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城镇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但却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匮乏、交通拥堵、城乡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破解城镇化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让城镇真正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之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互联网+;信息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回避的是在整个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交通拥堵、资源匮乏、公共服务不均衡、城市规划不科学等[1]。在报告中虽然直接提到新型城镇化的地方相比较十八大报告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城镇化工作不重要,而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一些突出问题更亟待解决,包括三农问题、大城市病等等。在报告中提到的“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城市群建设”,这些都是对于后续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方向指引和具体部署,指明了在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互联网+”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将互联网的一整套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2]。可以说“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力、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生活状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缓解大城市病、建设特色小镇、扶贫脱贫、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的利器。
一、“互联网+”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互联网+”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特色小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特色小镇所秉承的特色在于“特而强、聚而合、小而美、活而新”。因此特色小镇要突出的是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而“互联网+”所构建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特色小镇可以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全新的平台将自身的文化和产业进行传播和扩大,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同时也和更多的领域进行跨界创新。在我国的苏浙一带,特色小镇发展的如火如荼。比如江苏的宿迁电商筑梦小镇、徐州沙集电商小镇、无锡鸿山物联网小镇、常州石墨烯小镇等以及浙江的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这些小镇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而无论是电子商务、物联网、石墨烯等这样的高新产业,还是茶叶、旅游、金融这样的传统产业都需要同“互联网+”进行跨界融合,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城镇化发展。以“互联网+”推动下的小城镇的模式将是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二)“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由于技术的变革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社会生活中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互联网+”像一股新鲜的血液一样注入到我国传统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当中,由此出现了“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业”,不得不说“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改造,而“互联网+”正是实现产业升级改造的有力推手。麦肯锡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中曾经指出从2013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经济占全国GDP比重已经超过了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提升至22%。由此可见,互联网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更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一变革的浪潮,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三)“互联网+”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目前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公共服务在供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均衡的现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比较大。我国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在医疗、教育的设施水平落后和人才不足等方面;区域不协调,东西部之间的市政服务水平方面有相差较大;农民工虽然在城市中却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户籍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面对这些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互联网+”有助于打破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以共享、集约、整合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公共服务领域出现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些将“互联网+”与公共服务领域的结合和创新有利于打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和公共服务封闭化、碎片化的现状。
(四)“互联网+”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创新创业的热情。而随着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将创业创新的浪潮推向了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3]。据农业部掌握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经超过了700万。由于小城镇和农村创业成本相对于大城市更低、竞争压力较小,这也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创业的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家乡的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出售,开自己的淘宝店等方式,不仅避免农产品的滞销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收入。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小城镇的创业者们通过互联网共享开放的平台,结合自己特色和优势,将创意变为现实,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互联网+”促进城镇化建设质量提升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仅需要速度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的发展质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转移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布局不合理等,这些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则可以数据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城市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管理,同时针对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使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直观准确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时掌握群体活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适应程度,可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有助于增强城市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度,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模式。互联网相关技术在破解城市病、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六)“互联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一直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而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将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机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减少地域之间时间和空间等方面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有助于农村的宝贵资源在“互联网+”的共享平台上实现最大效度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普及刺激了农村创业的浪潮,从而也使资本由城市流向农村,同时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革将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
(一)开展智慧城镇建设
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由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城镇化进程,因此智慧城市没有涉及到城镇,更没有涉及到农村,而我国的国情却有所不同,信息化建设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正在同步进行,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与城市发展还很不均衡,而智慧城市片面强调城市的信息化发展,会进一步加大我国当前的城乡差距,不符合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因此智慧城镇的概念更符合我国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情,智慧城镇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小城镇的居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而且能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新的模式,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信息化产业与信息化消费使得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弱化。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城镇、乡村和大城市一样可以获得平等的信息资源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优的信息服务。依托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已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开展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溯源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镇的建设道路。
(二)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互联网+”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同是也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人才和掌握信息科学的技术人才[4]。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才能确保发挥人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大力开展网络培训和在线指导,传输新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信息技术。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农民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相应的培训,毕竟农民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也是避免“互联网+”新兴时代下出现的“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我国应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培养信息化人才为重点,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节约高效,充分调动全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农村小城镇居民走上新的致富道路,甚至是原来的一些贫困县将当地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实现了脱贫同时也让自己的特色产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5]。因此,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自下而上进程。这一进程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在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减贫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价值。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电商平台服务站点建设以及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未来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势必要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和影响力,使农村的特色产品摆脱区域和交通等限制性因素真正实现“走出去”,这样农村就可以突破原有的区位束缚,通过互联网参与产业分工,进而为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四)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
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城镇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作用。通过创业可以有效带动就业,而就业问题是目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依托“互联网+”下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支持,激发大众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对于“互联网+”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升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动力,为快速提升互联网创业就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需要各级政府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以创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生态链,不仅扩大创业的规模、提高创业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业道路。针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需要将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翟宝辉.城市发展的“四化”方向[J].人民论坛,2017,(5).
[2]彭海静,郦丽,江敏.基于“互联网+”的苏北农村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
[3]辜胜阻,李睿.以互联网创业引领新型城镇化[J].中国软科学,2016,(1).
[4]陈熙隆.信息化助推经济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7).
[5]罗震东,何鹤鸣.新自下而上进程———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城镇化[J].城市规划,2017,(3).
作者:赵爽;刘彦彤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