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唢呐艺术探究范文

唢呐艺术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唢呐艺术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唢呐艺术探究

摘要:川北唢呐艺术内容丰富,地方特色浓郁,极具独特性,是四川省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梳理川北唢呐的艺术特性和社会价值对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川北唢呐;艺术特色;生存现状

川北唢呐主要发源于广元市利州区的三堆镇,该镇位于广元市中部,利州区西北部,幅员面积225平方公里。近年来,当地结合传承多年的川北唢呐民俗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建设生态示范镇,发展观光农业带;打造秀美家园,构建和谐三堆。

一、川北唢呐的源流及沿革

唢呐,是一件世界性的双簧气鸣乐器。北朝唢呐经商贸形式传入我国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清朝的时期达到繁荣的状态。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让唢呐艺术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如东北地区唢呐粗狂豪放;河南地区唢呐深沉柔美;河北地区唢呐丰满圆润;山西地区唢呐恢弘雄伟,擅长演奏成套曲目等。相传清朝中晚期,三堆镇韩家沟儒商周文彩到陕西做生意,偶然接触到唢呐技艺加以学习并带回一支陕西唢呐作为纪念,后与他家长工何占海趣味相投便将唢呐赠与他,何占海天资聪慧,对唢呐艺术兴趣极强,工期满后回到家乡小河村,长期吹奏摸索总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技巧,自成一派。何占海不认识曲谱,便用口头传授的方式将唢呐技艺教授给自己的儿子,后又在一代又一代的口耳传承中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北三堆唢呐流派。

二、川北唢呐的艺术特色及创作

(一)川北唢呐的艺术特征

三堆唢呐是整个川北唢呐之源,故也以“川北唢呐”代称之,川北唢呐源于陕西派,又依三堆的文化背景、习俗方言等形成自我特色,称为陕西派的支派亦无不可。三堆有俗语“无论节假,少不得唢呐”,著名曲牌如《隔山叫》可男女对吹,倾诉爱意;《懒婆娘唤猪》、《打猪草》调侃中刻画出劳动场面;《悠悠调》描写姑娘哭嫁场面,悲中带喜;《鬼推磨》是白事必吹曲目,悲中又透着豁达。各种曲牌风格各异,均各包含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川北唢呐以多人齐奏,声势浩大,气吞山河为特色,并辅以打击乐渲染。吹奏形式除齐奏外,还多有对奏、轮奏、部分合奏及领奏等多种形式。多年以来,川北唢呐以吹打合奏的形式承担着民间各种庆典节气、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民俗活动。各种活动依据内容不同均有相应的曲牌,如婚事曲牌又分为轿到、上下轿、长路、上下坡、拜堂、闹房、洞房等多种曲牌。其他如白事等分类更细。唢呐艺人均以记得曲牌多寡分手艺高下,以记曲牌多为荣。唢呐班演奏可以数十人乃至百多人同奏,这是一大特色。一般分为两队人,对吹并分声部合奏,多有相互炫技比赛之意。有时选出技高者为领奏,华彩乐段多有即兴成分,领队之间相互竞比技巧。川北唢呐型制较大,类似陕西派唢呐,且多以中、低音唢呐为主,曲牌多以D大调为主,有时也以同支唢呐变换筒音、指法奏出D大调的近关系调,另也用F调唢呐。

(二)川北唢呐的表现形式和演奏技巧

1.川北唢呐的曲牌川北唢呐曲牌多达八百余个,按照传播演变分类可分为由民歌演变而来的曲牌、戏曲音乐发展而成的器乐曲牌和传统曲牌。川北地区流传的川北民歌在传唱过程中被器乐所吸纳,基本遵照民歌原曲,曲目变化不大,如:《尖尖山》、《盼红军》、《月儿落西斜》等。川北地区流行的戏曲曲种有川剧、秦腔、灯戏,大木偶戏。部分唢呐曲牌与戏曲曲牌是通用的,如:《点将》、《黄龙滚》、《玉娇枝》、《三段子》等。传统曲牌继承或演变而来,如:《将军令》、《水落音》、《闹山河》等。

2.仪式曲调与音乐情绪的差异《哭嫁》是三堆当地婚礼仪式上不可缺少的曲目之一,主要用于新娘出门拜别父母养育之恩的场合。这首乐曲从名称上应该是包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父母依依不舍的音乐情感的。但在实际的演奏音响里,旋律走向平稳,我们几乎从音乐中感受不到情绪起伏的。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具体原因还不是十分明确,据笔者分析,应该是唢呐曲调从目前看主要还是运用在各种民间活动仪式之中,具有很强烈的仪式性,其中婚丧仪式用得最多。也就导致这类仪式类音乐的作用更加倾向推动仪式进程而缺少娱乐性、音乐性。所以川北唢呐中的仪式音乐大多数没有明显的情绪变化,音乐发展四平八稳,曲牌虽多,但其风格变化不大。

3.川北唢呐的演奏技巧川北唢呐的演奏技巧主要表现在“气息”和“指法”上。“气息”又分为口风、舌头功夫和呼吸三部分,讲究“气足音满”。口风就是通过哨口的气流,唢呐发音的强弱主要由口风控制。所有技巧中最难的就是呼吸中的循环换气,也就是气断音不断,持续地吹奏长音。根据乐曲的需要在短暂的间隙中快速使用“胸腹式呼吸法”换气,由于呼吸动作迅速而细微,常人难以发现。因此循环换气功夫的深浅决定演奏水平的高低。气息的合理运用可以让唢呐手连续吹奏几个小时而口喉不干。

4.川北唢呐哨片的制作呐哨片属于双簧振动,哨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唢呐的发声、音量、音色,是唢呐的灵魂。好的哨片会让唢呐演奏音量极具变化,音色可柔可刚,便于操控。优秀的唢呐手会根据自己的演奏风格、口劲、气力等方面选择不同的哨片,为了让哨片能更好的适应自己的要求,唢呐手通常会自己制作哨片。川北唢呐哨片的制作颇有讲究:川北唢呐使用扇面形哨片,这种哨片发音嘹亮粗犷,刚劲有力,缺点是不擅长细腻的音量变化。可选择使用芦苇和麦秆两种材质制作哨片。芦苇哨刚韧,音色明亮,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麦秆质地柔软,音色稍暗淡,不能承受长时间高频率振动,音域多限制在一个八度以内,音乐表现力不如芦苇哨。唢呐手可根据自己需求的音色及调门选择不同材质的哨片。

5.川北唢呐班的编制组合川北唢呐演奏活动更多是以班组形式出现的。唢呐班一般分五人组合和六人组合两大类。“五人组合”即一个唢呐班由五个人参与演奏,分别是二人吹唢呐,一人击堂鼓,一人击苏钗,一人击马锣;“六人组合”即由六个人参与演奏,分别是二人吹唢呐,一人击堂鼓,一人击大锣,一人击苏钗,一人击马锣。民间唢呐班坚持自愿结合、自负盈亏、自然淘汰的办法,按照农忙务忙、农闲从艺、有偿服务的原则,植根于山乡,服务百姓,有深厚的生存基础,得以长兴不衰,代代相传。

(三)川北唢呐的艺术创作

1.川北唢呐传承人和取得的成就杨永培,男,生于45年,现任三堆镇唢呐队队长,吹奏唢呐五十余年。1986年组织百人唢呐吹奏,被中国《人民音乐》报道;1990年被CCTV《神州风采》录制播出;1992年和1994年先后由香港凤凰卫视播出和参加四川省春晚演出。杨永培和传承人何天海(男1955年生)副队长,同时获得上述业绩。

2.川北唢呐与广元市旅游文化名片广元市为落实文旅兴市战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昭化古城为龙头,东西并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把川北唢呐与三堆旅游景点充分结合,该川北唢呐的挖掘、整理、展示、提升作为重点,成立了川北唢呐队、蜀道艺术团、蜀道文化研究中心,川北唢呐的身影出现在每一次的旅游推广,文艺汇演和重要节庆典礼上。着力让不同层次的游客通过眼观、耳听、互动感受体验广元地区厚重的人文文化。

三、川北唢呐的生存现状

北唢呐在1966开始的文化大革期间出现了暂时的沉寂后,一直正常活动。但是由于时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淡化,川北唢呐缩小了施展空间,一些技艺高超的唢呐艺人因年事已高不再接活或因病相继去世。现如今川北唢呐的传人年龄最小的已在四十多岁以上,年轻人多数为生活而奔波失去了对传统唢呐的兴趣,几百首传统曲牌已遗失不少,传统曲牌和演奏技巧濒临消失。急于川北唢呐面临的问题,广元市政府责成文广新局下辖的三堆镇文化站作为川北唢呐艺术的职能管理部门,成立了三堆镇“非遗”小组,投入了资金添置乐器和唢呐,但从川北唢呐当前的发展现状和长远发展上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唢呐是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语汇,唢呐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不仅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和民俗文化,还对当前我国文化影响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积极做好川北唢呐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周青苞.唢吶考[J].中国音乐,1984,03.

作者:周越 单位: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