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拖延行为探究范文

大学生拖延行为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拖延行为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拖延行为探究

【摘要】拖延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这种行为。通过对拖延的界定来理解拖延行为的内涵,从主客观角度对大学生学业和生活上拖延行为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合理控制行为因素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行为;原因;调节

一、拖延行为的内涵

拖延在国外的许多学者研究中,首先是个体对可能体验到主观不适的任务进行不必要的延迟行为,[1]这是针对主体情绪上的不适应而定义的;其次是个体延迟达到目标必须完成工作的行为,这其实是对过程的一种描述。

二、拖延行为的现状

进入大学,由于学习环境的骤然改变,缺乏一定处理事情、调整心态的能力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突然适应不过来,大学生活中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是最重要的,但是他们心理发展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完全的成熟,一些调节和控制能力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和平衡这个环境的突然变化,因此综合这些因素,才造成了对于学习的不积极以及对周围事物有情绪上的淡漠。由于在大学期间上课时间是不固定的,因此作息休闲时间也会因人而异,比如及时醒来也不愿意起床等拖延行为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三、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客观原因1.外部环境的变化。拖延行为与给予的时间压力和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拖延行为的发生往往就是由于拖延者没能抵挡住来自娱乐等外界的刺激诱惑,从而对某件事情搁置或者是拖延。任何人都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更是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冲击,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广泛进入了大学生活,这就造成上网时间加长以及注意力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完成学习以及其他的进度,效率降低或者时间推迟。2.家庭教养方式。都说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是家庭,[2]一般来讲,父母高要求、管的多的话,他们容易给孩子设定高标准,他们认为为孩子做出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批评孩子,会使孩子无法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无法找到合理的方式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反而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否定的悲观情绪。3.任务本身的性质。一般来说,奖惩大小与奖惩的及时程度也会影响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产生,因为他们很享受成功的喜悦感,但是奖惩小或者不及时,那就会产生不着急、慢慢来的想法,这样对完成任务的时间就会有影响,从而拖延行为会由此产生。

(二)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主观原因1.精神压力过大。社会发展的快速和生活内容的丰富带给我们大量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心理与精神压力。刚进入大学,学生们会对学校各种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所吸引,当面对每一课程老师布置的作业、学校要求参加的讲座等问题时,会发现自己应接不暇,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这时,拖延就可能成为自己释放最好的方式。2.缺乏自我规划能力。组织规划是指通过有效地运用时间合理安排一项即将要做的任务,也就是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可以后做,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变化的次数,通过事先做好的安排来完成任务。[3]一般来讲,具有拖延行为的人对事件的规划能力不足,他们对任务实施的顺序一般以一种“先做简单,后做困难”的思维行动,这样很容易造成主体把重要的事情延误到最后。

四、大学生拖延行为的调节措施

(一)以大学生的自我疏导为主导每个人都要树立时间观念,要学会在限定的时间内办完事,把握零碎的时间做好时间管理的计划,可以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课堂,因此要好好把握课堂的学习时间,尽量避免分心、走神等情况发生。

(二)以客观环境的优化为辅助许多大学生从高中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走出来,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些学校专门设立的机构,应该专门开设一些与此相关的课程或者是辅导教育,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环境让他们感到放松,因此也需要培养他们一些认知学习、时间管理、自我监管这些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调整认知观念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管理,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给有拖延行为倾向的人群开展群体干预活动或实施个体干预专业化方案。互联网时代也为工作者提供了平台,可以建立思政教育脉络,使工作者都能及时了解信息,积极参与活动,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

(三)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基础如果父母是积极乐观、喜爱学习、开朗善良并且有正确价值观的,对他们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有一种潜在的健康向上的影响。对于家长,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因为父母要想对自己的子女产生积极地影响,必须在价值观上要让孩子产生认同、尊重以及敬佩,从而才会做到对生活充满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桂荣.国内关于拖延研究的现状[J].科教文汇,2009,(2):253-254.

[2]张华芳.浅谈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J].科学导报,2015,(19):311.

[3]刘赟.研究生课余时间的利用和管理的调查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

作者:杨阳;刘彦雪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