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个案研究与启示范文

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个案研究与启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个案研究与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个案研究与启示

留学生》2017年第15期

摘要: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两名在中国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个案研究。研究发现,留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表现为内在兴趣动机、社会责任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融合型动机和情景动机这八种类型且无动态性变化;除了在情景动机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以外,两名学生在其他七种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基本一致,但其内在兴趣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的产生原因略有不同;在融合型动机方面,具有有别于其他英语学习者的特点。结合研究结果,对改进对外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学习动机;留学生;个案研究

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自Shekan提出内在兴趣假说、结果导向假说、学习情景假说和惩罚鼓励假说这四个学习动机假说以来,学习动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1]。Gard-ner是最早对学习动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2],他与Lambert将学习动机纳入社会心理学框架进行研究,形成学习动机的经典研究模式[3],认为学习动机应从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两个维度进行研究[4]。然而,经典模式下的研究将所有阶段的学习动机一概而论,忽略了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非社会因素[5]。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学者探究学习情景、目标显著性等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关系,将学习动机研究推入扩展研究阶段[6]。中国学者也对学习动机展开广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范围涉及大学生[7]和研究生[8][9]等不同阶段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10],内容涉及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影响因素间的关系[11][12][13][14],还有对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大型个案跟踪研究[15]以及动态变化研究[16]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化学习动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高一虹等人通过对中国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后总结出内在兴趣、成绩、出国等七种学习动机[17][18][19]。文秋芳等人则从心理学角度提出学习动机分为表层和深层动机且拥有后者的学生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果[20]。针对外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也随着研究对象的增多而逐渐丰富。许多学者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动机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21][22][23][24],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大多与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一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动机的研究领域,为对外教学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综上,国内外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取得较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国力的提升,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英语的情况日趋复杂而相关研究却不多,而且针对复杂学习情况的教学对策探讨也略显不足。近年来,一批接一批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来到中国某地方工科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些学生中,除了少数人攻读汉语专业以外,其他学生的课堂都是英语教学。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来中国前学习英语的时间短、基础弱,所以必须先进行半年的英语强化学习。这种在非目的语、非母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面临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否相同?同批来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存在异同现象?其具体原因和影响又是什么?为探究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同班两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质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丰富学习动机的研究领域、推动对外教学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及过程

本次研究对象为两名来自同一所哈萨克斯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她们于2016年到某地方工科大学参加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进行为期一年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习,之后回国继续进行学习,最终获取双硕士学位。她们先后要分别接受几个月的基础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随后参加全英文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授课。在到达中国前,学生A自学了三个月的英语,在第一次上课时,发现其在英语的基本表达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学生B则在其国内学校接受了半年的英语课堂教育,在授课之初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经过五个月的基础英语强化学习(每周16节英语课),两名学生的英语技能均得到提高,可以用英语进行较为流畅的交流,并可以接受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课程。笔者是两名学生基础英语课程的主讲教师,同时配备了两名研究生作为助教,主要辅助主讲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活动,同时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指导学生完成复习、预习等学习任务并随时向主讲教师反馈。在课堂活动中,除了笔者的观察以外,两名助教还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观察并做好记录。为了能采集到真实而全面的数据,在教学之初,并未告知学生成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因而可以保证绝不引导或影响学生与研究相关的表现。在每次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和助教都要完成教学日记,记载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表现、困惑等值得注意的各方面表现。同时,两位学生在首次授课后也经过沟通,要求其撰写学习日志,如每次课的收获、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教学的建议等。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收集撰写的教学日志、学习日志以外,笔者还及时地对两名学生分别进行英语学习体验方面的深度访问。在与两位学生沟通并征得其同意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英语访谈,并对访谈全程录音。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记录受访者的答案要点。在访谈结束后,首先让受访者检查记录是否如实呈现其所表达思想,以此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及时转写访谈录音,并把转写文本与受访记录进行对照;最终,结合平时的课堂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日志、学生的学习日志以及访谈文本等多元数据,综合分析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两名学生在其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八种学习动机: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出国动机、学习情景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信息媒介动机和融入生活学习环境动机。前七种与高一虹等人[25][26][27]提出的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一致,而最后一种融入动机为研究对象所特有的,主要表现为融入生活情景的学习动机不是经典主义的融入目的语国家的融入型动机。同时,两名受访者的大部分学习动机表现基本一致,但内在兴趣动机和融合型动机的产生原因略有不同,而在学习情景动机方面则表现得完全不同。这种差别对英语学习的进步程度并未造成影响,但对课堂表现影响颇大。内在兴趣动机是两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当被问及为什么学习英语时,两名学生都立刻表示“喜欢英语”,并且回国之后将“继续进行英语学习”。学生A表达其对英语的喜爱主要源于语言本身的魅力,而学生B则讲述自己童年时看到动画片TomandJerry,是这个动画片促使她决定要学习英语。然而,对于英语的喜爱,两名学生都限于语言、音乐和影视作品,对于西方文化并不十分向往。当被问及是否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学习英语时,学生A考虑了三四分钟后,才说有这个可能,但自己不确定;而学生B则明确表明,她并不喜欢西方文化,她了解西方关于自由等的文化标识,但她认为她本国的文化更加吸引她。两名学生都对西方文化秉持不置可否的态度。两名学生在社会责任动机、成绩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出国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的表现基本一致。其中,社会责任动机表现得最为强烈,两个人都表示若学习成绩不好会愧对祖国,学习英语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用英语将自己的国家介绍给更多人知道。而针对其他四种动机,两名学生都强调,自己虽然受影响,但并不是她们努力学习的主要原因。在成绩动机和个人发展动机方面,两个人都希望通过哈萨克斯坦的英语考试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薪资、谋求更好的发展。

两名学生学习英语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并且能够接受英文授课。对于出国问题,学生A表示并不确定是否出国,但是英语总归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学生B则表明自己应该不会出国工作。但是,两名学生都有出国旅游的计划。在信息媒介方面,两名学生表达了学习英语既是在国际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的需要,也希望通过学习英语获得更好的学术资源。两名学生在学习情景动机方面表现的差别最为显著。学生A认为课堂表现不好“会让自己很丢脸”,学习努力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不想落于人后”,而学生B认为课堂上的表现与学习“无关面子与他人,学习是自身提升的机会”。尽管对于教师教学和教学方法都表示肯定,两名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学开始,学生A在学生B在场时表现得并不活跃,交流欲望远不如单独上课时强烈,情绪受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在对两位学生的第五次授课时,学生A因为在课后问题上总是出错而一度情绪低落,中途不得不停止调整情绪。随着教学和学习的深入,学生A对英语的掌握越来越好,课堂上也变得更加活跃和自信,而学生B的课堂表现则始终积极主动。两名学生都表现出融合型的学习动机,然而与经典模式的融入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动机不同,两名学生主要的融合目标是其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A表示,中文难以在短期习得,为了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掌握英语十分重要”;而学生B则表示,小时候听到在美国生活的亲属用英文对话,就“十分向往”,因而其努力学习英文希望可以“与生活在美国的亲属用英语进行对话”。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将融入型动机纳入内在兴趣动机[28],这样的归纳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为复杂的学习情景产生的不同的融入动机仍旧值得单独讨论,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教学策略。

三、讨论与教学建议

1.研究结果

讨论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两名留学生表现出中国学生所有的全部英语学习动机,故而中国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对留学生的英语教学。同时,在近半年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各类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呈现出稳定而无动态性的变化,这从侧面说明了两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学习心理等方面状态相对稳定。此外,两名学生除了情景动机以外,大部分学习动机类型方面表现相同或相似,主要源于两个人共同的文化背景、留学生身份和所承担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文化背景,影响其形成对文化和学习的相似态度;而共同的留学生身份,决定了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处环境的相似,从而影响学习动机的产生;所承担的共同责任如代表祖国在异国求学影响其努力程度和学习动力。虽然在内在兴趣动机和融入学习生活情景的融合型动机上,两个人动机的形成动因有差异,但对学习动机产生影响不大。留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表现大部分相同,因而两个人甚至两个人以上的异质组合式的集体英语教学模式适应于留学生英语教学。除了在学习动机类型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性以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两名留学生在情景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人的英语起点基础不同。学生A因为自学导致的英语知识掌握程度弱于学生B,因而从一开始有自己落后于学生B的心理落差,在课堂中表现出不自信与焦虑等不良情绪。根据跟踪观察得知,学生在情景动机方面的差异性,仅影响其课堂学习心理状态及其表现,而对于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影响并不大。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一旦发现个体学生在某方面动机情况不同,也不必过于担心,只需持续观察并及时引导。此外,两名在中国学习英语的留学生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融入生活环境的融入型动机。不同于身处英语为母语环境的英语学习者,留学生尝试使用英语与母语并不是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所以在交流的过程有着对学习生活环境文化了解的需求,以面对切身的环境所出现的问题。故而,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有着接受以英语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中国文化和民俗教育的需要。这其实为中国文化和教育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超越中文为载体的文化传播的机遇。然而这种机遇只有学习者大量存在才会产生巨大力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仍旧值得深入,以保证教育和文化输入的质量并吸引更多的留学生。

2.教学建议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英语这一复杂的学习情景,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还是对英语教师的一种考验。教师必须学会处理汉语、英语和学生母语间的差异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影响。就本研究中留学生此次学习成果而言,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基本得当。有鉴于此,针对对外教学提出以下建议:其一,平衡多元文化在教学中的相互冲突与影响,合理安排中西方与留学生国家文化内容在教学中的比重。语言承载着相应的文化特质,语言教学中难免要涉及文化冲突。因此,当西方文化特质与学生本国文化产生冲突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客观认识不同文化间冲突但不渲染这种冲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的特质以深化英语学习的内涵。同时,对于留学生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责任,而且学生生活在中国,也有学习中国文化的迫切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以适当的方式对中国文化进行介绍以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兴趣。此外,对由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本国文化和信仰绝对尊崇。对此,教师应持尊重与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和谐处理与他国文化间的冲突。其二,深入了解留学生语言学习前的心理准备,做好教学前的设计工作。留学生由于到了新的国度学习非目的国语言,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不适应,而学生的成长、教育背景、已有语言水平、心理状况等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需要考虑的新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而做好教学准备,应在学生到来之前就与留学生国家的相关机构取得一定的联系,对留学生学习动机、心理承受能力、语言学习策略、语言掌握程度等相关情况进行综合了解与分析,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教学安排。其三,关注留学生语言学习动机的变化,有效地处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动机类型及变化对其语言学习进行适时引导,避免负动机对其语言学习的影响。在学生基础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同时进行语言学习时,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自信、乐观、课堂表现积极,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容易表现出焦虑、不安以及羞于表现的负面情绪。对此,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疏导,采取单独辅导、同侪互助、模糊对比差距等方法进行教学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及其教育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在中国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而英语也就自然成为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各种学科的语言媒介。因此,关注与研究留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既对提升中国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效率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也拓宽了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传播路径及其影响力。本研究探讨了在中国学习英语的留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现两名学生表现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全部八种动机且无动态性变化。同时,两名学生在除了学习情景动机以外的其他七种动机方面表现基本一致,而这一相异性并不影响其英语学习的成果,但极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此外,两名学生所表现出的动机中仅仅融入生活学习环境的动机是其特有的学习动机类型。这些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改善留学生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照与启示。然而,受篇幅和研究样本数量限制,中国背景下的留学生外语学习仍旧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无论是扩大研究样本或是就某一问题的深入对比研究,都将有益于学习动机和对外教学领域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3]高一虹,等.英语学习动机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1):60-65.

[4][24]陈天序.非目的语环境下泰国与美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4):30-37.

[6][18][26]高一虹,等.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26):28-38.

[7]黄红安,文卫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30-38.

[8]李淑静,高一虹,钱氓.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3-68.

[9]李淑静,高一虹,钱氓.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外国语言文学,2004(2):14-19.

[10]甘泉.韩国留学生本科生汉语学习动机变化动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5.

[11]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

[12]马广惠.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对外语学习成绩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37-41.

[13]郝兴跃.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6):76-81.

[14]杨翠芬.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2):25-28.

[15]周燕,等.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13-118.

[16]战凤梅.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变化的实证研究———以普通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0(7):66-69.

[17][25][28]高一虹,等.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2002(4):18-24.

[19][27]高一虹,修立梅,丁林棚.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综合大学英专一年级跟踪[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1):67-73.

[20]文秋芳,王立非.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评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28-32.

[21]冯小钉.短期留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11-14.

[22]王志刚,等.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3):67-68.

[23]周殿生,王莉,王玮.二语选择背景与发展型语言学习动机———以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2010(6):129-134.

作者:黄广芳;张梦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