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物古迹的环境整治探究与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
摘要:文物古迹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与其所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中,要将文物古迹和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保护。其中的环境不仅包括文物古迹自身的历史环境、科学文化艺术环境,也包括文物古迹的周边环境。《文物保护法》《西安宣言》等指导性文件也都对其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规定。以漳州文庙的整体环境整治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对文物古迹的整体环境景观进行整治。
关键词:文物古迹;漳州文庙;整体环境;景观整治
1文物古迹的概念及整体环境意义
文物古迹之所以对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家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它自身具备的优点有很大的关系。文物古迹是对超过一百年以上的带有浓厚的当时时代特点以及社会意义的古建筑、古物品以及古墓葬的总称。这一类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反映历史进程、科技发展、艺术形式、生活风俗、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等。在划分方面上,我国与国际的标准有所差别,一般国际对文物遗迹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物品或遗址的时间长短,而我国的标准则是按照历史研究价值的高低将其分成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三种。文物古迹保护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风化腐蚀、地震,山体滑坡、洪涝、火灾等自然因素;二是以大拆大建、盲目建设、过度开发等人为破坏为主的社会因素。如对陇西文物古迹、安徽霍邸县文庙的毁灭性破坏。文物古迹所处的环境被称之为周边环境。这类环境通常都带有明显的历史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时代信息。文物古迹的形成离不开所处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政治因素以及历史演变的影响,它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才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价值。正如中国发现的具有数千年之久的山顶洞人等遗址,所处的环境都与自然相关,大多是靠近山林和水源的地址,若离开了这种环境史前人类也不会将其作为生活的场所。全国最大的道教圣地老子讲经台及周围近百座道馆没有环境作为其基本依托,其存在价值将大打折扣。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改变,对文物古迹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其保护也从文物古迹本身延伸到了其内涵文化、周边环境。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两份文件是《西安宣言》与《魁北克宣言》。其中,《西安宣言》提出环境是综合的,不能只对文物古迹的实际物体以及感官进行研究,还要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而在环境的影响方面要对自然环境以及当时的经济、风俗、文化等社会环境同现在进行比对,形成对随处时期的综合了解。并且指出了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周边环境是紧靠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的延伸,具有影响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周围环境。这两份宣言都对保护文物古迹的现场提出了要求,改变了以往的考古观念,更加地符合21世纪的保存要求,将静态的保存工作逐渐地转化为动态,保存的区域也从单一扩大到整体环境。在当前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文物古迹业成为了旅游业的重点内容,在发挥其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法律的要求,在了解保护文物的基础上进行开发[2]。下面以漳州古城保护建设(一期)中的文庙项目为例,探索文物古迹保护中的整体环境整治策略。
2文庙简介
我国的历史长度和未出现断层的特点使得文物古迹的数量众多,在漳州市最出名的就是文庙。文庙建筑的出现主要的功能是祭奠我国历史上开创儒家的思想家孔子,在功能上来划分有家庙、国庙以及学庙三种。第一个孔子家庙的建立是在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辞世的第二年。这所家庙的规模和样式都较为朴素,是由当时的鲁哀公主张建立的。祭祀的主要是孔子的衣冠和琴、书等生前物品,并安排士兵驻守,定期地举行祭祀活动,是孔子家庙的开端。直到西汉时期,刘邦在公元前195年亲自到孔子故居对其进行祭祀,并且按照太牢之礼对孔子祭拜,是孔子家庙转变成国庙的初级阶段。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孔子的哲学思想开始同政治相结合,正因为历代君主体会到了儒家思想在政治统治上的作用,对孔子的祭祀活动也逐渐地成为了重要的国家事项。孔子家庙也在此影响下规模和样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到唐代时期,孔子家庙完成了国庙的转化过程,并在各个区域都建有文庙。由此可以看出,文庙在建筑样式、文化、政治以及祭祀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如在政治上是儒家思想与国家统治政策结合的外化表现,在建筑风格上则体现了古代建筑样式风格和园林艺术的结合。漳州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于宋庆历四年(1044),并且遵从了宋代制度,与官学是并建一处。宋政和二年(1112)文庙与官学移于州左。在1139年,宋朝的知州李弥逊被众多学子所感动向上级申请将文庙和官学迁回旧址。那时文庙建设完成的部分有如棂星门、仪门、戟门、大成殿、以及讲堂、十斋等多个部分,在1316年则增加了杏坛、明伦堂等建筑,并删减了讲堂、十斋。按照清朝漳州地区的府志记载的文庙图样,如图1所示,清朝仍然使用了左面是文庙,右侧是官学的宋朝建筑制度。并且在文庙的前方道路上设置有两个带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牌坊,要求官员在行经此地之时必须步行,文庙和官学的内部分别建有不同功用的祠堂和学堂。1988年列为漳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漳州文庙的现状及整体环境
漳州文庙坐北朝南,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漳州文庙处于漳州古城的中轴心脏位置,对整个古城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漳州古城也是漳州文庙的周边环境,是漳州文庙的整体环境。二者的景观整治必然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提升的关系。由于古城位于市区中心,周围早已高楼林立,对于文庙环境景观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环境景观破坏。
4漳州文庙的整体环境
整治《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也规定“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边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些政策法规的颁布不仅对文物古迹的整体环境整治具有具体指导意义,还为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达到对文庙周围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如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整体环境整治就是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文物部门、旅游、宗教、教育、建设、交通、消防等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还可以有效防止再出现“云南省安宁文庙片区周边的高楼林立、严重破坏文庙周围历史风貌”的情况。漳州文庙整体环境整治借鉴了这些成功或失败案例经验,制定了适合自己的保护原则。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真实性、保护特色性及传统宗教的延续性”复原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空间整体性和重点突出性上。空间整体性:采用保留和恢复原貌策略。如太原市晋源文庙的景观整治就基本恢复到了明代时的原貌。漳州文庙的环境保护具体措施是拆除在原文庙建筑基址上的建筑物,利用龙眼营区域东北部的两个工厂宿舍区用地恢复泮池,范围大致为修文西路上“德配天地”“道观古今”牌坊之间。泮池及其周围场地环境的布局强调与文庙轴线的关系,弱化修文西路、龙眼营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使修文西路南北两侧的区域形成整体。重点突出性:建筑上,突出保持原貌。
首先,重点维护大成殿,努力保持原有风貌。定期检修木构架、屋顶、修补门窗地面等。继而是维护东西芜、戟门,重建棂星门和明伦堂。其次,配套展示内部环境,包括配置大成殿内四配、十二哲的塑像画像、神台龛座、匾额楹联、祭器礼器、乐舞器等和东西两庑内历代先贤先儒的举案神牌等,共八大类二十七小类器物。水系恢复上,泮池在充分研究了其现代排水要求的基础上恢复了历史风貌。整治后,泮池东西长87.8m、南北宽14.6m、深3m,呈现为全国罕见的弓弦型,垂直硬质驳岸,软底沙质土,补水水源为市政自来水和地表水。为保证水体清澈美观,抵抗外界污染,特针对文庙构建生态水生态系统,恢复该水域自然生态结构域功能。植物配置上,儒家思想观念包括了多个层面,如为人、治理国家、思想道德,像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以及“中庸”“比德”等思想都会对植物景观的设计和配置有所影响。特别是“比德”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对自然的欣赏,提倡从道德的角度审视和体会景观的美好[4]。因此在建筑周围,种植侧柏、桂花、松树、三角梅、紫薇、竹等具有儒家文化底蕴的当地文化树种。在内部庭院保留现有的广玉兰、榉树、松柏、小蜡,佛肚竹、龙眼树等植物,营造最原始的内部庭院绿化风貌(见图3)。在泮池下层空间补充种植小蜡、山茶等常绿型低矮灌木,在水池底部种植具有净化水质的水生草植物,创造别样的小型生态系统。
5结语
文物古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我们维系历史情感的纽带,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载体。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刻不容缓,但是,不管怎样,这个过程要应充分尊重地方环境、地形、气候、人文和历史特征,不应盲目参考其它大型文庙古迹环境。我们在漳州文庙整体环境整治中对文物古迹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挖掘,在复原设计的原则上充分考虑了漳州当地特点和现代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种种限制,目前的整体环境整治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挖掘、修正。
参考文献
[1]王旻皓.探讨文物古迹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渌江书院外环境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2]龚新.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06):110-113.
[3]陈木霖.漳州文庙大成殿建筑[J].古建园林技术,2000(02):52-58.
[4]秦庆秀,唐岱.建水文庙植物景观艺术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6(02):155-158.
作者:李秀燕 单位: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