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白居易与靖恭杨氏的文学交往范文

白居易与靖恭杨氏的文学交往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白居易与靖恭杨氏的文学交往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白居易与靖恭杨氏的文学交往

《兰台世界杂志》2014年第S3期

如前所言,白居易在诗文创作上与杨氏族人中杨汝士诗歌唱和甚多。现存白诗中涉及杨汝士的诗多达32首。据《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唐文》、《全唐文补编》等典籍统计,杨汝士存留的作品有诗7首、断句一联,文2篇,其中涉及白居易诗一首。杨汝士有诗名,颇以才气自负。据《唐摭言》记载,唐宝历年间,杨汝士的宗亲兄弟、位居宰辅的杨嗣复在家大宴宾客,文士雅集,“时元、白俱在,皆赋诗于席上。唯刑部杨汝士侍郎后成”。“元、白览之失色……汝士其日大醉,归谓子弟曰‘:我今日压倒元、白。’”[5]39后人对杨汝士标榜“压倒元、白”多有讥讽和批评,明胡应麟称“最可笑者,杨汝士赋诗,自谓压倒元、白”,主要是针对杨汝士高傲自负而发。这条笔记的妙处,是让我们了解杨汝士确能写出不错的诗歌,虽其诗不可与元、白同日而语,然“善歌诗”当为不妄。元稹谓其“文擅菁华,言无枝叶”是有一定道理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白居易与杨汝士皆善诗,诗文交往相对频繁。梳理白居易与杨汝士往还诗歌,可以看出:

1.从内容来看。白居易与杨汝士唱和内容,大部分涉及友情、饮酒、品茶、人情,抒写个人的人生感受,绝少涉及官场纷争、党争。白居易是唐朝文人中最重友情的人,他一生交友无数,待友真诚。朋友是他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在与杨汝士唱和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元和九年,白居易授太子赞善大夫,时杨汝士在万年县(今西安市西北)担任县尉一职,在《寄杨六》一诗中,白居易满怀深情地说,自从分别之后“,亦有新往还,相见多形迹”,虽然我也有一些新交往,然多为世故、客套。惟有你我的情谊“坚久如金石”。诗末四句“公门苦鞅掌,尽日无间隙。犹冀乘暝来,静言同一夕”,曾做过周至县尉的白居易深知县尉承担“亲理庶务,分判众曹,割断追催,收率课调”繁重的公务,难得余暇,然仍热切盼望挚友兼姻亲有机会能够相见,好好畅叙一番。大和三年,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自此白居易蛰居洛阳。隐洛期间,白居易对友情更为珍视。当收到时为工部侍郎杨汝士、常州刺史杨虞卿寄来的诗句和新茶时,诗人心怀感激“: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兄弟东西官职冷,门前车马向谁家?”[6]2408开成三年,六十七岁的白居易隐居洛阳已经十年了,身体日衰,老境渐至“,多于情者”的白居易常常喟叹“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此时秋风渐起,天气转凉,收到杨汝士寄来的御寒衣服,白居易惊喜、感激“,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断寄秋衣”[6]2603。诗中以“巢兄”相称,足见二人交谊深厚。对这位姻亲兼挚友白居易非常关切。开成年间,杨汝士的从弟、白居易妻兄杨虞卿在贬所去世,白居易曾作《哭师皋》以寄托哀思。时隔两年以后,当杨汝士回想旧事,感戚杨虞卿丧逝,悲从中来,白居易深情劝勉他节哀珍重“:我是知君者,君今意若何。穷通时不定,苦乐事相和。”[6]2571白居易、杨汝士感情深厚,惜宦海逐流,聚少离多,能够与相知相通的挚友同宿一处,彻夜长谈是件愉悦惬意的事情。元和二年春,当时白居易与杨汝士结识不久,白居易已成为“靖恭杨家”的常客,同杨汝士兄弟亲密无间,常常留宿杨家。“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6]1022开成元年,时隔三十年以后,隐居洛阳的诗人迎来了时为户部侍郎的杨汝士造访,两人同宿,彻夜长谈,白居易喜不自禁地写下了《喜与杨六侍郎同宿》“:眼看又上青云去,更卜同衾一两宵。”

2.从时间分布上。仔细爬梳,可以发现白居易与杨汝士之间文学交往饶有趣味的现象:其中唐元和(806—820)年间4首,大和(827—835)年间9首,开成(836—840)年间16首,会昌元年(841)3首。二人诗歌往多集中在大和、开成、会昌年间,而元和十二年(817)至宝历二年(826)十年间,白居易与杨汝士诗歌酬答没有,至少白居易诗集中未留存有这期间涉及杨汝士的诗歌,这对长于诗歌白居易、喜好诗歌的杨汝士绝非偶然。个中缘由,似可深究。对中唐文人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政治事件莫过于“牛李党争”。中唐朋党之争肇端于元和三年,而大盛于长庆元年(821)的“钱徽贡举事件”。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进士科考试,右补阙杨汝士为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子婿苏巢、右补阙杨汝士弟殷士,皆及第,后为前宰相段文昌所告发,指摘榜内郑朗等十四人,谓之子弟。穆宗遂派人复试,白居易在这次喧腾争执的考试中担任考覆官。争讼双方,元稹、李绅是诗人的挚友,另一方李宗闵、杨汝士是好友或姻亲。充任重考进士官的白居易,处理这次覆试案的本意是“大抵意从宽”,既要存朝廷大体,维护考试严肃性,又主张朝廷从宽发落,妥善处理不使双方矛盾激化“,如此则进士等知非而愧耻,其父兄等感激而戴恩”。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论重考试进士事宜状》笺云“:由此状可知其初意本不欲开罪任何一方也。”可谓确言。特重名器的白居易在陷入既要维护朝廷纲纪,又要保全朋友、姻亲之谊两难境地情形下,在这次牛李党争的炽热的交锋中,不徇私情,坚守中立,秉公处置,不曾偏袒与之有姻亲关系的牛党骨干杨汝士兄弟,最终结果是当时为右补阙杨汝士弟殷士等十人皆落第,贬钱徽江州刺史、李宗闵剑州刺史、杨汝士开江令。然而,本与这次覆试案无直接关系,不欲开罪牛、李任何一方的白居易却卷入太深,开罪太多的人。这种结局,使刚刚从无辜被贬江州痛苦漩涡中解脱出的白居易,深切地感受到党祸炽烈、宦途艰险,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本已宦意暗淡的诗人全身远祸,决不卷入朋党倾轧的旋涡决心,决意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

这一事件,似乎也直接影响了白居易与杨汝士之间关系。在《白氏长庆集》中,元和十二年(817)至宝历二年(826)十年间,白居易与杨汝士没有诗歌往还。而值得注意的是,除杨汝士外,这十年间,白居易与靖恭诸杨的其他人如杨虞卿、杨嗣复皆有过从和唱和。揣摩诗意,可推测,这一期间,尽管白居易因为回避错综复杂的朝廷朋党关系,与杨氏兄弟的关系并不密切,但在当时白居易与靖恭诸杨的关系不算太坏,与杨氏其他族人皆有往来。所有这些信息,似乎能够说明一点:白居易与姻亲杨汝士之间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是杨汝士因白居易未能伸手相援而心中生怨,还是白居易深感激烈党争,有意疏远?总之长庆元年覆试案是考察二者关系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从《白氏长庆集》等有关资料,可以看出白居易与杨汝士的关系在大和年间以后,趋于亲密。从大和元年至会昌元年杨汝士卒,十四年间,白居易、杨汝士吟咏唱和诗歌多达28首,与元和十二年(817)至宝历二年(826)十年间没有唱和诗歌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者:王晓红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