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范文

浅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17年第12期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民族文化正逐渐消逝于人们的视野中。当昔日的辉煌成为今日的悲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便成为了一项时代课题。这是对先贤圣哲智慧结晶的守候,也是坚持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蕴含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印记,有着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流行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失去着广阔的青年市场,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作为支撑。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每一个强大的民族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个民族成长和强大的必备因素,所以文化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

二、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措施

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要有情怀、有措施,力争通过努力,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平台。为此,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紧跟时展的趋势,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多方面、多角度打磨民族文化,探索文化保护传承的可行性措施。

(一)坚持文化自信,强化文化

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是让传统文化走出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坚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认同,这将为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这也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受众群体,这就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二)坚持精神引领,牢固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长久不衰地发展,离不开民族精神涵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孕育和发展的精神产物,是一个民族的无形支柱,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内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作用于建筑风格、文化习俗、传统节日、语言文字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挖掘民族精神对牢固民族文化助益较大,只有找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所在,才能让它基业永固,绿叶常青。民族精神的独特性不可复制,这将成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重点所在,唯有此,文化才能向着新的方向不断迈进,焕发出勃勃生机。民族文化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根植于人们心底,对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民族风俗、民族节日、民族手工等将搭建起学生同民族、历史的桥梁。若让优秀民族文化进入校园,用优秀文化浸润学生,将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对青少年的文化重塑帮助显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时代青年,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最好的保护传承。

(三)坚持创新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文化只有在批判继承中加以创新,才不至于失去市场,失去效益。文化创新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摒弃腐朽落后的传统思想,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识别具有民族价值的先进文化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内涵,以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为营养,充分吸收其长处和有益的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达到正真意义上的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符合自身文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不能固守传统,杜绝外来优秀文化的融合,要敞开大门,迎接新的元素,实现文化融合和文化共存。实现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创造更多的文化衍生品。各种民族文化间要相互借鉴,要做到取长补短,即让优秀文化相互融合,兼容并蓄,在融合文化精髓的要求中,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各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三、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的展望

各种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这支庞大的文化系统,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华夏文明经久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族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为实现文化和经济共赢创造了机会。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民族文化更需要坚守,响亮的文化品牌将为发展提供更多的民族智慧。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文化备受国人重视。若要不断提高文化实力,深厚文化底蕴,发挥文化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发掘强有力的民族文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在强大的民族历史中不断孕育、发展,塑造了独特的魅力。文化传承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和发扬,需要新一代的青少年以饱满的激情,不懈的努力,让民族文化奇葩盛开在新时代,让曾经的辉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篇章。

作者:苏启民1;苏栋栋2;卫润丰3 单位:1.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兰州理工大学,3.中共阿坝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