向普通大众的具有城市文化特点的旅游客栈、快捷酒店。
3.3大力开展多角度品牌营销
依托汉水源独特的源头文化、生态文化、羌族水文化及两岸丰富的生态资源,形成多段主题型的水上游线。结合我国自驾游飞速发展的趋势,推出自驾产品,将旅途体验、亲子教育、历史感悟融为一体,以此营销汉江。并且依托优美的山水环境,利用先进舞台技术打造汉水演艺品牌,例如举办水幕演出、水上灯光秀等。
3.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汉水水源保护、两岸农田保护、秦巴山地水源涵养区保护为核心,全面保护汉江生态环境。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监测评估反馈机制。通过相关的税收制度、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来进行落实。汉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性和原生性,要避免过度改造地形地貌,要采用特殊措施对物种进行保护。同时倡导将环境保护和文化价值融入到生态旅游教育中和旅游活动中。
4结语
汉江陕西段生态环境优美,其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通过陕南汉江的发展条件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对该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支持。与此同时,笔者还思考了汉江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以此来加速陕南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崛起。
作者:胡蜜,张孟楠,易娜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