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探讨范文

民族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特色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探讨

《纳西学研究》2015年第00期

摘要:我国民族文化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异彩纷呈。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又起着传递和深化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我们作为民族学校,理应在民族特色教育资源的研究深入探究。

关键词:教育资源;探究;实践

民族特色资源的整合,为课程开设提供沃土。我们从课程资源的挖掘整合开始做起,将其划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同时又将人文资源分为五个小类,以优秀的人文资源为主,整合并优化。

一、整合自然资源,将课堂生动化

我们把当地动植物作为学生了解认识生物的活标本。我们的科学教师,利用科学活动课,把学生出教室,走进学校的花园、走进食堂后的菜园、走进学校周边的实践园地,春天,我们找各种树木新鲜的嫩芽,看繁花似锦,认识园中各种野菜;夏天,我们听雨的声音,扒开泥土寻找蚯蚓的藏身之所;秋天,我们收获了挂满枝头饱满的柿子;冬天,去寻找仍旧傲然挺立的松柏……鲜活动植物就在学生眼前,提高了学科知识的教学效果。

二、整合人文资源,感受生活多彩

金岭回族镇在人文资源上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分别做了以下民族资源整合的努力:

(一)挖掘本区域优秀美德教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挖掘和利用革命战争时期的德育资源。我们金岭回族镇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战斗英雄。我们以少先队的名义,组织在校学生访问先烈亲友和英模本人,与他们直接对话,亲耳聆听他们动情的讲述,直接受到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德育教育资源。身在农村,家乡人民在发展生产,建设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涌现了许多值得赞颂的人和事,如优秀党员、文明家庭、孝心少年等。这些鲜活的人和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对他们的教育作用最直接。这也是当地最有效、最可贵的教育资源。对这一资源我们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去挖掘,让学生搜集,在挖掘利用家乡人民优秀美德资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家乡人民的可贵品质、优秀美德,增进了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挖掘本区域社会生活教育资源,感受生活的魅力金岭回族镇靠近工业化工园区,随之而来在环境污染治理和高科技开发应用的进步十分显著。这使得农村的社会面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一方面,我们的学科教师,依据授课内容的需要,课前精心布置学生观察、调查等任务,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课外实践作业中,科学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布置一些调查了解环境天气变化数据的作业,有晴天雨天的天数,也有环境污染指数的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和数据,成为改编和增补教材例题与习题的素材,可以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环境。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向社会,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提高社会生活实践能力。

(三)挖掘本区域传统民族习俗教育资源,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多年的回汉文化交融。一方面,我们金岭回族镇的回族文化风俗在变革中仍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习俗。另一方面,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当年许多鲜活的生活习俗已经悄然消逝了。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回族传统的生活习俗,有利于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例如:回历十月一日开始并欢庆三天的开斋节,回历十二月十日的古尔邦节,吃牛羊肉喝流动的水以及特殊的服饰等,同时将汉族传统的节日习俗进行重温,如春节挂红灯放鞭炮贴挂笺、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要求学生向家中长辈询问他们少儿时代的经历,并通过班内交流的方式,使残存在当地老年人记忆之中的点滴文化传统,得到了梳理,也使孩子们受到了当地传统文化习俗的熏陶。

(四)挖掘本区域的民间工艺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我区域的民间剪纸富有特色,并且在老师家长的中间还有许多剪纸能手,所以,我们邀请部分家长和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和创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美的生活情趣。此外,我们把这项活动作为我们民族文化大课堂的内容之一。鼓励他们大胆去创造设计自己的作品,并用以装饰家庭、教室。除此之外,我们还从欣赏民族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民族十字绣的课程,开发了民族音乐鉴赏以及民族舞蹈排练等课程。民间工艺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还培养了孩子们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不仅美化心灵,还能锻炼动手能力。

(五)挖掘金岭地区民族体育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民族体育教育资源中,我们首先拥有优秀的历史传统,另外我们还配备了回族、蒙古族等的任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走过了一条边调查边实践边整理边普及边提高的创新之路。首先是挖掘、筛选、创编。我们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把残存在他们记忆之中的回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挖掘出来,并参照山东省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从中筛选创编出适合我校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如滚铁环、板鞋竞速、高脚马等项目。

三、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打造信息化生态课堂

随着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学校很快就确立了以“民族体育”、“民族节日”、“民族武术”、“传统泥塑手工艺”等课程为核心的十多项特色课程。我们召集起学校回、蒙、汉各族教师,用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和开拓创新的勇气战胜了客观条件的不足。有的回族教师通晓民族历史和文化,就肩负起了“民族节日”课程;有蒙古族教师擅长“陀螺”、“毽球”、“高脚马”等民族体育项目,就肩负起了“民族体育”课程;有汉族教师对传统泥塑手工有一技之长,就肩负起了“传统泥塑手工艺”的课程……就这样,老师们八仙过海般各显其能。除此之外,学校还顺势开设起了“装饰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乒乓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课程。终于,在同学们的热切期盼中,在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下,金岭中心小学“民族文化大课堂”各项课程全面展开。

作者:李维娜;徐冰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金岭回族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