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在分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以物流产业为例,选取1997—2015年安徽省数据为样本,运用区位熵方法测算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负效应。最后,针对进一步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提出相应建议,以求尽快实现以物流产业集聚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良好态势,充分发挥物流业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提高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物流产业集聚;区位熵;熵值法;回归
1引言
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2015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56.1%,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型城镇化不同于单纯注重城市规模扩大,而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求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作为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提出来,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产业集聚是指产业资本要素在某一地理区域空间范围内不断凝聚的一个过程,自马歇尔首次提出产业集聚的概念以来,已经有大量研究文献和实践表明产业集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集聚也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集聚由于其产业集群效应以及规模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就业等结构的转变,带动产业、人口、空间集聚,以推动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调整与之相关的各种经济发展活动,当然也包括物流业。物流业被作为“第三利润源”,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生产总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物流方面所选择的模式不应注重数量方面,不应以“粗放式”经营模式来支撑城镇化发展,需要提高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以促进和支持城镇化水平。2015年,安徽省物流业产值为791.72亿元,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同年安徽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比重为50.5%,较2014年增长了近1.35%,近年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持续增长,态势良好。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1997—2015年数据为样本,分析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以期提出相应建议。
2文献综述
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杨凤鸣、蒋欣言通过对省域迁移下集聚经济对于我国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指出我国城市集聚经济对于推动城镇化体系的优化具有显著作用。刘望辉、张奋勤、刘习平通过构建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指出从长期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因果关系。也有很多学者对物流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梁雯、王媛媛通过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业增加值关系的分析,指出就长期而言,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双海军、王长春指出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布局、就业发展、经济发展、可持续均衡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很少有学者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付东明实证分析指出物流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属于两个互相适应又互相影响的系统,两者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物流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业,有少数几位学者探讨服务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杨雪峰、陈曦以浙江省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城镇化质量呈正相关,对中小城市而言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与城镇化质量呈现负相关。陈立泰、张洪玮、熊海基于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城镇化水平,其中相较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服务业集聚对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其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要素集中、人口集聚等效应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对于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影响的研究目前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分析较少,且由于不同省份自身发展不同,所得出来的结论也有所不同。所以本文以安徽省1997—2015年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测算安徽省1997—2015年的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区位熵测算安徽省各年的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产业集聚度与城镇化综合得分进行线性回归,试图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
3实证分析
3.1城镇化水平的测量
本文采用复合指标法测量城镇化水平,测算出各年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遵循有效性、可操作性、可获得性的原则相应指标,将新型城镇化分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三方面,其中人口城镇化包括城镇人口比重(X1);经济城镇化包括人均GDP(元/人)(X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4);社会城镇化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X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6)、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标台)(X7)、城市自来水普及率(X8)、城市燃气普及率(X9)、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X10)。除城镇登记失业率(X5)为负向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对于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为了避免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可能带来的主观性问题,本文采取熵值法来测量指标权重。熵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熵值法可以用于测算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则该指标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就越大。
3.2物流产业集聚度测算
对于产业集聚的测算方法有很多,较为常用的为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本文采用区位熵的方法测算物流产业集聚度。区位熵用于衡量一个地区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也反映了该区域中某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熵越大,说明该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
3.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以上章节对1997—2015年的新型城镇化以及物流产业集聚进行度量分析,得出各年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接下来的部分将在此基础上讨论物流产业集聚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以1997—2015年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为自变量,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为因变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回归模型中只有产业集聚度一个自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可知,物流业产业集聚度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负相关,物流产业集聚度每增加1个单位,新型城镇化得分就会下降0.136个单位。虽然已经有不少文献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说明城镇化与物流业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在本文实证结果中发现安徽省物流业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这主要是由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现状决定的。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解释:第一,安徽省物流业产业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且物流产业集聚度低,处于相对劣势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化水平。第二,安徽省可能还处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初期阶段,制造业集聚对于城镇化水平的作用较大,而物流业集聚对城镇化水平可能所起到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显现。第三,安徽省物流业产业层次较低,物流产业集聚度低,影响了其他相关产业的集聚和配套升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化的发展。第四,安徽省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了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这也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第五,物流产业集聚度较低,没有对城镇人口起到一个理想的吸纳作用,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城镇化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测算1997—2015年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度以及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对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态势,近年来物流业产业集聚度低,具有相对劣势。期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水平之间负相关。通过上述的分析结果得出下述建议。由于目前所显示的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状况,安徽省需努力改变物流产业集聚现状,努力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首先,安徽省需要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物流产业集聚提供较好的环境。其次,政府需加大物流产业集聚的政策支持,实施有利于物流产业集聚的财政政策,积极发展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使得物流产业集聚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力。再次,要协调好物流产业集聚区的企业之间相互专业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此基础上,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安徽省才能尽快实现物流产业集聚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局面。最后,考虑到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的位置,以及安徽省的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尚不明显的情况,需要考虑通过物流产业集聚的结构调整,将整个中部地区各个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加强,提高物流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带动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发展,促进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凤鸣,蒋欣言.我国集聚经济对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5):103-106.
[2]刘望辉,张奋勤,刘习平.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24):140-143.
[3]梁雯,王媛媛.基于ECM模型的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物流业发展影响研究[J].物流科技,2014,(09):38-42.
[4]双海军,王长春.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影响分析[J].物流技术,2015,(22):80-84.
[5]付东明.物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6.
[6]杨雪锋,陈曦.服务业集聚会提高城镇化质量吗?———来自浙江的例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14-123.
[7]陈立泰,张洪玮,熊海波.服务业集聚能否促进城镇化进程———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3,(02):55-59+65.
作者:王欣 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