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老年抑郁症中西医临床研究进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老年抑郁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内科精神疾病,在我国通常指60岁以上这一特定人群,除包括在老年期首次发病的老年患者外,同时也包括自年轻时发病持续到老年期的原发病患者,以及各种老年期间继发性抑郁症[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未来的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类疾病[2]。目前,中西医对老年抑郁症的研究均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就有关老年抑郁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西医研究现状
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态、神经解剖、神经心理状态以及社会状况,症状群临床变异较大,目前尚缺乏针对老年抑郁症独立的诊断标准,现主要根据《精神障碍的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其诊断要点首先应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其次应具备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及特殊临床表现,如精神运动迟滞、躯体症状、不安焦虑、谵妄等,多数伴有认知功能损害[3]。目前我国老年抑郁症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抑郁问卷以及专门为老年抑郁者创制的或比较适合老年抑郁症测量的抑郁量表[4]。由于年龄的特殊性,老年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均较青年抑郁症复杂。现代医学指出老年抑郁症的发病除与心理因素有关外,还包括生活背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自身躯体因素等。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者常伴有多种脑部结构异常,如脑室扩大、脑白质密度增强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亦常并存血管性疾病以及大脑基底节和前额区损伤[4]。其中下丘脑是调节情绪的关键脑区之一,是连接应激与抑郁的枢纽,下丘脑结构的异常及其下游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功能轴的改变普遍认为是抑郁症最终共同的发病机制[5]。生化研究也表明,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中枢神经递质改变有关,如胆碱能功能的减退,去甲肾上腺素的缺乏或者相对不足,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而脑组织中5-羟色胺功能下降,多巴胺传导功能降低等亦会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的发生[6]。随着年龄的老化,人类大脑会发生一些生物变化,导致人的认知受损;躯体情况的变差,也会增加内科疾病的出现[7],加重精神症状,使原发病难以控制,并成为其他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例如,杨坤[8]等人指出,部分糖尿病患者就常常会并发出显著而持久心境低落的抑郁症状,这是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结构和功能,糖皮质激素和前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打乱脑内葡萄糖代谢及降低了胰岛素敏感性,使得二者在疾病发展道路上“相辅相成”。木尼热·胡赛音[9]认为突发事件刺激和居住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患者家属常常将病理性精力减退、情绪低落误认为是生理性精力下降、情绪低落,导致病情延误。老年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就是精神疾患,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症状阻滞、绝望感。其中,男性患者的激越和疑病比例要明显大于女性患者[10]。流行病学指出,我国现大概有22.6%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1],约占老年人口总数7%~10%[12]。在专科医院中住院患者的抑郁症状患者比列达到37%[13],而在老年抑郁症中男性患者的症状要明显高于女性[14]。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的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全球精神防治目标之一[9]。目前,心理疗法仍为主要治疗方法,除此之外,现代药物研究从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海马的紊乱调节入手,主要调节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提取抑制剂、抗精神病类等[15]。选择性5-羟色胺再提取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和曲舍林在老年抑郁症中使用较多。顾秋艳[16]认为老年人涉及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可由疾病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区分鉴别,把握好用药剂量,避免导致或加重抑郁症的发生。黄楠等[17]认为老年这一特殊人群在选择药物时应权横利弊,降低药物不良反应,药量个体化,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加之,老年患者药物依从性差[18],是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更应始终注意监测患者情况,防止疾病反复发作。生物学研究指出,重复经颅磁刺激[19]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实验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减少传统电休克带来的副作用,改善脑血流量以及脑代谢,是目前安全性、耐受性最好的治疗方法。老年抑郁症的预后和疗效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给予充分的心理社会支持,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接受早期科学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改善疗效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0]。
二、中医研究现状
在祖国医学中,老年抑郁症属于“郁证”范畴,该病病因总属情志所伤,七情过极,气失疏泄,肝失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则郁。主要病位在肝,肝气顺则五脏宁,肝气郁则五脏失调,五脏之中肝为郁证之本脏,其次与心、脾关系密切[21]。在治疗上应首先辨清“六郁”,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症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卫永琪[22]认为老年抑郁症多由情志不舒、气郁不伸所导致,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火郁的种种表现,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迁延不愈等特点。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脾、肾,而肝脾为气机升降枢纽。所以在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健脾化痰、养心安神、滋养肝肾、开窍醒脑为治疗原则,并配合心理疏导。杨树英[23]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老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老年人常常会产生抑郁、孤独和恐慌的心理,随着精神适应能力的下降,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易致使老年抑郁症反复发作。老年抑郁症常见证型主要有肝郁脾虚、肝郁痰阻、心脾两虚等,且多伴有躯体症状和焦虑症[24]。老年人脏腑功能虚衰,气血津液输布功能减退,易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互为因果、互化互生,痰瘀互结,胶结难消,使病情缠绵难愈。杨珂等[25]提出老年抑郁症应从脾论治,以治脾为主,兼以疏肝、养心、补肾、祛痰。体会到此病无论虚实,均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认为老年之人脾气渐虚,再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喜食肥甘厚味,更易损伤脾气,脾气虚弱无力则易助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则出现思维迟钝、精神不振、神疲懒言,静默呆滞等表现。再者若脾虚导致中焦气郁,亦会出现血瘀,导致瘀阻脑络,阻遏清阳,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老年抑郁症的表现。吴剑勇[26]提出“郁证”应从五脏论治,认为该病主为情志所伤,涉及肝、心、脾、肺、肾等多个脏腑,气血痰火湿食等相因为病,病机虚实夹杂,五脏密切相关,在治疗中避免顾此失彼,应彼此兼顾,以五脏治疗为主。翟宏业[27]等人采用通经活络法进行针刺治疗,选取百会、安眠、内关、合谷、太冲、神门等穴位,针刺得气后采用震颤手法,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每日行针一次,治疗30d后评价疗效,共治疗30例,其中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黄娟[28]等人除采用针灸穴位方法外,并配合音乐进行治疗,每日2h引导病人进入歌曲创作背景及意境,并选择舒适环境,每次30min,25次为一疗程,增加针灸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6.67%。针灸疗法治疗老年抑郁症起效迅速,副作用少,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加之音乐疗法更有利于老年人病情恢复。综上所述,中西医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许多方面中西医有着相同的契合点,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把握中医辨证实质,精准选药组方,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作者:王美双,宋平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