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联盟研究进展分析及展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是永存的。旅游联盟是旅游业中利益相关者进行旅游合作、规避风险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多种类型旅游联盟发展迅速,在区域旅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给旅游联盟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文章基于ScienceDirect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国内外旅游联盟现有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外旅游联盟研究起步较早,学者关注点较多,主要为旅游联盟内涵与价值、不同类型旅游联盟发展和特征以及旅游联盟构建因素等;我国旅游联盟正处于发展时期,学者们对这一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主要关注旅游联盟的概念与内涵、构建因素与行机制、合作模式等。现有旅游联盟相关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研究聚焦程度较高、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特征。提出未来旅游联盟研究应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体系、效应评价等方面应给予更多关注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区域合作;旅游联盟;研究趋势;发展建议
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应用、游客需求转变以及全球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使得传统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强,使得一些新型的旅游业发展方式逐渐兴起,其中旅游合作成为行业中利益相关者规避风险的重要选择。旅游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作为一种合作形式的旅游联盟很早就开始实践。早在1898年在卢森堡就成立了世界范围的旅游俱乐部和汽车协会的联合组织——国际旅游联盟。在国内,旅游联盟也一直在发展并在近几年成为行业的热点,多种类型旅游联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2017年,中国旅游协会发起的世界旅游联盟(WTA)在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召开期间在北京成立。2012年10月国内多家中央旅游媒体共同倡议并联合了两岸四地300多家专业旅游媒体和主流媒体的旅游专刊及资深旅游编辑记者等自愿组成了中国旅游媒体联盟。2016年12月由中国云南省发起、GMS其他五国响应就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成立的相关事项进行商讨。旅游联盟实践的增加了学者们对于旅游联盟关注度。本文以tourismalliance为关键词在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检索出国外相关文献518篇,以“旅游联盟”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出国内相关文献130篇。对国内外与旅游联盟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结合目前旅游联盟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总结出旅游联盟相关研究的一些特征,提出未来旅游联盟研究应关注的方面,以期为旅游联盟的实践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国外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国外较早开始研究旅游联盟。由于旅游联盟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学者对旅游联盟一直较为关注,其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在对收集到的国外文献进行整理时发现,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旅游联盟,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从最初的旅游联盟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立旅游联盟?(即旅游联盟的内涵及其价值),建立什么样的旅游联盟?(即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联盟的研究),再到旅游联盟的构建影响因素等的研究。
1.1旅游联盟内涵与价值研究
旅游业是世界上高度整合的产业之一[1-2]。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企业在其供应链上出现了战略上的联合,航空公司、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公司越来越倾向于向外寻求合作来减少成本,提高收益。联盟(alliance)是指一组个体或者集体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通过一定的协议而共同努力。至于旅游联盟(tourismalliance)定义目前学界尚无统一的意见。学者们研究视角不同对其定义有着不同的解读。最早提出“旅游联盟”这个概念的是Palmer,他在1995年发表的“旅游目的地营销联盟”一文中提出旅游营销联盟是旅游目的地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共同的目标,即提高目的地吸引力,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取得规模经济的过程[3]。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旅游联盟可以概括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各组织[4-5],由于共同的利益或愿景[6-7],通过相关行动计划和合作路径,在实现同一目标的过程中达到互利结果[8]的一种合作形式。旅游联盟在旅游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显现出重要的价值。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联盟是旅游业创新的重要因素[9],是一种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增强发展能力的组织形式[10-13]。
1.2旅游联盟的类型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由于旅游业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复合式的服务业,因此旅游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Wu按照联盟的目的不同将联盟分为四种类型,即是以战略为导向建立的联盟、以成本为导向建立的联盟、以资源为导向建立的联盟以及以学习为导向建立的联盟。多数联盟是发生在旅游业产业链的纵向、横向[14-16]或对角关系中[17-18],联盟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联盟。本文从收集到的500多篇文献分析归纳。
1.2.1旅游战略联盟研究
旅游战略联盟出现是由于一些中小企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开始向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寻求合作,通过与其产业链上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提高联盟参与者的市场购买力及讨价还价能力[19],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扩大经济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22]。20世纪初全球化程度加深,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旅游企业认识到建立战略联盟在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能力方面的强大作用,纷纷将战略联盟作为整合运营的方式,旅游战略联盟也快速发展起来,其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主要有品牌共享、合资企业、股权与联盟、特许经营、共享信息和技术[23]等形式。旅游战略联盟侧重于多个独立的组织之间有目的的战略安排,参与的主体需保持战略一致,旅游联盟不仅仅局限于和旅游业相关产业中的独立组织进行联盟,因此实际上也加强了旅游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
1.2.2行业间联盟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崛起,旅游联盟出现了与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融合的新形态。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与旅游业的相关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上互补关系因而容易构成合作关系,例如旅游业与通信技术产业、旅游业与互联网产业、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等行业间的联盟[24-27],他们促进了旅游业信息化和智慧化,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28],给双方都带来了创新性的转变。当然旅游业与其相关的产业建立联盟的也十分普遍,如旅游业与休闲娱乐业、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与银行之间的联盟[29-30],其联盟有利于行业间互推和协作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运作模式。
1.2.3旅游营销联盟研究
旅游营销联盟的发展和各地的政府部门息息相关,一方面随着旅游业在经济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政府也认识到旅游业在财政收入和创造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希望通过目的地营销来提升旅游形象和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世界各地很多政府的旅游营销预算下降,这使得公共部门的目的地营销组织试图用更企业化或者说更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合作[31],以此来控制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32]。学者们对于营销联盟的研究包括不同级别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联盟,这些旅游营销联盟参与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且部门间通常有一致的目标[33],即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旅游营销联盟使得合作伙伴之间分摊成本的方式来减少营销预算,提高了企业等私营部门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的反应能力[34-35],促进了目的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6]。
1.2.4旅游网络式联盟研究
旅游网络式联盟是旅游联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人们发现双边或者单向的旅游合作已经不足以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旅游业中出现了网络式联盟的多边合作形式。在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方,企业们在其存在的旅游网络中用网络协作联盟这种新的合作模式,创造能与更大型企业竞争的综合旅游新产品,开发新的市场,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37]。学者们也试图构建一个更适应市场的旅游网络联盟的结构、组织形式和绩效评估方式[38-39],使得整个旅游目的地能通过旅游网络联盟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40],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1.2.5旅游企业联盟研究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中重要的细胞,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旅游企业联盟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富。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中的供应方,它们之间进行联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需求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安全和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路线[41-42]。不仅旅游企业间加强了彼此间的联盟,一些中小企业和跨境企业也企图与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建立联盟[43],通过联盟这种形式扩大合作边界,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44-45],从而提高企业所在的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力,充分的挖掘目的地的发展潜力[46-47]。
1.3旅游联盟构建因素研究
在旅游联盟构建因素研究方面,首先受到关注的是联盟建立的动机问题。联盟建立的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包括寻求资源和能力,减少内部的不确定性,降低成本规避风险,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48-49]。外部因素包括全球化、技术因素,市场的开拓和产品的开发[50-51]。有学者认为外部因素是建立联盟的主要推动力,Pansiri则认为内部因素是旅游联盟建立最重要的动机[52]。事实上,从学者们研究的众多联盟案例来看,旅游联盟更多的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行业中的主体会主动或被动的去寻找联盟的伙伴,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旅游联盟的建立会受到一些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宏观因素包括国家体制、政治稳定、文化差异、投资政策、经济水平等因素[53-54],宏观因素也是联盟存在的商业环境,因此在构建联盟的时候考虑到宏观环境对其影响是重要的。微观上的因素包括行业环境中的行业竞争程度、劳动力、资本投资环境、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等,组织因素包括组织规模、协作历史、市场份额、技术因素、领导人态度以及企业文化[55-56]。这些都是企业能力和文化的体现,也是旅游联盟伙伴的能力体现,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旅游联盟的构建和维持。一个成功的旅游联盟,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联盟伙伴的选择会影响联盟成员对整个联盟的满意度和联盟的能力,学者们关于联盟建立后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联盟伙伴选择、伙伴关系的维持等方面。Chen提出“合作伙伴的资源拥有能力”和“合作伙伴互利关系的潜力”是联盟伙伴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57],公司兼容性、技术能力、研发资源、财务状况、成本、公司文化等因素也会被纳入考虑[58-59]。Pansiri发现这些联盟的伙伴具备能力、承诺、控制、兼容性和信任五种特征[60]。Mabey进一步将影响联盟伙伴选择的因素分为战略标准、组织标准和管理合同条款及条件三大类[61]。联盟伙伴关系的维持是整个旅游联盟成功的关键,Heung认为旅游联盟伙伴关系会受到政策、基础设施、政府和需求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62],Lin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区域经济不稳定和跨文化能力[63]。Ramayah提出沟通和承诺有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旅游联盟伙伴关系,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绩效产生积极的效应[64]。
1.4联盟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是旅游联盟是否能继续存在下去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学界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旅游联盟绩效。对旅游联盟绩效评价研究,早期关注各类财务指标,包括盈利能力和成本[65]等。有学者用包括联盟的存亡、持续的时间以及不稳定性等来客观指标衡量评价联盟的绩效[66]。一些学者也在尝试用一些主观上的指标去衡量,包括联盟伙伴的感知有效性[67]等指标。主流观点认为联盟的绩效除了一些可以量化的经济产出外,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体主观上的感受。
2国内旅游联盟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旅游联盟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成果相对来说不多,现有的学术研究主要从旅游联盟的概念和内涵、旅游联盟的运行机制以及旅游联盟的合作模式等方面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旅游联盟理论知识的理解。
2.1旅游联盟的概念与内涵
战略联盟定义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处在不连续的短期合作和完全兼并之间的任何一种组织间合作形式。因此旅游联盟的合作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形式的旅游联盟其定义也会不同,由此可见旅游联盟的定义复杂且多样化。国内学者就不同形式的旅游联盟也尝试给予其定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旅游战略联盟,认为旅游战略联盟是由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单位之间组成[68],出于某种战略考虑,基于协议建立起来的长期资源共享机制[69-70]。旅游联盟强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企业整合利用合作伙伴资源,通过与其他企业形成网络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过程[71-72]。与旅游业中纵向或横向上的企业建立联盟,使得企业将外部交易成本转化为内部协调[73],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信息和技术,有效地提高抗风险能力[74-75],从而将收益漏损降到最低。它不仅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和目的地的吸引力和品牌形象[76],而且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提高了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2.2旅游联盟的运行机制
旅游联盟的运行包括联盟的建立和稳定、联盟伙伴选择和关系的维持以及联盟绩效等方面的研究。早期,学者们强调从组织体系、统一规章制度、市场导向、信息平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来构建一个规范的旅游联盟[77-79],早期的联盟构建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衍生而来,从而更多的是强调通过加强控制和统一管理来建立旅游联盟框架以及管理联盟,这忽视了联盟治理结构的层次性和维持成本问题[80]。随着新兴旅游联盟的发展,学者们发现联盟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是旅游联盟成功运作的重要因素[81-83],利益的分配则是旅游联盟形成和维持的核心,章仁俊提出按照联盟主体实力的不同分配利益[84],以降低联盟伙伴投机行为的可能性,姚国荣提出惩罚机制是联盟巩固的保障[85]。合理的成员数量、收益预期、退出成本、环境的确定性被多数学者认为是联盟稳定性因素[86],张光曦则提出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伙伴之间的不确定行为是联盟的关系不稳定性因素[87]。从整理文献可得,学者们多从旅游企业联盟的主体或者整体环境去研究联盟的稳定性引导,却没有考虑到旅游联盟的多样性,也没考虑影响多个主体之间双向关系的稳定因素。联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会对其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旅游联盟最开始建立时的动机就会直接影响旅游联盟的伙伴选择机制[88],而旅游联盟的伙伴选择又会影响旅游联盟的绩效[89]。资源或技术互补的联盟伙伴会提高旅游联盟的绩效,联盟伙伴的机会主义、文化差异则会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支晓强将联盟的合作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企业在战略联盟中的投入产出和资源交换、企业在联盟中学习和成长、联盟中关系、组织间合作的成本、效益和整体业绩评估[90]等指标作为衡量联盟整体绩效的指标。吴开军进一步按照旅游联盟发展的阶段分为过程绩效指标和结果绩效指标[91]。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旅游联盟的绩效衡量指标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这使得旅游联盟的绩效衡量较为主观化。
2.3旅游联盟合作模式
从已有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大致有以旅游品牌构建联盟、市场营销联盟、战略联盟、多边联盟等旅游联盟合作模式(表2)。按合作规模、合作主体、合作内容、合作空间的不同可以将区域旅游合作分为不同的模式,钱新锋认为旅游联盟就是区域抱团发展的方式,并探讨了“中国牡丹行”旅游营销合作联盟的发展模式[92]。旅游营销联盟模式的一般特征为市场驱动、自主共赢[93],以联合营销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目的地吸引力为最终目标。黄敏认为旅游联盟要将自主管理模式转变成标准化管理模式[94],从单一合作模式向多元化合作模式发展才能进一步发展。在以文化主导的旅游合作模式上,也有学者研究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建立的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并提出形成有序的管理体系和统一的标准来提高管理效率[95]。现有的旅游联盟类型是多种多样,因此旅游联盟的合作模式也会多种多样,但目前对不同类型旅游联盟的合作模式研究并没有受到很大关注。
3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特征
3.1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见图1),明显可以看出国外对旅游联盟研究起步较早,文献量一直多于国内,且呈现出波动式增长。国外旅游联盟研究可分为4个阶段:(1)2001年前的起步阶段,研究侧重于旅游营销联盟构建意义、形式[3]617。(2)2001年到2008年是旅游联盟研究的拓展阶段:相关研究文献增长较快,对旅游联盟的研究内容扩展到旅游各个行业战略联盟上,例如研究国际航空公司进行战略联盟的动机以及带来的好处[10]229、区域葡萄酒旅游战略联盟的维护以及联盟带来的规模效应[22]21。(3)2009年到2011年的停滞阶段: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关研究文献呈下降状态,学者们更加关注旅游业中各种形式联盟对应对各类风险、增强竞争力以及旅游联盟作为旅游业转型创新模式的构建因素等,其中最具代表的研究是Villiers在2009年发表的“城市间伙伴关系管理过程的成功因素—从战略到联盟能力”,他研究了旅游联盟的构建,包括动机、伙伴机制、联盟形式、协商原则以及联盟绩效评估,详细论述了国际城市旅游联盟益处;(4)2011年后的重新兴起阶段:随着旅游集群化、边境旅游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兴起,旅游联盟相关研究文献呈现波动式增长。国内研究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作两个阶段:(1)起步阶段:2002年赵路研究了我国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类型,提出初步构建旅游企业联盟的模型[96],标志着我国旅游联盟学术研究的开端。这一时期旅游联盟建立的动机和意义、旅游联盟的构建是研究的关注点。(2)成为研究热点的阶段:随着全球化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高铁发展、信息技术发展,2012年起国内逐渐开始关注旅游联盟这种新型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尤其是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旅游局随后提出将旅游外交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的关键着力点,国内才掀起了一股研究旅游联盟的热潮,各类研究文献呈上升趋势。研究关注的点是不同模式旅游联盟和发展战略研究、旅游联盟机制研究以及旅游联盟的绩效衡量和评价问题。
3.2研究聚焦程度较高
通过对国内130篇文献的关键点统计(表3)发现:排在前10的关键点有旅游联盟一般性研究、旅游业与旅游联盟、旅游战略联盟、旅游企业联盟、旅游营销联盟策略、旅游联盟的博弈分析、旅游联盟构建因素、旅游自主联盟、旅游联盟的发展模式和旅游联盟运行机制。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整理出学者的主要研究主题(表4)。国内旅游联盟研究相关主题可以大致分为旅游联盟的相关概念、旅游联盟动机、旅游联盟意义、旅游联盟构建、旅游联盟运行及维持、旅游联盟绩效及评价六大方面。从阅读的国外文献来看,国外文献相对关注点较多,且多用定量指标研究联盟的动机、影响因素、联盟伙伴和联盟绩效等相关议题。近年来,国外更加关注旅游联盟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旅游联盟在可持续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3.3呈现出多学科共用关注的态势图2为中国知网中旅游联盟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学科统计,将统计结果结合研究的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得出:国内旅游联盟的研究主要运用旅游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众多学科中,基于旅游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研究为主,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的较少。
4旅游联盟研究展望
旅游联盟作为旅游全球化和区域合作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成为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宠,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都应给予重视。鉴于目前研究以描述性研究较多、定性叙述为主;研究视角虽然不少,尚未形成研究体系;实证性研究较多,理论性探讨较少;旅游联盟发展一般性研究较多,运营及绩效评估较少等不足,本文建议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4.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理论是指导实践更好发展的重要保证。鉴于旅游联盟是一种合作组织形式,今后对于旅游联盟研究除延续原有共生理论、博弈论等研究传统以及实证研究外,应多从组织行为科学、政策学、市场学、管理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加强对旅游联盟的构建基本原理、组织、合作形态、运行机理、模式、效应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多学科融合,形成关于旅游联盟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基本体系,揭示区域旅游联盟发展规律,形成良好的理论指导原理,从而为旅游联盟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4.2创新研究方法
鉴于旅游联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仅靠描述、定性叙述和数据统计分析还远不够。未来考虑应多利用利用板面数据、计量学方法、定量模型等研究旅游联盟组建模式、利益博弈分析、收益分配、运行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区域旅游合作的竞合关系及效应对比分析等。
4.3研究视角的多样化
旅游联盟涉及到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多个环节和方面,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包容性等特点,需要多样化视角来研究旅游联盟,如应用经济学进行交易成本分析,运用组织行为学分析具体特定区域及不同主题、不同模式旅游联盟构建和运行,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旅游联盟发展的时空特征和规律、应用系统分析原理研究其系统经营管理等。
4.4形成研究体系
由于旅游联盟在我国处于一个正在发展的时期,未来关于其研究内容需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例如对旅游联盟构建可从动机—构建—运行—维持—绩效考核—评价—优化等整个体系来考虑。此外对于旅游联盟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旅游联盟跨境跨界发展路径研究等也可给予重点关注,从而形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知识体系,更好指导旅游联盟可持续发展。再者,也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类型的旅游联盟,分析不同旅游联盟发展模式,总结不同模式的特点和适用环境等。
4.5关注效应评价
由于旅游联盟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种新方式,衡量其效应不仅要关注旅游联盟在市场中发挥的规模效应和获得的区域经济效益,还需评价旅游联盟运行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区域合作关系等方面的效应,而且随着旅游联盟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应关注到旅游联盟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些效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未来需要构建对旅游联盟的多维度评价系统,对其效应的评价要注意持续性和系统性,综合衡量旅游联盟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如何建立联盟及其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如何统筹协调使得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管理模式等也应给予关注。
作者:王艳梅,明庆忠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