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理念滞后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部分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教育工作者实行的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教师中心论”在理论课教学中仍有一定的市场。这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理论课教学的深入和发展。奎苏姆宾博士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陶行知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学校及教师就要为学生探索、创新提供良好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创新的好形式。这种形式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这既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思考,又可以通过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将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
(一)革新教学内容,实施专题化教学
目前,大部分民族院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使用的教材是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国民族理论新编》。该教材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但是,该教材的理论深度,使得没有专业学科背景知识的大一新生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契机,进行了专题化教学改革探索。专题化教学,是指以专题的形式设计把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讲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它丰富了课堂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将《中国民族理论新编》的12章节内容分成6大专题。专题一:走近“民族”;专题二:纷繁民族世界复杂民族问题”;专题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专题四: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专题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平等团结。每一专题的讲授都注意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着重进行讲授,突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民族性、现实性,使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关心社会。同时,在求知中自然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奠定基础。
(二)改变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与讨论式互动教学法
1.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真实案例,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要求学生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促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消化和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教研室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同时,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国家的政策及社会突发热点问题,把枯燥的理论变成鲜活的案例,使学生不仅从案例的分析、讨论中获取知识、经验和思维的方式、方法,而且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在讲授“中国民族概况”专题时,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本民族的情况或者是他们所了解的民族的基本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把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个人经历与兴趣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他们的风俗习惯,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在讲授“纷繁民族世界复杂民族问题”专题时,就新疆“7?5”事件,让学生通过纪录片了解这一事件从策划到造成人员伤害的全过程,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问题,从而弄清不是所有涉及民族的问题都是民族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不稳定及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活动猖獗,他们组织的暴力犯罪,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极大地伤害了各族人民的感情。在讲授“中国是各民族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专题时,通过影视资料及图片向学生展示,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中国是各民族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离不开56个民族,同样,56个民族也离不开国家,只有强大的国家才会有富足的民族。在讲授“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专题时,通过中国航母、中国龙精神等案例,以民族共同心理认同为主线,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就是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对中华民族存在、发展、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反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心理特质,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心理纽带。通过二战时期犹太人惨遭纳粹分子屠杀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国家团结,才有政通人和,人民幸福,从而自觉为维护祖国统一、安全、荣誉与利益而努力奋斗。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专题时,使学生了解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能相对比较成功地解决民族问题,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专题时,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讲起,先倾听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各项民族政策的理解、对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再使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了解各项政策的初衷和实质,做党的政策的坚决执行者、捍卫者。
2.运用讨论式互动教学法,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讨论式互动教学法是学与思、学与论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内容需求、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及兴趣点,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动态、创新的教学过程,引导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生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它对于巩固和加深已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讨论使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内在转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影响自己的内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教学的最佳效果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使所学知识能对以后的生活给予理论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教学,但不看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鼓励,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要求,满足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才,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想办法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除了实行专题教学,还在课堂上实行了讨论式互动教学法及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效果良好。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讨论的内容最好是那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能对他们的内心世界起到积极影响的现实生活案例,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的目的。例如,在讲到西部大开发时,给学生的讨论题目就是“如何看待新疆的切糕事件”。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事件本身,更要让他们了解这个个体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经济原因,以及西部边疆经济目前的状况、国家对西部边疆的政策。两年的探索和改革表明,案例教学法、讨论式互动教学法的运用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三)推动实践教学,提高民族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2005年,教育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教学改革的要求,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必须有实践环节,并且要求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不少于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内蒙古民族大学响应国家的号召和规定,在强化民族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扩大了第二课堂的作用,进行实践教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灵活广泛,如参观考察民族名胜古迹、博物馆,观看相关所学知识的影像资料等。这些方式符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把时代的气息注入新的理论体系中,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例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研室在讲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这一专题时,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民族文化博物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正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培育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各民族为缔造伟大的祖国、捍卫祖国的统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对提升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有积极意义;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这一专题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调查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民族地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存的基础、发展的保障,是各民族维护尊严的前提。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增长了见识。
高校大学生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对象,也是国内分裂势力竭力争夺的群体,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发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定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帮助他们与破坏国家统一及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苏敏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