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考古资源的开发及保护范文

考古资源的开发及保护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考古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考古资源的开发及保护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7年第2期

摘要:随着21世纪的到来,考古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成为新的热潮,作为河北省最早一批重点文物遗址,燕下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成为迫切需要落实的课题。文章主要从燕下都的遗存开发利用概况出发,对燕下都遗址区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加强燕下都遗址区历史科教与旅游休闲的功能。

关键词:燕下都遗址;开发与保护;对策

1燕下都遗址概况

燕下都古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县城东南25km处,平面呈长方形。战国都城里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东西约8km,南北约4km,四周有城垣和河渠环绕[1]。燕下都的遗存主要涉及城址、建筑遗存和文化遗物,具有代表性的是坐落于东城的10座夯土基台,包括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和武阳台宫殿基址,在东西隅和辛庄头共有54座高大的墓葬,已探明的文化遗物30座,先后出土文物10万余件[2]。1961年燕下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1年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同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百项重大遗址保护项目。

2燕下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燕下都遗址作为古都城,具有典型的时代文化特色。目前燕下都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政府旅游文化资源政策与开发状态的停滞;②遗址保护形式相对传统;③大众文物保护意识不足;④遗址保护力度及专业人员相对不足。

3燕下都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3.1保护与开发的动力机制

目前,燕下都遗址的保护迫在眉睫。第一,地域文化品牌的发展的需要。燕下都遗址不仅是保定地域内极具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区,同时也是保定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保定地域文化的发展可以以此为契机,在大力发展燕下都遗址考古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燕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度和研究力度,吸引更多业内外的人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燕文化,这对于保定燕文化品牌的树立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公众考古发展的必然趋势[3]。近些年,从人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等综合因素来看,考古资源的大众化趋势已成为必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文化底蕴的遗址景区作为娱乐休闲场所,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日益重视。目前文化旅游业发展迅速,历史考古资源应当顺应潮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目前较为亟须解决的是打破公众对传统文物考古遗迹的认知,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成为文化知识传播的载体,更加直观、生动地传播给观众,从而让更多的人将文物古迹作为知识拓展的第二课堂或休闲娱乐观光地。因此我们要坚决地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地开发考古资源,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第三,大众意识的局限性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由于燕下都遗址区散落在周围十几个村庄,且当地居民受文化知识水平以及思想认识的局限性,整个遗址区的保护并未完全地深入人心,部分墓葬区仍时有偶遭盗掘和扰乱的现象,对用土问题、周边环卫的关注与风险防御仍显不足。比如,当地居民的用土问题,从目前拜访当地相关人士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地方已由相关部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了保护,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长远的燕下都遗址区的保护模式仍值得思考。

3.2保护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遗址的功能分区、明确定位。遗址展示要做到展示的层次分明,有重点地进行展示,依据遗存的历史价值对遗址展示进行划分,在展示的同时保证展示的主题与内容相符[4]。从燕下都遗址区的具体情况看,燕下都遗址区开发也应层次分明,可以依据地理及文化价值选取较为典型的遗址,采用场景还原、原地揭露、增设玻璃保护罩等不同的展示方式,辅以现代声像科技手段,重点突出展区的考古实地场景模拟以及考古工具教学。遗址区的受众定位也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教育程度等来进行区分,分别进行不同的展览,专业而极具趣味。例如,可以针对中小学生设立教学户外科普基地,可以广泛地和保定各个学校以及历史文物爱好者协会展开深入合作,加强考古资源的利用性。对于户外的考古发掘现场,应该更多地采用开放式的考古发掘模式,借助目前国内掀起的考古热这一大趋势,可以此为契机进行开放式的户外情境还原展示,所有的观众都可以亲自体验,既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又使遗址区展示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法国Tautavel洞穴遗址的考古发掘,整个现场的发掘进度以及实景现状等都可以让有兴趣的观众进行性了解,从而推进考古大众化的发展。

第二,立足燕文化品牌。在河北地域内,较为典型的文化有赵文化与燕文化。而作为保定地域的燕文化已然成为了保定文化名城的代表。虽说保定文物古迹多样,各具特色,而作为战国都城的燕下都遗址已成为战国时期独特的文化遗迹。燕下都遗址文化品牌的继续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遗址区的后续保护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物的价值,同时也推动文物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充分利用燕下都遗址考古资源,并运用市场运营模式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明确受众、考虑交通等一切相关问题。由于燕下都遗址周边已经有旅游发展较为完善的白洋淀、清西陵、狼牙山等景区,因此在燕下都遗址发展的初期可充分利用便利条件,参与增设游览路线及旅游社的合作。增设清西陵—燕下都—狼牙山—白洋淀—野三坡一体的景区发展模式。

第三,宣传手段多元化。信息时代下的遗址景区的宣传策略和力度至关重要。现在传统纸媒与网络新媒体宣传缺一不可。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新媒体的宣传更为新颖、传播速度、受众的年龄层段和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等更加的多元化。燕下都遗址区的受众人群在此之前往往局限于小部分的专业人士以及当地的部分人群,在区域范围外的宣传以及观众的认知都比较单薄。而遗址景区的宣传策略、市场受众定位、宣传效果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燕下都遗址区大众考古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因此要充分合理、多样化的应用媒体宣传。首先,官方的媒体宣传,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报纸期刊进行重点宣传,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专门的燕下都遗址的官方网站,同步线上线下,在网站上随时更新燕下都遗址的信息。其次,尤其要打造好本区域的展牌广告的宣传,景区设置详细的解说和指示标志,使外地居民路过区域路段就能充分了解本区域文化的特色;对于本地居民的宣传也是同等重要的,只有本地居民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发展遗址区域的考古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的潮流制作,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不同的展示,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的运用能够更加有成效地进行宣传,是新媒体宣传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微博的转发与浏览,可以在短时间内不限区域地达到预计人次的浏览甚至更多。同一年龄知识层面的受众人群的宣传手册和宣传片,重点突出遗址规划展示的代表性遗存及知识内涵;同时可以和保定众多的高校合作,在高校的学生群体中多组织团体的志愿游览、讲解或户外活动,以此来加大燕下都遗址区在高校的影响力度。

第四,经济与文化的统一。①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有遗址区的交通浏览路线的规划与建设。交通的发展可带动经济的繁华,交通是衡量一个景区遗址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燕下都遗址坐落于各个村庄,遗存分布相对较远,同时乡村交通相对较落后,现有的交通不适用基本的游览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于文化了解的需求。因此,完善易县周边交通至关重要,必要遗址景点班车的增设和线路指引牌设立是不可或缺的。②经济效益下的自觉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当地居民自觉的保护意识,根据燕下都遗址遗存的分布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密集村庄的优势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的条件,为游客提供便利的餐饮及住宿。还可结合当地农家特色举办相应的农家户外活动,发展农家乐。让遗址区真正为周围居民创收获利,从而真正做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③可持续发展的文化[5]。经济与文化的统一最终要落实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考古文化资源是历史的印记,是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沉淀,是不可逆、不能再生的文化资源,应该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因此,燕下都遗址区考古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实现经济、文化的统一,促进持续发展,这才是我们开发的初衷与落脚点。

4结束语

考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旨在将文物古迹充分地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顺应现在旅游文化的热潮,以满足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因此,燕下都遗址区的保护与开发也应当提上日程,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燕下都遗址区的现状,为遗址区进行整合开发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希望能对遗址区的保护开发有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燕下都城址调查报告[J].考古,1962(1):10-14.

[2]吴磬军.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15-40.

[3]曾宝栋.我国考古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4(8):345.

[4]李海燕.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5:47-60.

[5]毛保中.燕下都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思考[J].中国文物报,2013-09-26(03).

作者:陶丛 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