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园艺术教育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艺林》2008年第1期
[摘要]艺术具有自然性、生活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幼儿园艺术教育应将教育性与发展性相结合,自然性与生活性相结合,趣味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此,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把握艺术教育活动的边界;其次应以艺术体验和感受为主,重视艺术教育的呈现形式;再次应重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为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艺术;艺术教育;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艺术教育活动都因为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而在幼儿阶段普遍开展。但当前幼儿园艺术教育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艺术教育活动过于泛化,主题分散,似乎什么内容都可以名之为艺术教育活动;二是存在过于技能化倾向。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在于对艺术本身理解得不够透彻。
一、艺术及其基本特征
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1]可以说,艺术是人为的结果,但人为不是乱为,是循道而为。要理解这一点,可以从艺术的起源获得启发。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2]艺术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在人类对象化的劳动过程中,通过人积极的意识活动产生的。不过,这一论述还不充分,因为人类对象化的活动不仅产生艺术,而且产生其他各种劳动成果,如由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形成的理论成果,就不一定属于艺术范畴,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将艺术界定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积极的意识活动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思考并产生审美化的产物。具体来说,艺术有以下基本特征:
自然性。艺术是人为之物,但艺术具有深厚的自然性特征。[3]这是因为艺术是在人的对象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其对象是自然存在物,这使得艺术的根基还是在自然存在物上。同时,艺术并不是人脑对事物的歪曲反映,而是根据对象的自然本性,加上人类的主观意识产生的,或者说是不同时代的人基于当时的历史文化基础对自然存在物进行的再创造。换言之,所有艺术品都天然具有自然的基因。
生活性。踪迹难觅的自然风光是迷人的,但那并不是艺术。对这些自然风光的再加工如照片则因为人的介入而成为艺术。可见,艺术源于人们的社会劳动实践,而人们的社会劳动实践本身就是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使得生活性是艺术的天然本性。脱离了生活趣味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正是生活赋予了艺术人的气息,艺术也才成为人类独有的产物。
审美性。艺术是人为的结果,产生的是符合事物自然本性或规律的文化形式,同时也是符合人类审美特性的产品。艺术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激发人类社会的积极情感,因此并不是任何人类对象化劳动的产品都可以成为艺术,只有那些深刻体现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创造性活动,能够唤醒生命个体对美、善之事物的热情的文化形式,才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可见审美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
二、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原则
(一)发展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所有的艺术内容都适合作为幼儿教育资源来加以利用。[4]幼儿园艺术教育应旨在成全儿童的生命,发展儿童的个性,这就需要在艺术教育活动中以尊重儿童生命的独特性为前提,以引导儿童生命的自由向度为归宿,这就需要达到以下两点基本要求:一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要能够促进幼儿在现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二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应具有教育性,并不是任何艺术形式都可以用于教育,只有那些具有教育性、能够激发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艺术形式才是适合幼儿教育的。
(二)自然性和生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艺术天然具有生活的基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们对生活之中事物的超越和抽象,所有艺术形式都有一个生活的根,这个根即是原生态的生活,是人们包括幼儿最基本的处境,而且这种处境是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个体周围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既要引导幼儿认识艺术的生活根源,并通过对生活根源的体验来理解艺术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又要在这种追寻中理解艺术的自然性特征,回到艺术的生活自然之中,并遵循“自然之道”获得对艺术的体认。
(三)趣味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有趣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只有符合儿童兴趣的艺术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进而发挥出其教育价值,包括夸张的造型、鲜艳的颜色、艺术形式中凝结的故事等。与此同时,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类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的重要途径。[5]用于幼儿教育的艺术形式应该是有美感的,而不是低俗趣味的,应能开启幼儿对美善事物的向往,唤醒幼儿对美善事物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精神发展。
三、幼儿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策略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充分考虑艺术的上述基本特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出科学合理的活动设计。[6]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在安排和设计艺术领域教育活动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深入理解艺术的内涵,把握艺术教育活动的边界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一方面被理解为培养幼儿在舞蹈、音乐和美术等方面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活动,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同时夹杂着其他领域的教育意图。这种窄化艺术教育和泛化艺术教育的极端倾向都不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幼儿学习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在尊重幼儿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学习兴趣灵活、综合地安排教育内容。这意味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安排要注重幼儿完整经验的获得,而不是让幼儿获得一些碎片化的经验。由于艺术具有自然性、生活性和审美性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设计和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虽然的确需要考虑整体和综合的形式,但前提是理解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艺术教育活动并不止于音乐、舞蹈和美术活动。幼儿园尤其要充分挖掘与当地生产活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围绕一定的艺术主题,把握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从幼儿发展状况出发,使一切教育因素形成一种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统一关系,最终达到运用艺术教育启迪幼儿心灵的目的,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7]
(二)以艺术体验和感受为主,重视艺术教育的呈现形式
幼儿以体验和触摸的形式理解这个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的精神性需求不强烈,恰恰相反,幼儿的身体是其学习的手段,满足其精神性或情感性需要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内容。艺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感觉材料和充沛的感情内容,并且很多时候超越了语言表达的界限。非语言的体验正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幼儿的欣赏视野和表达其个性情感。[8]《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教育的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充分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由此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重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为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基
幼儿阶段是审美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阶段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成果,幼儿审美具有直觉性、情感性和行动性的特点。据此,幼儿园艺术教育就应善于通过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形式,直观呈现颜色、形状、声音、动作等美的内容,由此激发幼儿内心的审美渴望和模仿行为,进而产生审美情感,为其一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550.
[3]王祖哲.概念分析:快感、美、美感、审美与艺术——兼论美学即是艺术哲学[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王一雯.儿童立场:幼儿园艺术教育生命化的基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112-115.
[5]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
[6]刘晓娟,卢清,程志宏.基于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7]周志英.幼儿园艺术整合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70-72.
[8]陈晓萍.异质同构与幼儿艺术启蒙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
作者:艾佐;沈韫青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