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博物馆文物展览文案的翻译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南方文物》2017年第2期
摘要:该文以接受美学为指导理论,以包头博物馆文物的说明牌和导言,结束语等文案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指出这些英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翻译对策,以期提高包头博物馆的文案翻译质量,促进该市的特色对外文化宣传。
关键词:包头博物馆;接受美学;文物文案;翻译原则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博采广收,综汇万物”,无声地记录着人类的文明进程,更肩负着教育宣传等重任。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包头近年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逾千万人次,而作为城市的历史文化名片,包头博物馆更成为广大游客的必游之地。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包头,博物馆文案的翻译成为文化外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有效性。笔者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包头博物馆文物文案的英译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并提出完善、修改意见。以期对我市的文化宣传能有所裨益。
1接受美学简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针对当时盛行的“作者中心论研究”和“文本中心论研究”等封闭语言系统忽略读者及其期待视野所存在的弊端,一大批以读者及其反应、阅读、接受为中心的新的批评理论应运而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HansRobertJuss)“接受美学”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读者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意义源于作品本身和读者。读者的接受过程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参与,因为“文学作品从根本上注定是为接受者创作的。”随后在1975年,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Steiner)首先将接受美学引入翻译理论研究领域。自此,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读者对翻译目标,策略等方面的影响都得以突显。国内著名学者乔国强教授也在其《翻译与接受》一文中指出,“作为再创作的译者,也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问题。。。译者对原文的价值和地位产生直接的决定性作用。”
2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原则
博物馆文本(本文中主要指各展馆中的文物说明牌和相关背景的介绍文字)是文物展示、宣传、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做到准确翔实,简洁凝练,又不失生动活泼,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在文本的翻译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但同时也要考虑游客的接受问题,以及中西文化差异,不完全拘泥于原文或特定翻译技巧,只有这样的译文,才能达到良好的交流目的。
3包头博物馆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词汇错误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出现错误,轻者会让外国游客不明所以或闹笑话,重者会引起误解,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传到网上,严重影响到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城市的形象。包头博物馆文本的词汇错误包括单复数、大小写、拼写不规范,词性错误,用词错误(包括术语错误)。比如:作为专有名词的“草原丝绸之路”(PrairiesSilkRoad)的三个首字母均应大写,但译文中不统一现象很普遍。再者,“HistoryRelicsofBaotou”中,History本该用形容词Historical;“许由巢父铜纹镜”的译文是“Bronzemirrorwithdeco⁃rationofXuYouandChaoFu(Taoisthermit)”。许由和巢父是上古时代的两位隐士,所以hermit应改为hermits。陈列馆中的陶量(potterymeasure)只有一件,故measure不应加复数。又如文物出土地点甲尔坝被写成“Jiarbar”。甲尔坝源自于蒙语,意为山谷,翻译时可以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回译为Jalga,以保留其民族特色,也可译为大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拼音Jiaerba,而不是现在不中不西的形式。用词错误层面主要包括普通选词错误,以及专业术语错误,语义信息不对等,曲解原意等问题。“仿官釉双耳瓶”的“官”指官窑,业界早已固定为Guan或Guan-type,不可想当然地译为“imperialtypekilnglaze”。此外,“圜底”指器物底部圆形而外凸,因此应译为“roundbottom”而不是encircledbottom(被围起来的底部)。
(2)文化信息不足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翻译中出现了大量词汇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音译是一个常用的进行文化传递的方法,比如广为人知的“阴阳”(YinYang),“气”(qi)等。但是有些相对生僻的文化词汇,如果只音译,会让外国人困惑不解,起不到良好的文化宣传作用。所以最好能在音译的基础上附以有效的注释文字。比如包头博物馆中的“青瓷洗”的翻译是CeladonXi,解释是stationery(文具),这依然让外国游客不明白物品具体用途。如果能给Xi后加上注释writing-brushwasher,那么外国游客就毫不费力地看懂了。存在同样问题还有铜钫、陶樽、铜鼎、陶奁等器物。应该在拼音之后应分别加上WineVessel,FoodVessel,ToiletBox等注释,以此来进一步说明文物的具体用途。另外,本博物馆中所有的朝代与时期前都没有the,不合乎规范。把金代翻译成JinDynasty也不妥,容易和晋代混淆。最好的办法是各朝代之后加上起止时间,如“金代”:theJinDynasty(1115-1234),以此显得严谨缜密。
(3)名实不副就其本质而言,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语义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过程。其间,语义信息应当完整而又准确地传递。出于硬译、错译和歧义造成的信息失真甚至缺失都是不对等的。包头博物馆有件陶质长方形漆器,折沿,浅腹,平底无足。文物说明牌上称其为“方案”,但古代此类食器“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方案”一名不妥,译为desk(书桌)也不妥,易产生误解,应一并改为:陶方盘PotteryTray。将陶灶译为potteryoven(陶制微波炉)更是不妥,鉴于此器物是陪葬的模型,建议译为pottery(burial)kitchenrange(model)为宜。与此类似的是,“泥塑佛头像”(claysculptureofBuddha)应改译为paintedclaysculptureofBuddhahead,“石饼”(Stonecake)应改译stonedisc。如此方可准确反映文物的文化属性和信息。
(4)语法结构错误博物馆各馆的概述,各厅的总体介绍中资料对游客的游览参观起到了指导和辅助作用,使得他们对陈列品以及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总体认知,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对应的英译文也是如此。译文出错会大大降低信息的有效传递,阻碍对外宣传。目前,包头博物馆各馆介绍资料译文中存在的语言结构错误主要包括串句,漏译,额外翻译,用词不准,过度拘泥于原文,中式思维严重等错误,从而使得译文可读性不强。
上述问题在岩画展览厅的介绍中尤为突出,比如“漫漫戈壁、巍巍青山、茫茫草原,组成了内蒙古独特的地理面貌。”原译文是:Boundlessgobi,castlepeak,thevastgrassland,fromtheuniquegeographicalfeaturesofInnerMongolia.不难看出,这句话是对中文亦步亦趋的直译,缺少谓语动词(from疑是form之误)。而且将“巍巍青山”错译为“香港三尖”之一的青山(CastlePeak)。这样的英译文很难起到对外宣传交流的目的。笔者试译如下:TheuniquegeographyInnerMongoliafeaturesboundlessGobideserts,toweringmountainsandvastgrasslands.再如这段:
雄浑壮美的巍巍阴山,巨龙般盘亘在辽阔的内蒙古高原。在阴山北麓恢宏广袤的丘壑草原上,镶缀着5万余幅令世人惊叹的精美岩画。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郦道元就在《水经注》中发现并阐述了这里的岩画。原译文:Thepowerfulmagnificentmountain,likethedragonen⁃trenchedinInnerMongoliaplateau.InthenorthofYinshangrass⁃lands,scatteredmorethanfiftythousandpictureofimpressiveele⁃gantpaintings.这几行的主要错误是,第一行中没有谓语或表语动词,壮美(powerfulmagnificent)属于字对字的死译。阴山北麓错译为“thenorthofYinshangrasslands”(阴山草原北面)。再者,原文中郦道元和《水经注》这一重要文化信息译文中也漏掉了。导游英语口译当中,深奥晦涩的文化信息舍弃不译也无伤宏旨,但本着文化传递的精神,笔者认为在可操作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力在博物馆英文介绍中保留这些文化信息。试译如下:Amongthevastgrasslandsandnumerousravinesonthenorth⁃ernsideofthemajesticYinshanMountainsthatcrouchontheIn⁃nerMongoliaPlateaulikeagiantdragon,thereareoverfiftythou⁃sandpiecesofmarvelousrockpaintings.TheearliestrecordsoftheseartworkscanbefoundinLiDaoyuan’sCommentaryontheWaterClassic,amagnumopusonChina'sgeographyintheearlysixthcentury.
4结束语
包头自古是北方重镇,多民族聚居于此,历史文化悠久而又灿烂。包头博物馆汇聚历史文化精粹,是鹿城包头的名片,也是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针对包头博物馆文案翻译中的问题,笔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该博物馆文物说明牌及导言,结束语等的英译文存在的问题类型,其次给出相应的翻译对策。以期提高包头博物馆文案的英文翻译质量,对进一步促进包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汉斯•罗伯特•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等,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1987.
[2]李莹.从文化角度看博物馆文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3]刘艳苗.接受美学视角下美术馆文本的英译[D].宁波大学,2014.
[4]乔国强.翻译与接受[J].山东外语教学,1988(3-4).
作者:牛江涛;丁燕;王东慧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