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适应社会水文与水资源人才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是水利中的重要专业领域之一,为适应新时代水利发展需要,目前水文水资源专业人才教学培养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能迅速适应当今时展的人才。通过对河南省水利系统用人单位的调研,开展水文专业人才教学改革探究。从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以适应社会新时代为导向的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水文与水资源;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在自然资源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中国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水灾害防治、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环境功能恢复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1]。而水文与水资源专业作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学科,是以水资源开发及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为基础的水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社会现代化水利建设进度的加快,对新一代水文与水资源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能胜任技术、管理、科研等不同岗位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为此,需改进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注重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对实践能力、工作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
一、用人单位调研及结果分析
站在社会新时代的今天,从事水利相关方面的人员也应具备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能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较强的高级技术与研究性人才,在教学培养改革中尤其重要。近年来,各高校致力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定位,力求达到能力培养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2]。为探索出适应社会新时代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提出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系(以下称“我系”)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国水利系统(含水文领域)的部分用人单位开展了调研工作,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调查问卷共发出去85份,回收73份。通过对73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水文人才培养定位需适应新时代要求调研发现,水文领域需要高校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强并具有高素质水利技术人才,尤其是能从基层工作做起,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运用专业技能。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在国土、水利、农林、环保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设计、预测预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教学和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这种适应“社会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才满足现代化水利事业的需求。
(二)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练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在工程局工作,从事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密切相关的工作。为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在培养过程中,除需要设置系统的本专业必修课程外,还有必要开设一些与工程施工、监理、管理等相关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实练,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完成学校生活与工作生活的无缝对接(见表1)。
二、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为培养基础雄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竞争意识的专业人才,在总结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现代教育需要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我系以传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为主线,加强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在实际中应用水文与水资源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系教学紧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以培养出适应社会新时代人才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不断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的掌握。我系将相关智能软件引入教学课程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智能软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近距离地接触工程实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我系也利用信息技术“翻转”课堂[3],进行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学习过程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新兴教学模式,可针对水文测验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综合多途径培养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综合考虑水文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适应社会新时代的能力培养,构建理论与教学体系相互呼应,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挑战杯、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选题实用性,兼顾社会发展的前沿性,与工程项目、教师科研、毕业生就业相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前沿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实例教学、框图教学和水文水资源相关软件的介绍与应用,增加课堂报告与讨论次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文文献能力了解国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拓宽学生的国外视野。在课堂上,对主要知识点,采用精讲多练、案例教学、启发与引导、提问与讨论等方法[4];而对于新的理论和技术,课内着重启发、引导,课外指导学生浏览国内外相关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硕(博)士毕业论文、专著等,加深学生对新技术和方法的理解,一定程度上缓解课内学时紧张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外水文教育经验和优点,聘请水文专家开课或讲座,不定期地聘请相关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定期播放生产录像,将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结合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加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是发展水利,促进水利事业的重要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开辟出一条更加合理的教学之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新时代为宗旨,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为宗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教学改革,逐步构建并完善适应社会新时代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水文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升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培养动态及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18-20.
[2]李康宁.培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204.
[3]王慧亮,吕翠美,凌敏华.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水文测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2017(6):68-69.
[4]孙诚.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34):169-170.
作者:吕翠美 凌敏华 张伍月 单位: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