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理论的价值取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牢牢地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创立与形成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其民族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也有了坚实地唯物史观理论基石。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始,也是他运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开始。在文中马克思初步表达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制度,国家制度应该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找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市民社会在“独立的和完全的发展中是先于国家的”。并运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民族观,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民族意识和国家制度,而不是民族意识决定国家制度的历史唯物主义民族观。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提出,民族意识和国家制定都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民族意识,国家制度和民族意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这些思想已清晰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另外,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第一次把无产阶级视为推翻一切阶级压迫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力量。德国的解放“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形成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就是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马克思还把民族要求的实现同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紧紧结合在一起了,民族把民族解放赋予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内容,论述了民族解放与人类解放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随着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彻底转变,马克思开始用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探讨民族问题。同时,在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之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产生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结束这种人类堕落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分析,恩格斯更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内部的阶级划分,并深刻分析了造成这种阶级分化的根本原因私有制。另外,恩格斯还从资本主义本质出发,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兄弟关系而是盗贼关系。此时,随着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民族问题逐步进入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把民族问题与大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他认为民族、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他把民族问题纳入到阶级、阶级斗争、革命斗争的视域中来剖析和论述了。此时,恩格斯的民族观比起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已大大前进了一步,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断靠近。《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著作,它标志着其共同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民族思想的开始。在该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基础入手对鲍威尔等人进行了批判,即批判了他们的唯心史观,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批判了他们的唯心主义的民族观。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各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重要理论观点。“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并进一步明确指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列宁在评价该书时说:“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它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许多主要民族问题做了科学的论述,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光辉经典。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揭示了民族产生、发展、演变和同化的过程以及经济根源。同时,还把民族的产生、发展、演变置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下来思考,明确地指出民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历史现象,概括出了“三个过渡”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时期全部科学研究和政治理论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诞生。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论证了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以及世界性民族剥削和压迫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当然,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深化,相关思想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当然,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也是随着民族运动的实践,随着唯物史观的深化而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欧洲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中,从欧洲革命的大局出发,站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立场上,把当时的民族分为革命的民族与反革命的民族两大类,与此相对,把当时的民族运动也区分为革命的民族运动与反革命的民族运动两大类。同样,在19世纪50一60年代关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考察中,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民族殖民地问题破天荒第一次作了真正科学的揭解释,开创了东方国家反殖民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民族运动的理论基础,并丰富和发展了此理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总是随着其唯物史观的深化发展,不断深化和拓展民族理论的。1876年,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摘录)(1873—1883年,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深刻揭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真理,把世界人民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同时,进一步提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
等唯物主义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了的进化过程和民族的产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恩格斯还揭示了“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的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丰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形成理论。“劳动本身一代一代地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猎和畜牧外,又有了农业,农业以后又有了纺纱、织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业和手工业一起,最后出现了艺术和科学;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法律和政治发展起来了,而且和他们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发展起来了。”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更为明确地指出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类社会的整个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摘要》为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提供了大量史实材料,反映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发展到一个新水平,而且对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原始社会的一部最完整、最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奠基性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的标志。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依据丰富确凿的史料,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是怎样出现家庭婚姻、私有制和国家及其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国家消亡和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总之,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牢牢地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同时,建立在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体系及理论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引导下,马克思恩格斯逐步形成了民族理论的基本价值逻辑取向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民族问题的阶级考察,逐步形成了其民族理论内在的价值逻辑取向,即民族平等民族友爱民族独立民族联合。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的价值理想是在其早期对民族的特点、民族差异、民族性的肯定中逻辑地凸显出来的。这种价值理想最早就蕴含在《神圣家族》中,“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任何一个民族都永远不会优越于其他民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无优劣之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没有永恒的先进的民族,也没有永恒的后进民族,各民族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是一律平等的。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把民族的优越与否放到社会生产力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思考的。另外,恩格斯1845年9月《在伦敦举行的各族人民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批判了“真正社会主义者”格律恩、吕宁等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言行,强调了建立各民族团结友爱式的国际主义联合的意义。恩格斯认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对工人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友爱和团结,这种各民族的兄弟友爱比德国的一切“真正社会主义者”的理论都要宝贵得多。各民族的兄弟友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纯粹的社会意义。同时,恩格斯还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要消除各民族隔离状态,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式的国际主义联合只有依靠无产阶级的重要思想。他说:所有无产阶级的“修养和举动实质上都是人道主义和反民族主义的。只有无产者才能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而资产阶级由于本阶级的私利,就不可能使各民族友爱和团结,每个民族的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性决定了其民族性的狭隘性,决定了他们是无法超越出民族范围的。即使资产阶级的几个理论家把他们的所谓道理说得天花乱坠,把他们所有的那些美妙的“原则”都搬出来也无济于事,实现不了各民族的友好和团结。“因为他们根本不触犯这些互相矛盾的利益和整个现存制度”,他们只会说空话。恩格斯还认为,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和团结,就必须克服民族差别,民族差别严重地妨碍团结,“它使甚至很早就住在伦敦的外国人,都几乎一点也不了解他们眼前所发生的运动和事物的真相,分不清激进的资产者和激进的无产者,并且企图把臭名昭彰的敌人当作朋友,聚集在同一会上。”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民族利益的角度考察民族问题的解决,还从民族解放运动实践,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去考察民族问题。马克思在《论波兰》中指出,民族压迫和剥削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消灭私有制,才能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才能使波兰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最终消灭一切剥削阶级的生产关系,引导被压迫民族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就是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波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分析得出了波兰的新社会制度必然会取得胜利,波兰发展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马克思在《论波兰》中当谈到今后必将在封建农奴制的旧波兰灭亡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新的民主的波兰、社会主义的波兰时说:“旧社会的灭亡将使一个不再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新社会建立起来”。这样马克思就指明了波兰民族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这也是马克思的关于落后民族与国家发展道路思想的首次表达。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波兰民族问题的分析,阐述了落后民族和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性质、任务、领导力量、前途等问题,奠定了其落后民族发展道路理论的理论基础,也为落后民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至今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恩格斯还第一次提出;“任何民族当他还在压迫别的民族时,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因此不把波兰从德国人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德国就不可能得到解放”。
这个著名的科学结论,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任何民族的一个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也是当时欧洲反对民族压迫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后来于1863年进一步具体地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说:“波兰问题,就是德国问题。没有独立的波兰,就不可能有独立统一的德国,就不可能使德国摆脱从第一次瓜分波兰时开始造成的对俄国的从属地位。”另外,恩格斯还更深层次地提出民族自由解放的条件,即“我坚信任何民族不为所有其他民族谋利益,就不能成为自由的民族。”在对波兰民族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发展的形势,对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和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充分地论述,提出了“以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兄弟联盟”的民族联合的价值主张。在这里,“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既包括侵略民族中的工人阶级,也包括被侵略民族中的工人阶级,以这种最广泛地“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来反对压迫民族中的资产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要使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就必须消灭现成的私有制关系。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更是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的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处理民族问题所坚持的国际主义原则提出的点睛之笔。全世界无产者只有摒弃国家、民族的界限,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并肩战斗,无产阶级革命才能真正取得胜利,被压迫民族才能真正获得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更是在对各种形式的民族沙文主义的批判、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民族联合的思想主张,把民族的任务和国际主义的任务联合起来思考,提出了真正民族的思想总是国际主义的思想。同时,恩格斯还将民族独立与平等,提到各民族权利和义务,实现国际合作与发展繁荣的重要保证的高度来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联合的价值原则在其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得以确立。
作者:张胥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