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狄仁杰的为官从政之道范文

狄仁杰的为官从政之道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狄仁杰的为官从政之道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兰台世界杂志》2014年第S3期

一、唯才是举,胸襟宽广

武则天是一个爱惜人才的君主,狄仁杰身为一朝宰相,为国举才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活跃在官场时,秉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原则,为国家推举了大量人才,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他的“荐贤为国,非为私也”的举才目的,一方面为国家的强大提供了人才基础,另一方面,也真正做到了“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收获了好人缘和好名声。在他举荐的人才中,其中最有名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李楷固、骆务整、狄光嗣等人,甚至做到了公卿的位置,这也为狄仁杰的万世流芳起到了传承的作用。狄仁杰对人才的举荐,有两个特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不谋私、不谋利的开阔胸襟。例如对李楷固的举荐。李楷固原本是李尽忠和孙万荣手下的部将,李尽忠和孙万荣谋反时,李楷固骁勇善战,指挥有方,多次打退朝廷军。李、孙二人死后,李楷固投降。有人认为他没有早日投降、杀死了太多朝廷军,建议杀掉。狄仁杰却认为“:楷固等并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皆为我所用矣。”很多人都无法接受李楷固,狄仁杰却在奏折中对他说尽了好话,终于被武则天采纳。后来武则天封李楷固左玉铃卫将军,李楷固很快带兵平定了契丹的叛乱。凯旋而归之时,武则天封他为燕国公并赐姓武,在庆功宴上,武则天将此功劳都归于狄仁杰。狄仁杰谦虚地说“:此乃陛下威灵,将帅尽力,臣何功之有?”狄仁杰敢于举荐降将,且不计功、不图名,充分体现了他的开阔胸襟和一心为国的豁达。二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狄仁杰对人才的举荐,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不顾其他。例如他对狄光嗣的举荐。狄光嗣是狄仁杰的儿子,当武则天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就推荐了狄光嗣。一般爱惜名节的大臣若遇到此事,为了避嫌,肯定不会直接举荐自己的亲生儿子,或者至少让其他人开口举荐。如果说对狄光嗣的举荐做到了“内举不避亲”,那么狄仁杰对霍献可的举荐就体现了“外举不避仇”的原则。狄仁杰被贬时曾路径汁州(今河南开封市),因为当时生病,他想在汁州停留半天治病。当时的开封县令霍献可认为此举有违朝廷规制,坚决逼迫狄仁杰当天就离开汁州地界,狄仁杰只得抱病离开。狄仁杰复宰相位之后,有一次武则天需要从御史中挑选一个任中丞,狄仁杰就举荐了霍献可。这是狄仁杰“外举不避仇”的典范。

二、以智为盾,老谋深算

1.机智过人。武则天掌权之初,为了打击反对势力,重用了一批酷吏。这些酷吏为了邀功,除了用酷刑打击反对势力外,对一些正直人士也痛下毒手,狄仁杰就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被抓进监狱受尽了酷刑。狄仁杰知道,若不承认谋反,就会被来俊臣活活整死,若承认谋反,会有辱士大夫的气节,但根据当时的法律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起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既要保住自己的名节,又能活命,这需要极大的智慧。狄仁杰在自己的招供书中这样说“: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在这个供词中,狄仁杰首先承认了“反是实”,承认了自己的谋反,来俊臣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狄仁杰顺了他的意思,这样起码能保住自己的身体不受折磨,甚至能保住性命。但这个供词还有另一个意思:大周是新建立的朝廷,万象更新,我是唐朝的旧臣,甘心被清洗。言外之意,在大周统治者眼里,只要是唐朝的旧臣,就是谋反者,哪怕我根本就没有谋反的举动,正直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歪理。短短19个字的供词,却达到表面招供其实并没有招供的目的,既保住命又保住气节,充分体现了狄仁杰的智慧。后来,狄仁杰趁来俊臣放下警惕时,偷偷将事先写好的上诉材料放到棉衣中,拖狱吏转给家人,并辗转到了武则天手中,成功逃过一劫。狄仁杰运用自己通晓法理狱政的优势和神鬼莫测的机智死里逃生,成为被酷吏构陷过的少数活命的官员之一。

2.老谋深算。随着武则天的衰老,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日趋敏感起来,武则天对选武家做继承人还是选李家做继承人一直犹豫。武家当时在朝廷有很大的势力,百官畏惧,武家的核心人物武承嗣谁都不怕,就担心宰相狄仁杰,因此常在武则天面前中伤狄仁杰,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好在武则天认为狄仁杰是个人才,非常信任他,武承嗣才没有得手。对于武承嗣的小动作,狄仁杰不是不知道。他一有机会就劝说武则天慎重考虑太子的人选,并说合适的太子会继续先皇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武则天要想自己的治国理念传下去,并且被后世子孙供养,就要选择血缘与自己最近的人,言外之意,选李家人为太子。并说,如果选了儿子,儿子会将自己的母亲放在太庙中供养,侄子怎可能将姑母放在太庙中供养呢?一席话打消了武则天立武家人为继承人的想法,为逃脱武承嗣的清算作出了体制上的保障。为了确保自己死后武承嗣不会死灰复燃,狄仁杰生前还精心挑选了接班人张柬之———张柬之是李唐江山的坚决拥护者。当武则天向狄仁杰征求宰相人选时,狄仁杰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张柬之。武则天不以为意,只是将张柬之由长史升为司马而已。又过一段时间,武则天再次向他征询宰相人选,狄仁杰再提张柬之。当武则天表示已经擢升过张柬之时,狄仁杰仍然不满意,说张柬之是宰相人选,不能做司马。于是武则天就任张柬之为宰相。武则天衰老到难以控制局势时,李唐王朝的复辟时机也就来了,张柬之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成功发动了政变。不久,唐中宗即位,李唐江山复辟,狄仁杰被追赠为司空,又封梁国公,生前贡献被高度表彰。

综上可知,狄仁杰为官刚正,举荐人才毫无私心,对国家、对人民都能很好地交代。他不媚上,不携私仇,只要认为是对的,就据理坚持,哪怕触怒圣颜也无所畏惧,成全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当个人安危遇到危险时,他又能从大局出发,以独一无二的智谋脱身,在险恶的局势中功德圆满,成全了自己。对国、对民、对气节、对生命、对后世都能完美交代,狄仁杰的为官之道,的确值得我们后世借鉴。

作者:张引周颖单位:保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