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的设计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从设计情感化的维度出发,结合国内外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的设计实例和包装设计理论文献,探究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用户体验和其未来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并对快递包装开启方式进行设计探索。
关键词: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用户体验
包装设计正在改善着大众的生活品质,这种改善有的体现在包装的外观设计方面,以提高大众审美;有的体现在包装的功能方面,如包装的开启方式等。随着网络购物日益盛行,快递包装也在不断改善与升级。据笔者调查统计,平均每人至少三天拆封一个快递包裹,且用户包裹拆封体验褒贬不一。为此,针对用户快递包装开启方式(拆封)的诉求,结合设计心理学的情感化设计和功能主义设计的思想,探索如何对快递包装设计进行合适的改良与再设计。
一、快递包装设计
与其开启方式快递包装设计,也称之为运输包装设计。运输包装设计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保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并便于装卸、储存保管和运输。由于运输包装不承担促销功能,因此在包装上只是为了便于流通过程的操作而标注上产品名、内容物、性质、数量、体积、放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快递包裹经过打包、运输、贮存、再送达到用户手中的过程,下一个阶段就是用户对快递包装进行拆封(开启方式)取物,这也是本文的探索重点。经对国内外电商平台相关快递包装的资料搜集和对网络购物用户的访谈调研,笔者总结出快递包裹的几种基本包装形式,以及密封方式和用户开启方式,具体如下:1.纸袋包装设计纸袋包装方式仅适用于质量较轻、厚度较薄的内装物,如文件类、衣服类等。密封方式是密封处设有双面背胶,粘合密封。用户在开启时,撕拉密封处上方预留的一次性防伪齿状虚线即可拆封。2.塑料袋包装设计此类型的包装方式适用于内装物质量较轻,且不因受压力影响而破损,如纺织品、衣服类等。但是这种包装方式已随着线上买家和卖家的用户体验和销售体验而逐渐被淘汰,反而此类包装目前配合其他包装形式相辅使用。此类的密封方式同纸袋包装方式双面背胶,粘合密封。用户开启方式为直接暴力撕开或是使用剪刀等开启工具辅助打开,因塑料材质没有纸质硬且自身有弹性,若用一次性防伪式开启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将会因撞击和摩擦导致包装破损,且用户在直接撕开过程中会造成包装变形等效果。3.瓦楞纸箱包装设计瓦楞纸箱因成本低廉、方便回收、质量较轻等便捷特点,成为运输包装形式的首选。内装物可因自己的体积大小、质量轻重而选择不同尺寸和厚度的瓦楞纸箱。随着快递包装设计的升级与完善,配合瓦楞纸箱的包装设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塑料袋配合瓦楞纸箱使用加强安全性,且增加防潮防水等功能;瓦楞纸箱内部的结构设计可减少缓冲附属物的使用,利于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等。关于瓦楞纸箱开合方式笔者经过大量收集和考察总结出以下几种:(1)摇盖插入式和摇盖双保险插入式摇盖插入式的开合方式常用于盘式纸盒,内装物大多是质量轻且体积较小的衣服类、纺织品类等。通常此类开合方式的快递包装箱都会搭配塑料袋作为二次密封外包装,开启方式为使用辅助工具打开包装袋,然后徒手直接摇盖开启,且此类包装可重复利用,如退货、储存等。(2)顶端对开式大部分的顶端对开方式都采用胶带反复粘合以确保密封性。适合此类的内装物种类较多,如家用电器类、生活用品类、食品类等。开启时要使用锐利的辅助工具划开胶带密封处。此类包装可拆开压平,利于回收利用。(3)罩盖式罩盖式基本都是以盘式纸盒为主,内装物多为化妆品类、衣物类、电子产品类等。此类开启方式的包装设计,基本也会像其他没有直接绝对密封的包装一样,搭配塑料袋作为二次密封使用,有的塑料包装袋有提手设计便于用户取货提携。此类包装直接开启,也可循环利用。(4)弹力绳捆绑式最近新出现一种设计,通过一个闭环的弹力绳套在罩盖式或摇盖插入式的包装设计外周,增加内容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内装物多为以上提及的质量较轻的日常用品类、衣物类和化妆品类。同以上两种配置一样,外面配有塑料袋子。开启方式是拆下弹力绳开启包装盒。(5)一次性防伪式此类开启方式大多应用在一般销售商品中,如药品、食物等。但随着用户对快递包裹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应用到了快递包装设计中,因此类包装设计打开后无法重复利用,既保证快递包装不被人打开等的常见问题,又能增加用户心理上的安全性。开启方式为直接撕拉开启出预留的开启点。
二、快递包装开启方式存在的问题
美国诺曼撰写的《设计心理学3——设计情感化》中提出设计可分为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反思行为设计等三个层次,同时提到三个层次与产品特性间的关系:本能层次的设计是产品(包装设计)的外观;行为层次的设计是产品使用的愉悦和效用;反思层次的设计是自我形象、个人的满足、记忆等。同理,应用在快递包装设计开启方式的设计探索中,无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深入了解用户对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的期待与诉求,笔者利用三种层级设计对部分用户进行深入的访谈调研,总结为以下几点:1.难寻开启处当用户收到快递包裹时,第一反应是找到开启处。但据调研了解,大多数用户不能在1~2秒内找到开启处,然后就放弃正规开箱路径,直接暴力撕开包装。如采用胶带密封的包装箱,本可以找到胶带断接处再顺势撕开,但因用户的心理拆箱时间较短,不能用充足的时间开启,就利用辅助工具划开等方式。在本能设计层面来说,开启处的视觉设计(外观)不够明显、合理、美观。2.开启方式体验不佳目前除了一次性防伪式的包装开启方式,大部分用户都采用暴力拆封和借用辅助工具拆封。但是用户对这两种开启方式的反应都不太好,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暴力拆封对于力气较小的女性用户有难度,且包装被不规则撕毁后不能再利用;另一方面采用辅助工具拆封多有不便。如,剪刀等辅助工具不在身旁就无法打开快递包装,又因辅助工具多是尖锐锋利,所以有时会使用户受伤。从行为设计层面来讲,整个快递包装的开启过程不够愉悦且没有高效。3.期待更便于拆箱的开启方式在调研中,除了用户对快递包装开启方式的诉求外,用户同时也提出期待有一种包装开启方式可以便于徒手拆封且能保护内装物的安全。从反思层面来讲,用户期待有更能满足他们体验需求的开启方式和美好的开启体验。
三、设计思考
要对现阶段的快递包装开启方式进行改良和再设计,就必须以用户情感需求为着力点,结合诺曼提出的设计情感化的三层次,分别从视觉开启引导、设置开启方向和开启处所在位置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1.利用文字进行开启引导据笔者的资料总结和分析,发现用户在开启包装的第一步就有痛点。比如,不知如何正确打开包装、难寻开启处等。因此,笔者利用情感设计中的本能层次设计探索性地改良快递包装中的开启引导。比如,顺丰的文件快递袋右上角的开启处有“由此撕开”的字样和红色箭头作为指示,这种直接的文字视觉引导可以清晰地帮助用户了解如何高效拆封。与此同时,除了大众普遍认同的指示图案或图形,如虚线、箭头等,仅单纯的图案或图形可能增加识别难度,降低引导作用。所以,当思考如何在包装开启方式上最大化地发挥本能层次设计的作用时,首先应以用户准备开启包装的第一个念想为出发点,然后利用清晰易懂的文字和图形(图案)在适当位置给予提醒并给出清晰指引。比如,对于胶带粘合的瓦楞纸箱可以在箱体顶部开合的一面利用文字和箭头,标记胶带密封的终点(胶带断开处)。这样可以使用户在拆封快递包装的第一时间找到可操作点,并且可以徒手顺势撕拉胶带,避免了无辅助工具时束手无策的情况。2.合理设置开启方向与开启处的位置除了用户对于找寻开启处的需求以外,合适的开启方向和开启处的位置也不是影响用户拆封体验的重要因素。笔者对目前物流市场常出现的包装开启方向和开启处的位置进行总结分析,大部分都是从顶部开启,向上开合。这的确便于内装物的摆放和用户开启的行为路径,但事实上,不同品类的内装物需要不同的开启方向和重新设置开启处的位置。比如,奥利奥饼干的包装都是两端有锯齿形,用户大部分从一头开启,横向抽拉式取物。因为奥利奥饼干基本都是圆形且形状相同,如果顶部取物会比横向抽拉式取物可能更多次出现一次取多的现象。而且包装两端的锯齿结构一方面可以方便开启,另一方面给习惯用左手或右手开启物品的用户多种选择方式。这种提高用户使用愉悦感和高效用的开启设计,体现了行为层次设计的重要性。笔者以用户愉悦感和高效用为基点,充分考虑用户拆封快递包装的情感需求,利用设计情感化中行为层次设计对开启方向和开启处的位置进行探索研究。首先,关于开启方向基本概括为向上方,或垂直四周向左右两侧。对于独立个体且形状有差异的内装物适合对包装进行向上对开或摇盖开启等,如酒类或多种不同种类的内装物聚集包装等。而对于包装形状相同的内装物,如电子设备(外包装都是矩形)、书籍等,包装的开启方式适合垂直四周向左右开启,便于侧面取出。其次,关于开启处所在的位置。笔者提出开启处位置除了顶部,还可以在包装箱体垂直四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亚马逊的快递包装有顶端对开外和在摇盖式箱体的垂直四周正侧面设置一次性防伪式密封两种。尽管可以方便用户徒手开启,但是其它两面却并不是密封状态,在运输中箱体受到挤压会出现较大缝隙,影响内装物安全性。因此笔者提出在箱体四周的上半部分同时设置一次性防伪式开启结构,在方便用户徒手开启包装的同时,提高内装物的运输安全。对于同样的结构,设置在箱体垂直四周的下半部,则适用于大型且质量较重的内装物,如家电类、艺术品等。用户在箱体四周下半部分开启后,抬走上半部分的包装箱,然后便于把内装物以较低高度移出包装箱。这种根据内装物种类选择开启方向和设置开启处位置的设计,利于用户开启行为的高效和愉悦感。基于笔者以上提出的改良方案,在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物流运输过程中,快递包装的形式会根据不同的运输载体而不断改良。快递包装的开启方式也会在充分考虑到本能层次设计和行为层次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用户在开启包装的反思层次的设计。这给包装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一个重要探索方向和挑战。
作者:蒋佳鸿 单位:为亚马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