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理论视野》2017年第10期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无限性、随意性的特点,这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实现传播的亲民化;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多元化的舆论传播阵地,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加大新媒体监管力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亲民化;制度保障
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正朝着全方位、多元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一种理论是否能够被大众接受,实现大众化,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对大众的吸引力,还取决于理论如何被传播。[2]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形式不断丰富,但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大众的多样性,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巨大挑战。怎样把握新媒体的优势并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实现传播的亲民化
所谓大众化,强调的是“众”,也就是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大众”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政治观念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这种差异变得越来越大。[3]在这种背景下,创新传播手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方式。同样的内容,采取的传播手段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只有创新传播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广大民众的实际生活和工作联系到一起,才能被民众接纳,并深入其内心;反之,若是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手段上缺乏创新,容易导致理论宣传无法被民众接受而最终流于形式的后果。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手段,应当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当结合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当今时代,手机、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这些高度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工具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双向互动的特点。可以将理论宣传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使理论普及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将党的理论与政务政策通过手机推送、网络推动等渠道及时准确地传播给广大群众,从而获得群众的认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可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在宣传上,广播电视系统具有立体、通俗、说服力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不少电视政论片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如《百年潮•中国梦》《复兴之路》等。这些政论片将艺术元素与先进的理论内涵融为一体,一经播出,受众人数达千万乃至上亿,这为我们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要借助图书、报刊等传统纸质媒体的力量。
编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读物,内容要具体通俗,直面群众,做到不落俗套,让读者能够读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在接受与理解上要比其他社会信息难得多。再加上以往在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大部分的传播主体都会用严肃的话语去普及相关知识,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这种说教式的话语使得大多数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望而却步,甚至产生排斥心理,从而阻碍了其大众化进程。既然要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创建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亲民化。所谓大众话语体系,指的是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用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表达,把官方话语转变为“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近年来,不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基层官员,都开始意识到话语风格的改变对理论传播的重要性,而这种趋势在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明显。擅长运用口语化、接地气的大白话和群众语言,使理论阐述深入浅出。[4]他讲经济发展要依赖先进技术而非追求总量,用“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他讲国家发展,用“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知道”来形容。这些生动自然、极具口语化的表达远比那些被反复“打磨”后的官腔更易让群众接受,更能引发群众共鸣。
二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重视宣传队伍人才选拔
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关键在于人,理论普及宣传队伍是否稳定、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众化工作进程。因此,宣传队伍的人才选拔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宣传人才不仅要是优秀的传统媒体工作者,同时必须是能够熟练操作新媒体的技术型人才。宣传队伍人才的选拔,应当严格按照选拔标准和程序进行。首先,选拔的对象应当德才兼备,既要有超高的政治敏锐度,又要有过硬的新媒体专业能力;[5]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要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既要能被广大人民群众信任,又要能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化、常态化发展。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的人才选拔应当是全方位、多领域的,要积极鼓励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投身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事业中去。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的人才选拔工作可以采取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的方式,这能够提升宣传队伍内部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宣传队伍的全方面培养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需要一大批既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数字信息专业技术的人才。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队伍的全方面培养,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对人才队伍的全方面培养可以分3步走:一是要明确传播队伍的培养方向。要对新媒体工作者加强道德教育,使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树立毫不动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二是要优化人才培训机制。在对宣传人才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进行人才培养。三是要培养宣传人才队伍的创新素质。曾指出,只有创新才能引领发展。四是要促进宣传人才队伍的终身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新媒体先锋人物
新媒体先锋人物的培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和带头作用。首先,先锋人物是“宣传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与创新不能仅靠大众的自我教育,先锋人物应当以通俗化的方式为人民群众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先锋人物是“信息搜集者”。他们通过收集和反馈人民群众在理论学习中的真实需求,能够有效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先锋人物是“实践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实现理论普及,更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先锋人物往往能以坚定的信念,将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矛盾。
三构建多元化传播阵地,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
(一)建立多方舆论宣传阵地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建立旗帜鲜明的多元舆论宣传阵地,结合政府、高校等各方力量,共同引领思想意识潮流。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站、移动应用平台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与政府互动的平台,同时也开拓了多条收集大众信息的渠道。通过政府网站以及各类手机应用软件,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政府服务,从而提高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始终将理论与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直面社会当前的热点问题,树立诚实守信的公众形象,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不断提升社会公信力与正面影响力,进而充分发挥其舆论宣传作用。其次,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舆论宣传阵地。在高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明确高校党委的责任,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程进教材,通过充分应用丰富的新媒体宣传形式和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
(二)整合有效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大阻碍在于信息资源分配不均衡。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资源匮乏,马克思主义理论很难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传播,这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整体进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正视这一问题,以创新共享为理念指导,整合有效资源,积极创建共享信息资源数据库。首先,在资源数据的生产过程中,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力求使信息被大众接受,从根源上提高信息数据的可流通性。其次,在资源数据的配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掘各个地区的独特优势,促进信息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尽可能减少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差异。最后,应当大力创建共享资源数据库,通过资源数据在不同区域的共享互通,使欠发达区域的民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三)优化政务新媒体,发挥政府传播的主导性作用
目前,各种媒介平台层出不穷,其中不乏覆盖面广、深受用户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在此背景下,各种政务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优化整合这些政务新媒体,消除同质化,优选并充分发挥媒介平台的传播特色,使其发挥不同的功能,并最终形成合力。[6]其一,开通政务官方微博。政务微博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政务官方微博这个移动窗口,可以实现政务信息的放射性传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透明的公共服务。通过开通政务官方微博,能够有效引导新闻舆论,促进政务公开,提升民众的参政意识,进而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其二,借助微信平台开通政务公众号。现阶段,我国政务公众号已经开始大范围使用。相比传统媒介平台,政务公众号具有社交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公众号,可以有效进行舆情监测,及时收集民众对社会和生活的切实需求,引导政务机构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整合马克思主义政务新媒体,可以一种更具吸引力的形式有效实现政务信息传播,使政府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始终占据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导地位,进而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进程。
四加大新媒体监管力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强新媒体自律建设
加强新媒体自律建设是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步骤与前提条件。只有做好新媒体自律建设,才能够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阵地的纯洁性与有效性。首先,党和政府的公众媒体平台必须加强自身纪律建设,政务媒体工作人员要做到廉洁自律,始终秉持党性原则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为党和政府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充分发挥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表率与主导作用。其次,各大新媒体平台应当树立自律意识,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媒体平台应当加强正面教育,传播正能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动过滤并肃清其他不良信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后,公众尤其是新媒体用户要强化自身修养,做到正确辨别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具有无限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新媒体用户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正确辨别信息的能力,主动弘扬与传播社会正能量,使人人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
(二)完善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新媒体相关法律法规是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做好新媒体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尽可能规避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而言,完善新媒体相关法规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首先,完善新媒体相关法规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原则,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传播言论进行量化处理,对应当确定为违法犯罪的行为加以明文规定,并明确相应的惩罚措施。其次,完善新媒体相关法规要从宪法层面开展工作,对利用新媒体传播、反国家、反社会等信息的相关行为,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并以宪法为依据,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最后,要从法律层面大力打击新媒体中的造假、造谣行为,对于传播不法言论的行为要依法加大惩罚力度,肃清充斥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不良信息,确保在绿色和谐的新媒体环境下顺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7]
(三)健全新媒体行政监管手段
一切规章制度的执行,都需要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其质量和水平都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8]因此,要想顺利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健全新媒体行政监管手段。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来说,健全新媒体行政监管手段起码应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体现对党和政府媒体平台的监管,各个政务媒体应当建立相应的媒体监管机制,促进政务信息的公开,以有效的政务媒体监管来提升政务媒体平台的公信力,确保政务新媒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作为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另一方面要体现对新媒体平台的舆情监管,针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平台,各个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管制度的执行,加大对各个媒介平台的信息监管力度,科学整合各方的责权配置,通过联动监管、跨地域监管等方式,及时发现各个媒介平台可能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利用政务媒体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政府在舆情监管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35-40.
[2]陈锦宣.新媒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99-103.
[3]吕治国.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40-43.
[4]文秀.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N].学习时报,2013-12-09(03).
[5]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硏充[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6]刘向军,谭林.新媒体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3):289-293.
[7]黎欢.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问题与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1-3.
[8]李长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J].新闻窗,2017(3):96.
作者:吴长清1;邵校2 单位:1.湖南工业大学,2.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