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分析范文

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分析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发展路径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其自身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和空间压缩特征,此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一定复杂性,因此城市发展模式一定要进行根本性的转型。本文对中国的城市化压缩环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规划对策,希望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

关键词:中国;“压缩”城市化环境;规划应对

我国城市化整体上呈现赶超式的演变状态。由于受到赶超城市化进程给当前城市带来的显著影响,以至于压缩并且积累了多种多样的社会矛盾以及经济矛盾。

1城市化进程面对的整体环境

1.1多维度的历史进程我国现有的经济形态表现为内生性的显著特征,其中涉及对外开放以及高速转型的内部经济体制。然而不应忽视,长期以来由于欠缺必需的原始积累,以至于当前城市化仍然倾向于依赖某些部门利益予以推进,其整体上呈现扭曲化的状态。近些年来,有关部门正着眼于推进资本相对密集的重工业。但是,发展上述行业必须建立在农民利益受到相应压缩的前提下。由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政府针对出口导向的新型外资企业有意全面加以引进,但是却忽视国内既有的资本价值、劳动力价值与其他要素。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国内的经济体迅速呈现扩大状态。由于受到赶超模式的多层次影响,各个地区都付出了相对高昂的环境代价与资源代价。与此同时,不同群体以及不同区域也日益呈现了扩大化的风险倾向。

1.2滞后性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历经改革开放,我国在现阶段已经拥有了完整度较高的现代化体系,其中包含多维度的要素。但是不应忽视,当前针对制度性以及精神性的维度建设并没有真正达到健全,其中仍然表现为多种多样的漏洞与缺陷。相比于现阶段的经济建设而言,建立于社会机制以及文化机制前提下的建设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漏洞。探究上述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现阶段仍旧保留了滞后性的精神建设模式。例如在计划经济的时间段内,官本位主义以及小农思维曾经给各地民众带来了长期的困扰。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以后,上述思维并没能彻底予以根除,在根本上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相比于城乡民众当前能够拥有的物质条件而言,精神建设本身具备更隐蔽的特性。但是,上述现状并非意味着精神建设能够忽视。精神建设以及与之有关的制度建设共同构成了助推现阶段经济进步的根本精神支撑。因此,有关部门应当能够更多着眼于深层次的精神支柱创建,而并非停留于浅层次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从城市化本身来看,我国如果要达到更优的城市化总体水准,则有必要落实深层次的经济模式,而非简单将其纳入物质实体的范围内。

1.3内外环境正在被日益压缩截至目前,城市化进程仍然需要面对紧缩性的外部性以及内部性环境。我国日益表现为压缩性的市场空间,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当前显著扩大的贸易顺差[1]。城市化进程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因此很可能受到了显著的环境压缩。从现状来看,国际化环境整体上呈现复杂性。但是,国内仍有较多企业表现为排放较高、污染较高的状态。针对上述现状如果没能着眼于全面转型,则很有可能减损经济效益。

2中国城市化在压缩城市化背景下的主要内涵

2.1我国城市化和西方国家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存在较大的差别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06年的43.9%,是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快速增长步伐持续时间最久,经济发展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这发展的几十年间,每年都会有超过1400万以上的乡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或是工作,对城市人口的增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调查,这些人口的增加相当于日本整个国家人口的3倍左右,是美国总人口的1倍以上。

2.2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矛盾问题更加突出自从改革开放得到落实和推进以来,渐进性的制度转型使得国家在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付出了看似较小的经济成本,但是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就是社会中的资源问题、生态环境压力问题逐渐爆发[2]。从整体上看,渐进制度作用下,城市化发展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转型带来的影响,但是并不能减少转型的代价,而是将这些代价和成本被分散在一段更长的时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进式的转型推动工作在城市化风险的作用下不断进行累积,造成潜在的社会矛盾、城乡分割、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也意味着今后如果要想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2.3城市化在不同阶段和社会经济中有着不同的逻辑关系我国在城市化上不是一个市场经济下的自发转变过程,而是具备较强的市场调控性,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下对人口的限制还是当前推行的各种制度都是如此。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并不一定要表现出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应该在工业化累积和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人为压制使得当前的城市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工业建设。但是在当前不断对内需进行扩大的过程中,城市化也将对工业化建设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虽然西方具备十分先进的发展理念,但是不见得对我国发展完全适用。

2.4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必然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我国在开展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走的始终是超越路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这也使得我国城市化发展存在多种矛盾[3]。比如:市场经济和垄断经济、行政区经济的共同发展,造成城乡治理滞后。那么如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城市产业的高端产业化建设和传统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大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逐渐的作用和演变下变得更加复杂,这也是之前西方在开展城市化发展中没能体会到的深刻体验。

3中国城市规划的应对途径

当前,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如何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是必然选择。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水平,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建设经验的同时,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有助于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3.1明确主动公共政策定位西方国家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政府在其中仅仅起到公共服务供给者和社会服务者作用,在市场建设和资源分配中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所以,在明确政府、个体和市场之间契约关系的同时,政府更多的是将城市规划看作保障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并不倾向于主动干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我国传统城市规划中的公权力色彩较为浓厚,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特点较为鲜明,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传统、经济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等因素决定。伴随着改革持续开放下,中国城市规划角色定位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开始从以往的工程技术朝着公共政策方向转变。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在城市规划中主要是坚持利益调节为中心的公共政策,在压缩城市化环境下,中国城市规划应该突出强调主动公共政策属性。就城市规划主动公共政策属性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合理土地资源配置和使用规划,主动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服务[4]。(2)发挥规划公权力作用,为实现社会发展空间公平要求提供保障,包括混合居住、社会空间过度分异和廉租房建设等。(3)有效空间管制和配套政策,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城乡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4)合理规划来主动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同时,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效率。

3.2多规融合规划体制由于体制分割,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权力和利益,在空间规划中只能被肢解,无法实现和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多数部分为了彰显自身价值和地位,不惜去主动制造矛盾,导致规划之间缺乏有机协调和共享,加剧矛盾冲突,进而为压缩城市化环境埋下各种矛盾,如生态环境治理失控,发展要素分散以及资源短缺等问题。当前我国行政权力逐渐部门化,部门权力朝着利益化发展,更多的是考量如何将部门利益最大化,却忽视了规划之间的水平协调,制约后续工作有序开展。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方尝试着多规合一编制实践,但是其中有很多规划过于空泛,缺乏充足体制保障,导致很多规划编制未能落到实处。通过对上海、深圳和武汉等城市规划,可以发现城市规划和国土部门合并后,两规合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其他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参考经验。遏制权力膨胀,主要是依靠系统有效的监管机制,并非是简单部门分拆实现[5]。所以,应该高效协调和统一规划权利,实现多规融合,有效解决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体制分割问题。

4结语

中国城市化和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当前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已经逐渐完成了对工业化过程和社会现代化制度的转变,还需要从内而外地开展全球化和信息化工作,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出现西方化的范式革命。因此,快速的城市化发展也抓住了城市的外在特征,这对于准确表达城市化范式的基本内涵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炜.一个乡村的压缩式城市化进程[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2]王强.城市新型社区垃圾转运站规划及建设方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3]朴光星.“压缩型城市化”下的民族共同体“离散危机”与“重构运动”—基于对朝鲜族城市化进程的考察[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88-97.

[4]赵杰.压缩与叠加:中国城市化与“生产政治”演化的独特路径(1978—2012)[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10(6):10-21.

作者:马丽伟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