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神农架地质旅游问题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华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
摘要:在阐述地质景观特征和地质旅游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进行评估,分析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策划出四条地质旅游专题线路。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极高,在115个列入评估的地质景观中五级景点10个、四级景点41个、三级景点64个。神农架林区层面可分为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和地质旅游景观相对稀疏区,在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又可分为大九湖、神农顶、天燕、官门山、老君山五个地质旅游景观富集区并可进一步划分出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的核心区。
关键词:神农架;地质景观;地质旅游;规划设计
0引言
“景观”泛指乡村风景或景色。早在16世纪末期,作为绘画专门术语“景观”开始被使用。17世纪以后,“景观”在园林设计中被广泛使用[1]。广义而言,地质地貌作用为主的景观都叫地质景观。狭义角度,地质景观则主要指地质遗迹景观。地质景观特征是地质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在把握区域地质景观特点的前提下探讨地质旅游问题意义重大。地质旅游发展要突出地质景观的特征,既有严肃的科学性又有强大的市场冲击力。地质旅游发展与规划设计要做到地质景观与生态环境的高度一致性。神农架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质景观资源富集区,尤以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景观为特色,而作为国家公园组成区域的核心区域更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神农架地区海拔高差变化大,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旅游地质景观资源丰富。山岳地貌、冰川地貌、湿地等地质旅游景观资源极具独特性、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旅游活动的深入,给脆弱的神农架地区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随着交通瓶颈突破,大量游客涌入很有可能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因此,神农架地区地质景观保护与利用亟需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如何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利用神农架地区地质景观发展地质旅游意义重大。
1文献综述与研究进展
1.1地质景观特征研究进展
地质景观特征可以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揭示,通常主要分析成因特征和类型特征。首先,地质景观成因特征的研究历来就是重点。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表明,地质景观具有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原因是地质景观形成、演化受到不同地质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形成机理有共性也有区域特征[2]。国内早期关注地质景观的学者以任美锷为代表,后期研究则主要针对某些具体景观点的成因进行,普遍性、规律性的研究较少。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对西安翠华山地质遗迹景观成因的研究[3]、对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特征及成因的研究[4]。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综合运用不同的地质学科来系统研究不同类型的地质遗迹景观成景机制和成景模式[5]。总体看,2000年地质公园计划实施以来,国内对地质景观成因的研究逐渐增多。神农架地质景观是多种内外营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以阳日湾断裂作为分界线,北部是神农架逆冲褶皱断裂带,南部为神农架隆起带。神农架地区地层完整,尤以晚前寒武纪地层的“神农架群”地层为代表。其次,地质景观类型特征的研究历来受到重视。1990年,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把地质遗迹景观分为出露性景点(exposuresite)和完整性景点(integritysite)两类,这套分类方法至今仍为国际学界肯定和使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工作组(IUGS.Geosite)在1993年提出把地质遗迹景观分为岩石、地层、矿物、构造、古生物、古环境、地貌、经济地质、海洋尺度的地质特征和海底地貌等类型的分类方案[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要求[7]。《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2000)》中把地质遗迹景观分为典型地质剖面、生物景观、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地质工程景观、典型矿床和釆矿遗址景观共7大类。目前国内对旅游地质景观类型的划分比较关注,一般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重要地质构造遗迹、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等35类[8]。
1.2地质旅游研究进展
基于地质景观特征分析的地质旅游发展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随着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对该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旅游地质景观资源的分析分类和评价。国外比较关注旅游地质景观的登录及分析评价。1996年,希腊的佐罗斯(NickolusZoulos)和法国的马丁尼(GuyMartini)通过对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价值的分析评价,建立了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地质遗迹景观登录评价体系和方法,并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国家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保护中运用了相关成果[9]。IbrahimKomoo认为地质遗迹景观具有休闲娱乐价值以及宗教、历史、考古价值等文化价值[10]。国内学者同样也比较关注旅游地质景观价值的分析评价,多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来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11]。《中国旅游资源普査规范》将地质景观划分为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其它地文景观等12个基本类型。神农架主要地质景观类型划分从不同角度和目的出发可以作出不同划分方案,但本质是一致的。根据地质遗迹景观常规分类法,可分为地质剖面遗迹景观、地质构造遗迹景观、古生物遗迹景观、矿物与矿床遗迹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类型[12]。二是关注旅游地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谢萍比较全面地讨论了地质公园景观设计问题[13],朱怡分析了地质景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14],郭宏峰等对地质公园景观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15]。此外,相关学者还围绕地质公园生态景观三维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基于地质景观保护的地质公园建筑规划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16-18]。三是特定区域的地质旅游问题。如王志先等研究了神农架地质旅游发展与保护问题[12],杨梦瑶等探讨了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问题[19]。
2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估
2.1评估目的与原则
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地质景观特点,并在此前提下按照保护优先的基本理念,发现、挖掘、实现地质景观的旅游价值,服务于神农架地区旅游的科学持续发展。具体目的包括为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服务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三个方面。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是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估的三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以严格的科学调查与分析为支撑,遵循地质景观形成、演化的基本规律,在充分科学考察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其次,要全面系统,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评估。第三,操作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评估的结果直接服务于地质旅游实践活动,因此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
2.2评估方法与结果
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估方法较多,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基本思路是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等规范性文件为指导,以地质景观特征为依据,通过要素筛选及专家调研确定权重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予以分析评估。
3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区划分
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具有分布广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参照地质旅游景观价值评估结果,从整个神农架林区来看,地质旅游景观主要分布在以神农顶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西南、中南、东部部分区域,这一区域为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其界限与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界限基本吻合。简单而言,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就是建立在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其他区域地质旅游景观也比较丰富,但相比而言较少,故为地质旅游景观相对稀疏区。也就是说,从神农架林区层面可分为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和地质旅游景观相对稀疏区,在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又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特征及分布分为大九湖、神农顶、天燕、官门山、老君山五个地质旅游景观富集区。以这五个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暨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基础,结合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架国家自然保护区、神农架国家湿地公园的地质旅游景观特征,可以划分出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的核心区。该核心区在世界地质公园基础上整合了上述几个“国字号”的自然地保护区,将范围有交叉重叠、功能上各有侧重但也有交叉的区域整合为神农架国家公园暨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核心集聚区。国家公园是一种保护体制的具体形态,对神农架国家公园来讲,地质旅游景观核心集聚区是其主要支撑元素。神农架国家公园总面积为1170km2,按照国家公园功能的要求,神农架国家公园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四类功能区。严格保护区面积为60848hm2,该区域原则上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所以该区域地质旅游景观以保护为主;生态保育区面积为48948hm2,允许建设少量用于保护、监测等用途的建筑,游客可适量进入,该区域地质旅游景观原则上为保护兼顾少量观赏;游憩展示区面积为48hm2,供游客可游览的地质旅游景观主要在该区域,但保护依然是前提和出发点;传统利用区是国家公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地质旅游景观同样比较丰富,作为主景观的支撑景观同样比较重要。与国家公园功能区相对应,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的核心区还可划分为地质景观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育区、地质景观观赏区、传统利用区四个类型区域(图2)。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类型的区域并不是完全集中连片的,而是分属于大九湖、神农顶、木鱼、老君山四个片区。
4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地质旅游线路策划
4.1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地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根据地质旅游发展需求和要求,在科学性、科普性基础上针对旅游活动作出的规划创意。地质旅游景观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规划设计时更多的是保护规划设计而不是开发规划设计,而且基于旅游观赏性目的,重点是选择标志性地质旅游景观加以规划设计。标志性地质旅游景观是核心地质旅游景观的展示工程,标志性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要体现出地质景观的独有特征。地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是根据其原有特征加以整饰,突出“雄、险、奇”特征。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聚集核心区以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主的地貌景观众多,典型景观有神农顶、神农谷、老君山、凉风垭、关门岩、天门垭、燕子垭、三堆河火焰山、板壁岩、红石沟、大窝坑、酒壶坪、角峰、石流坡等。本区水体景观主要有大九湖、野马河、香溪河、南河、堵河、三堆河、响水河、九潭溪、潮水泉、丹泉、水帘瀑等。大九湖水体景观为其代表,湖面沼泽静谧,山水交融一体。冰川地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突出冰斗、刃脊、角峰等地方,水体景观规划设计时则主要突出动感美和自然美。典型地质剖面遗迹景观、古生物遗迹景观、地质构造遗迹景观、矿物与矿床遗迹景观是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的核心和精华。典型地质剖面遗迹景观主要有木鱼镇石槽河、大窝坑、猴子石、风景垭、凉风垭、神农顶等,典型的古生物遗迹景观有猴子石、风景垭、石槽河、矿石山、天门垭石牌、西蒿坪灯影、南津关、龙马溪、新滩、罗惹坪、纱帽、犀牛洞、牛蹄塘等,典型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包括城口、阳日、凉风垭、莲沱、郑家垭、石槽河、大窝坑、官门山、板桥等,典型的矿物与矿床遗迹景观主要有磷块岩矿床、低温热液充填型黄铁矿床、沉积型黄铁矿等。这类地质景观规划设计时应以科学价值为主,其次为观赏价值。崩塌滑坡等是本区域主要的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木鱼镇、神农祭坛、红花坪、三堆河、下谷坪乡兴隆寺一组马家沟、板桥河、小当阳等地该类景观较多。对这类地质景观规划设计时需要展示其科学价值的可观赏问题。此外,地质景观的衍生景观规划设计也要引起重视,它们也可能作为标志性景观存在,如地质博物馆等。
4.2神农架地质旅游线路策划
神农架地质旅游线路确定的前提是明确旅游动机,也就是游客需求。通常可以按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域和地质旅游景观类型来策划。从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域角度而言,可以实行分区游览方式,即可以依托大九湖、神农顶、天燕、官门山、老君山五个地质旅游景观富集区对应形成五个游览区来组织安排地质旅游线路。从地质旅游景观类型角度而言,可以按照游览考察目的确定专题线路,通常按照典型地质剖面景观游览线、地质构造景观游览线、古生物遗迹矿物与矿床遗迹景观游览线、地貌景观游览线、水体景观游览线、环境地质景观游览线来组织安排地质旅游线路。上述两种游览线路设计专业性较强,主要适合专业性的人群,如地质考察研究者、地质科普宣传者、实习性考察等,需要有充足时间和专业背景。对于大众旅游者来讲,更多的是科普性、知识性、观赏性的观光休闲旅游,相应地质旅游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科学性前提下的适游性。实际线路设计更多的是综合各种因素并充分考虑交通、服务等具体情况后确定,而且线路也是可以不断变化的。线路一:木鱼镇(可含香溪源)—官门山—神农祭坛—天生桥。这条线路上的官门山、神农祭坛、天生桥都是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神农祭坛、天生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地质景观,官门山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体量的地质景观。这条线路适合青少年和科普工作者及大众游客游览,也适合从事地质构造、滑坡等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考察。这条线路短而又集中,可游览性高且便捷舒适。线路二:木鱼镇—酒壶坪—鸭子口—大龙潭—金猴岭—小龙潭—神农顶—神农谷—瞭望塔—风景垭—板壁岩。这条线路上的金猴岭、神农顶、板壁岩都是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这条线路适合青少年、科普工作者及大众游客游览,也适合从事地质构造、地貌、生态保护等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考察。这条线路地质景观资源丰富、品味高,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高度统一。线路三:木鱼镇—酒壶坪—鸭子口—神农谷—瞭望塔—风景垭—板壁崖—猴子石—太子垭—国公坪—大九湖。这条线路以地质构造、冰川地貌、湿地景观为特色,板壁岩、大九湖都是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这条线路适合青少年、科普工作者及大众游客游览,也适合从事地质构造、冰川地貌、高山湿地、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考察。这条线路地质景观资源融合度高,也是一条值得推荐的地质旅游线路。线路四:木鱼镇—酒壶坪—鸭子口—红坪画廊—天燕滑雪场—天门垭—燕子垭—燕子洞。红坪画廊、天门垭是这条线路上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这条线路适合青少年、科普工作者及大众游客游览,也适合地质工作者、环境生态和户外运动爱好者考察游览。
5结论
国内外比较关注地质景观特征及其支撑下的地质旅游发展问题。地质景观特征是地质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地质旅游发展要突出地质景观的特征。通常从成因特征和类型特征两方面分析地质景观特征。基于地质景观特征分析的地质旅游发展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随着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该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对旅游地质景观资源的分析分类和评价、旅游地质景观规划设计和特定区域的地质旅游问题研究三个方面。神农架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资源丰富,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利用神农架地区地质景观发展地质旅游意义重大,有利于高效推动神农架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从地质景观旅游资源品位和地质景观开发利用条件两个角度,建立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神农架地质景观旅游价值普遍较高。115个列入评估的地质景观中五级景点10个、四级景点41个、三级景点64个。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极为丰富且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空间分布广又相对集中,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空间分布特点并参照地质旅游景观价值评估结果,从神农架林区层面将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分为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和地质旅游景观相对稀疏区,在地质旅游景观相对富集区又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特征及分布分为大九湖、神农顶、天燕、官门山、老君山五个地质旅游景观富集区。进一步以这五个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暨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为基础,划分出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的核心区,结合神农架国家公园功能区划分,将神农架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的核心区进一步划分为地质景观核心保护区、生态环境保育区、地质景观观赏区、传统利用区四个类型区域。地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是地质旅游发展的前提,地质旅游景观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规划设计时更多的是保护规划设计而不是开发规划设计,地质旅游景观重点是选择标志性地质旅游景观加以规划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旅游景观,其具体规划设计理念和思路是不同的。地质旅游线路的确定是地质旅游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通常可以按地质旅游景观集聚区域和地质旅游景观类型来策划,但这两种游览线路设计专业性较强,不适合大众旅游。本文根据地质景观的特点和游览需求,策划了四条地质旅游专题线路。
参考文献
[1]方海川.景观及旅游景观特征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3):101-104.
[3]贺明静,孙根年,宋咏梅.陕西西安翠华山地质景观遗迹成因探析[J].干旱区地理,2005(2):145-149.
[4]郑媛,周家云,朱创业,等.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特征及成因[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3):286-288.
[5]韦跃龙.广西乐业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成景机制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9.
[6]赵汀,赵逊.地质遗迹分类学及其应用[J].地球学报,2009,30(3):309-324.
[8]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9]赵汀,赵逊.欧洲地质公园掠影[J].国土资源,2002(10):40-41.
[11]周廷儒.《现代旅游地理学》序[J].旅游学刊,1988(3):80.
[12]王志先,吴楠,雷博宇,等.湖北省神农架地质旅游发展与保护[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5):66-69.
[13]谢萍,田明中.地质公园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08,中国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69-173.
[14]朱怡.地质景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134.
[15]郭宏峰,李瑛.地质公园景观设计初探[J].新美术,2008(5):102-103.
[16]刘安伟,韩立钦,杨军义.地质园生态景观三维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J].矿山测量,2017,45(5):32-34,38.
[17]陶慧,刘家明.地质公园硬质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理念与实践:以新疆温宿地质公园的标志碑设计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9):1758-1767.
[18]赵梅红,万敏,李珎.基于地质景观保护的地质公园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以葡萄牙盆哈-加西亚化石足迹公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3):80-84.
[19]杨梦瑶,陈方明.神农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132-133.
作者:张华丽1;张国庆2 单位:1.汉口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