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演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民族歌剧诞生于二十世纪初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声乐条件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从最初天然、淳朴的原生态,逐渐与传统戏曲艺术结合,后期又继续吸收了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现代通俗唱法等,使民族歌剧艺术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并走向多元化发展。文章对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笔者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
关键词:民族歌剧;演唱风格;演变;多元
我国民族歌剧的演唱风格,是表演者在对歌剧作品理解与居中人物性格揣摩的基础之上,经个人演唱所体现出的独特艺术表现特征。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演变发展,是伴随着声乐与歌剧唱法的发展而发展的,从黎锦辉“表情歌唱”的儿童歌舞剧,到“话剧加唱“为主的歌剧演唱风格,后来,随着秧歌剧的流行,老一辈音乐艺术家开始对民间唱法与民族歌剧进行融合探索,在传统民间曲艺唱法的基础上,将戏曲艺术的元素融合到歌剧演唱中。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歌剧的演唱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在演唱的形式、方法、表现体裁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多元的表现与运用。二十世纪后半叶,民族歌剧演唱开始尝试融合西方的美声唱法,一些以美声唱法为主的歌剧作品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在二十一世纪,全球文化艺术的多元融合与发展,也对民族歌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歌剧艺术演唱风格在从创作、演唱方式、音乐风格等方面也开始多样化。我国当代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所创的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融合唱法”,备受歌剧艺术的青睐,而这也正说明,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发展是顺应时展趋势的,是以当前人们审美需求为标准,而不断吸收优秀音乐文化元素而演变和发展。
一、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因素
我国民族歌剧演唱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歌剧演唱风格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表演者个人对歌剧艺术的理解与演绎,也会形成表演艺术家在民族歌剧表演中的不同演唱特征。这些都属于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形成与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首先,社会背景的影响。纵观歌剧艺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任何一部民族歌剧都必然是历史与时代的文化产物,作品内容以及所映射出的现实意义,也都是对创作者当时所处时代文化与环境的一种体现。而且表演者要准确把握民族歌剧作品的演唱风格,就必须要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创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人文环境,并将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加工处理,而形成独特的歌剧演唱风格。其次,语言风格的影响。“歌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唱歌跟说话一样”,掌握语言风格,亦是影响民族歌剧演唱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歌剧作品的演唱,需要演唱者通过歌词语言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理解,将作品中想要体现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清楚,理清歌词的段落结构,并能够进一步通过音乐旋律、调式调性等色彩元素来分析语言风格特征,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特色与性格。而要想使得民族歌剧的语言表现具有高度准确性、丰富的形象性,来增强歌剧作品演唱风格的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进行语言系统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发音、咬字、归韵等;其次,准确把握辩证方言语言,做到规范以及字正腔圆。第三,不同的演唱人员有不同的音色特征,在进行作品演绎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声音变化的幅度,从而增强在表演过程中,对作品人物形象性与语言性的个性体现。再次,声乐技术的影响。演绎民族歌剧,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要具备能够熟练运用声乐演唱技巧以及科学发音的能力。一个合格的歌剧表演者,需要有能够完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同时要有自身独特的演唱特色,能够在演绎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声乐演唱技能,结合个人的生活情感以及多歌剧艺术作品的解读,对歌剧艺术中的人物个性进行完美体现。声乐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声乐演唱技巧的科学性,因此在民族歌剧艺术的演唱方面,表演者的声乐技术决定了演唱风格的差异。另外,表演者将民族歌剧艺术,通过音乐形式,完整的表现出来,是表演者在自身对作品思想内容与人物个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来表现的。而表演者个人的音乐修养与文化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演者对歌剧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塑造。
二、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我国的民族歌剧从最初发展至今,历经几十年的坎坷,其演唱风格,是在社会背景、声乐技术以及表演者个人的音乐艺术文化修养,和对歌剧作品的整体理解把握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和演变的。接下来文章将针对我国歌剧艺术在不同时期的演唱风格进行简单阐述。二十世纪,是我国历史上,文化思潮最为汹涌激荡的时期,中华民族在压迫、痛苦的境遇中逐渐觉醒,逐渐接受现代化,被迫开始了文化转型,也开始试图与强势的西方文明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国人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追赶现代潮流,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与审美等,都开始发生转变。1945年,我国民族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白毛女》在延安成功首演,王昆在这部作品中主演“喜儿”角色,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对这一角色的成功演绎,也激发了观众内心对当时复杂社会环境的共鸣。王昆的演唱风格,主要指的是其演唱方法,王昆自创的“土嗓子”唱法,将传统民间曲艺、戏曲以及民歌等艺术演唱的长处进行融合,这种唱法的演唱特点是以本嗓演唱,将演唱者自身音色完全呈现,演唱时,音色音质与说话接近,给人一种淳朴、豪放、粗犷之感,这种演唱风格也是王昆在演绎民族歌剧艺术时的演唱特色。在王昆演绎的《白毛女》歌剧艺术中,其音乐风格的体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在演唱中,体现了河北梆子、秦腔等地域特色十足的民歌唱法与技巧。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艺术家们也开始对学术理论进行探索创造,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现实的专家受邀来到我国进行音乐表演与教学,同时也有一部分音乐精英被选拔而派往世界各地进行学习深造,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前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我国民族歌剧也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而这一时期的民族歌剧艺术,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接踵而来的三大文艺批判运动,造成文艺事业偏离创作规律,歌剧艺术的创作也被强制规定,只能从戏曲音乐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在这一时期,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演唱风格,在以郭兰英等艺术家们的带领下,将传统民间唱法与戏曲唱法相融合,完善了歌剧演唱以“戏歌唱法”为主的演唱风格。郭兰英在王昆“土嗓子”唱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传统民间唱法的优点,并且将戏曲艺术的身段以及山西梆子中的唱腔吸收完善,形成以字代声、以韵润声、以腔动情以身带唱的“戏歌唱法”。“”时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劫难,在这十年当中,我国歌剧艺术停滞不前,“左倾”思想极大的阻碍了民族歌剧的发展,《江姐》被批判为缺乏英雄主义、庸俗的靡靡之音,《洪湖赤卫队》也沦为“大野心家”歌功颂德的劣作,更有甚者,造反派将《白毛女》中杨白劳的死,视为“没有反抗精神”的表现,一系列的“左倾”错误,导致新歌剧作品创作中断,还将很多现有的优秀歌剧作品进行了批判压制。从民族歌剧艺术演唱风格的发展方面来看,这一时期,民族唱法与戏曲唱法等在歌剧艺术演唱中的改良与完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时期,传统民族歌剧唱法融合戏曲唱法的停滞,反而促进了西方美声唱法在民族歌剧演唱中的运用,我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表现出两种发展模式,即“戏歌唱法”为主的民族歌剧演唱风格,以及“民族唱法”美声化的演唱风格体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在民族歌剧中的演唱以美声唱法为基础,并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互相融合而衍生出的一种唱法。从其呼吸上来看,万山红将美声唱法中的横隔膜呼吸,与传统声乐演唱的“丹田”之说相结合,并在恩师周小燕先生呼吸理念的基础上,借鉴整合西方声乐唱法的呼吸,形成自己独特的声乐呼吸理念。从歌唱声音的共鸣上来看,万山红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美声唱法的发生理念,使演唱过程中各个共鸣腔互相协调,形成一种理想的歌唱状态。万山红的演唱风格,继承了王昆与郭兰英等前辈的演唱风格,并结合西方美声唱法,使民族歌剧艺术在演唱风格演变的历程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管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演唱技巧、还是艺术表现,都非常鲜明的突出了民族唱法的科学性与时代性。我国当代杰出的民族歌剧艺术家,一直在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所运用的民族声乐唱法,是以恩师金铁霖先生提倡的“科学唱法”为基础,并结合传统民族唱法的一种演唱风格。在歌剧演唱中,充分践行了“科学唱法”的呼吸理念,使其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有扎实的气息做支撑;另外,对于“混合音”的把握也非常纯熟,这是一种真声与假声依照一定比例混合分配的一种发音方式,比例分配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质、音色、音域等都有不同。在歌剧演唱中,依据旋律的走向,音乐的情绪,巧妙合理的配合“混合声”,使得演唱时的声音更有质感,音质表现均匀且又张力,这也是她进行歌剧演唱的独特风格特征体现。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促使我国文化艺术走向多元,在新的时期,民众的审美观念,也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不断被影响。多种通俗流行音乐的出现,满足了多数民众的精神审美需求,“歌剧”艺术成为人们心中高雅的音乐艺术要想唤起民众对歌剧艺术的喜爱与普及,需要在其发展道路上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尝试。当代青年歌唱家谭晶,在民族歌剧领域,开创了民族、通俗、美声三种唱法融为一体的跨界演唱风格,其演唱特点是,具有更加浓郁的通俗味道,在真声演唱时融合“气声唱法”,使音色更接近说话声音。以谭晶为代表的歌剧演唱风格,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多元融合的演唱符合当代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而在其中融入的当今时代创新元素,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多元化的发展。当前,我国民族歌剧艺术的发展可谓于“百花齐放”,歌剧作品的创作空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创作题材、演唱方式、音乐风格等都有了多样的选择,创作风格的多样化,体现出我国民族歌剧艺术演唱风格正向多元化的方向演变。
[参考文献]
[1]李玉昆.关于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脉络的概念梳理与分析[J].艺术研究,2013,05.
[2]余峰.论中国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及技巧的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石一冰.延安时期“土嗓子”发展初探[J].歌唱艺术,2013,09.
[4]王晓静.万山红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5]盛雯.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靳靓慧 单位:江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