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走向范文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走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走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走向

《科学社会主义杂志》2014年第二期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作为规范的学术问题提出是近几年的事情。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核心内容的问题域。任何重大理论问题既包含有自身的核心问题,也包括众多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主题鲜明而边界模糊的问题域。这些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否具有整体的属性,如果有,其原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从整体性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各学科之间关系又是怎样?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整体性?从整体的角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如何从整体性的视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重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等?这些问题彼此不同但又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问题域。二是从本质和属性的层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从本质的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法都具有整体性。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功能,创立条件和学科构成三个方面论证了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②有的学者从作为马克思主义立足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础内容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线的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三者的统一来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③还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逻辑确证其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人”,对现实的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探索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现实的人的解放也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逻辑的最终落脚点。④从属性的层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整体性的本质,同时它的整体性在不同方面,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的整体性,主题的整体性,方法的整体性,理论的整体性,发展的整体性,形态的整体性,功能的整体性,叙述的整体性。这八个方面基本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完整图景。⑤三是通过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不断兴起。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苏联模式马克思主义的反叛而出现的理论思潮,批判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项特殊任务。它的创始人们从未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三大板块,而是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如今,国外马克思主义尽管已经成为由各种学说构成的庞大理论体系,各理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他们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或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而是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和发展。无论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卢卡奇和柯尔施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或社会哲学,他们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总体来理解,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明地将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为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局限的学说。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存在的问题来看,虽然学术界已经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并自觉地从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理论、方法、逻辑等不同的方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整体性的理论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已经完结,相反这只是起点。“整体”作为哲学范畴其意蕴通过它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来确认。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所具有的属性与功能由组成整体的部分来决定。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意味着作为组成部分的理论学说也具有整体的属性。因此,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属性之后,必然面临着从整体性的角度对各理论学说进行理论阐释。虽然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从整体性视角开展了对某些具体理论学说的解读,但这一工作还不系统,尚未形成一种理论自觉,因而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充分展开。此外,作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其本质应该如何理解也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课题,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与国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之时就没有受学科的限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觉的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阐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整体性问题上是完满的,相反,它们的问题集中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单纯地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角度批判资本主义而忽视或有意地回避政治经济学内容,表现出“去经济学”的趋势,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的整体性;二是对经济学范畴的庸俗化改造,例如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用“经济剩余”代替“剩余价值”,罗默对剥削范畴的泛化理解,斯拉法建构“标准商品”模型绕过劳动价值论来证明资本主义剥削等。无论是“去经济学”的倾向,还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歪曲使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脱离了科学根基,因而任凭这种批判如何激烈却也只能加剧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不解和反感。

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未来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未来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认清这一理论问题的现实指向。整体性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属性,因而以整体性视角阐发马克思主义本质是科学的途径。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不尽相同,甚至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与割裂。例如,苏联哲学教科书以直观唯物主义的方式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对人、自然和社会“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⑥这样一来,人、人的活动、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都被排斥在唯物主义之外,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的;又如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对国情和世情的误断,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片面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如果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断固化,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形象必然受损害。所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不仅要确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更要阐释作为一个理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要从整体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再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逻辑体系、理论学说的全貌。因此,围绕着这一主题,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要从逻辑的整体性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丰富的社会学、宗教学、文艺学、新闻学、人类学甚至自然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不仅是上述理论在内容上的综合,更是通过不同理论学说所共有的整体性特征反映出来。正如部分不同于整体却又处处反映出整体的属性,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反映着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逻辑。唯物史观的第一个前提便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下劳动对人的奴役;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及其无法自愈的病症,目的是探索使人摆脱资本关系束缚的途径;阶级斗争是被压迫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实现自身解放等等。因此,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以人类及其社会为现实基础,将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二是从整体的角度重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由不同理论学说构成,按照部分必然反映整体之属性的原则,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同样具有整体性。从整体性视角重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重释经典文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这项工作之所以迫切就在于长期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学科壁垒的确损害了组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本身的整体性特征。正如马克思通过批判普鲁东的政治经济学范畴和研究方法而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⑦当我们从整体性视角重释诸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及其手稿等经典著作便会发现,科学全面地阐发文本内容和基本理论绝对不是单一学科视角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渗透于其组成部分的理论学说之中,因而在研究与阐释基本理论时将整体性作为视角应该成为研究自觉。三是从整体的角度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整体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经典作家创发理论之方法的整体性。正如马克思对唯物史观作经典表述之前所提到的,唯物史观是“我所得到的、并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从唯物史观透析社会现实是马克思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然而,唯物史观作为对旧哲学的伟大变革不是通过纯粹思辨的方式而获得。相反,正是从利益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视角批判国家和市民社会才实现了经典作家本人世界观的重大转变。所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经典作家研究的总方法是在思辨与现实、价值与事实、哲学与经济学的相互建构中完成的,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探索同样根植于这种具有整体性的理论建构。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根源于作为创发理论之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所具有的整体性,还原这一方法也将进一步确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四是从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它所蕴含的学科多样性并不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学科的多样性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各个二级学科的协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建构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存在的去经济学趋势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在“改造”和“超越”的名义下对诸多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否定与篡改损害了经典理论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诚然,任何理论学说的产生有它深刻的现实根源,但是回避现实问题,提出违背马克思主义逻辑的理论是非马克思主义的。针对这种趋势和种种错误的理论思潮而重塑完整的理论结构就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在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支。

作者:赵培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