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名城绘》2016年第3期
摘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大学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大学改革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办学资源。文章结合党的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求,分析了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探索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原则,提出了大学文化建设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思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基本职责之一,文化性、学术性、创新性大学重要属性,没有文化的大学就没有了生命力和精气神。“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先贤的文化概念自古以来就带有教育色彩。在近当代,高校也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科学、民主”思想的策源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其背后体现的就是文化对于大学的浸润和导向。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大学是一个文化机构,文化是大学最关键和核心的价值。大学文化对人才培养和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重塑传承创新大学精神,是贯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内在要求,一个十分重要需要不断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要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其重要基础必须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地、知识的集聚地、文化的创新地,其不仅是知识的守望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推动者。全面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对社会文化建设的示范功能、辐射功能和提升功能,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是高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要求。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一代接一代师生共同创造并努力积淀形成的、被师生广泛认同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灵魂,体现着大学的历史底蕴、价值取向和鲜明特色,对大学人进行精神塑造和价值导引,引导着大学不断持续进步,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是完善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持久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先进和创新性的大学文化,是推进社会文化不断完善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是引导和激励师生的重要导向,它以其内在的力量凝聚和鼓舞师生,以它特有的文化影响和熏陶师生。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一流大学必须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方案把大学文化建设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些省份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中着重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强调。大学建设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集中表现为人才与学科,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等硬件条件,更需要有大师和优秀的大学文化去凝聚人、塑造人。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实现追赶超越,就必须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传承好、创新好赖以生存、弥久常新的精神文化,努力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把学校整体的价值及行为取向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为创建一流大学凝神聚气,凝心聚力。所以,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使命。
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中华文化和改革开放实践,根植于大学办学规律和办学实践,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大学文化。从指导思想看,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重点,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大学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秉承大学办学传统,反映时展要求,彰显大学办学特色,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把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结合起来,打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实现一流发展、内涵式发展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从目标任务看,要通过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牢固,师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大学精神的传承创新更加自觉,学校精神凝聚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办学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优良的价值导向在师生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大学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文化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载体和文化阵地进一步服务,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服务力进一步增强,对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建设原则来看,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这实际上就是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结合高校的自身特点来看,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大学作为育人场所和学术高地,必须把中国社会先进文化作为源泉和方向,注重结合先进文化的继承性、时代性、科学性、开放性特点,坚持按照文化创新的要求,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培育、弘扬和创新先进的大学文化。二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学文化对师生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大学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培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这个重要任务,通过文化育人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特色和共性相统一。大学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大学文化中包涵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民主科学、创新包容等共性文化,也因大学的历史、理念而有所不同。大学文化建设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要依托办学历史、办学地域、服务面向来开展,又要不断借鉴吸收其他高校、其他领域先进文化思想;既要发掘传承学校的历史与文化,又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借鉴,增强大学文化的丰富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四要坚持统筹发展路径。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文化,同时还具有学校文化和院系文化的特点,是一个持久而又复杂的发展过程。大学文化建设既要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也要统筹实施和任务落实;既要科学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速度和质量;不仅要显示出学校文化的共有特点,还要鼓舞二级部门单位进行个性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文化向系统纵深发展。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建设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
党的报告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遵循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推动大学文化健康长久发展。
(一)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人心,坚定师生员工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根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大纲、修订教材讲义,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推进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动占领网宣传思想阵地,建好、用好、管好校园网络,加强教材和课堂管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构建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站
在“如何办大学”“办什么样的大学”的高度,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体系,以精神文化的激励、导向、约束和保障作用,推动学校实现一流发展和内涵式发展。要从文化的更高层次上确立科学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深入总结自身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理念,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人才特色、社会形象等方面树立鲜明的符号和旗帜。要系统推进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制定实施《大学章程》《关于加强和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规章制度,强化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和学生培养的体系之中,将大学精神和现代大学文化融入到制度的设计上,体现到师生的行为中,使制度文化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养成。要不断推进行为文化建设,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依据时代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实时修改培养方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育传统和特色,切实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实际人才需求。要注重校徽、校训、校歌和校园精神的凝结,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建立校友风采长廊和校史校情展览馆,宣传优秀校友的发展和优秀品格。加强优秀校友和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定期邀请事业有成就的校友回学校进行奋斗历史的演讲,以此鼓舞学生吃苦奉献,勇于拼搏,建立自信。要增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求实创新、细致严谨的教学理念,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风尚。要充分确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引导学生要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紧紧结合,从底层开始,培养勤奋好学、甘于奉献、诚实守信、重德尚礼的传统美德。要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景观建设要符合学校传统、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要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与校园环境相融合、彰显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的文化景观,打造设以校训和校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展示工程、校史名人雕像,感染教育学生。健全学校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等仪式规范,使学校形象个性突出、富于内涵,统一协调、品位高雅,延伸育人功能。要繁荣大学校园文化,以加强优良校风建设为核心,以厚植创新创业文化为重点,以文化品牌活动为依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着重构建高层次、立体化的高质量校园报告(讲座)体系,不断提升大学文化与品位,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大学内涵式发展
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开放创新功能,使学校的科研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对象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需求相匹配,提高学校的科技贡献力和社会支撑度。要注重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地缘和学科专业优势,以项目为抓手,大力为企业开展人才培训,推进对区域和行业文化资源进行发掘、整理和开发研究,不断增强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文化建设的能力。要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破解思想观念、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上的定式,更新观念,开拓视野,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高水平的教学,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学而高效的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形成人人受尊重、人人被关怀的文化氛围,凝聚成巨大的向心力和驱动力,使文化建设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作报告[EB/OL].
[3]陈曦.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4(08).[4]胡显章.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5]张小芳.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58+60.
[6]葛根宝.“博爱塑魂”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7(01):141-142.
[7]赵伊,黄鲁,齐艳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181-182.
作者:刘德安1;刘光林2 单位:1.西安理工大学,2.西安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