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手段,与文化息息相关。讲话者表达话语的同时,也在传递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听话者如果仅凭话语的字面意义来领会,可能会造成不恰当的理解和语用失误,造成交际尴尬甚至失败。总之,成功的交际不仅建立在讲话者和听话者共通的语言基础上,而且也建立在互相的文化认知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多个重要因素,包括文化意识、话语语境、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语用失误;语用能力
1引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语言研究者或语言学习者应该注重把二者结合起来。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两种相互关系,即:文化中的语言和语言中的文化。语言反映文化,文化限制着语言的使用。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遵从一定的语用原则,否则会因个人背景和其他诸多潜在因素而导致语用失误的产生。一个成功的交际者,在拥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及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
2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1983年,J.Thomas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明确了语用失误的理论框架。1996年,G.Kasper在《语际语用学》中对语用失误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在中国,黄次栋、何自然继承了J.Thomas的理论观点,着重研究汉语和英语语用的异同。1997年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它与语言错误不同,语言错误与语言本身有关,它主要反映出对语言知识掌握不当,而语用失误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关,它反映的是对语言之外但又与语言运用密不可分的各种因素把握不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通常使用同一门语言进行交流,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等也会让人们对词汇、措辞、语气、方式等有不同的选择。如果说话者的意图不能恰当地被听话者所理解,那么交际必然失败。根据J.Thomas的理论框架,语用失误分为两个方面: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主要指的是语音、词汇、语序等的不恰当使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主要是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十分强调社交,通常指在社交场合交际双方依据各自的文化价值取向而忽略了对方的文化价值取向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行为,属于社交规则运用不恰当。
3文化意识的培养
首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语言蕴含文化,而同时,不同的文化造就了多元丰富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人身上的文化特征会通过其个性和经验显现出来,这种特征包括自身的民族身份、宗教信仰、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习俗、性别、认知能力,甚至是所生活的地域等。说话者在交际中体现出对听话者文化的了解,可使听话者有受尊重的感觉。其次,尊重语言的选择及使用。全球化的今天,各地人们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具备跨文化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人们的表达方式、交际模式、词语的使用、句型话语的选择等等,各不相同。对同一门语言的选择及使用,差别亦明显。在交际时,需要适时换位思考,并且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和层面来看待和理解话语。最后,尊重自我身份认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必然有着不同的形成并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信念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等。说话者对于听话者可能会做出一系列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可能与听话者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合。交际双方应尽量避免敏感的或冒犯性的话语,这样,对话双方才能舒适和放松,并且实现交际双方的互明,使得交际顺利进行。
4语境意识的培养“语境”的概念
最初是由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来的,他指出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非语言性语境,即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话语的理解与语境不可分离。说话者直接表达的情况下,听话者很容易接受到话语的意思,交际毫无障碍。然而,在很多场合下,人们的交际更为复杂,涉及很多层面的东西,表达也会倾向于非直接化,这就需要听话者充分考虑语境。1979年,EdwardHall指出语境传递多个话语意思。信息传递者的真正意思很可能不在词句中体现,而蕴含在语境之中,信息接受者需要一定的解读甚至推理。只有仔细分析和充分考虑语境,才能有效避免在交际中可能出现的误解。语境交际可分为高语境交际(HCC)和低语境交际(LCC)。HCC的典型国家有日本、中国等,其特点为话语意思较为含蓄,没有直接显露在语言本身中;LCC的代表则是美国、德国以及奥地利等北欧国家,其特点为话语意思较为直接、体现在语言本身中。高语境交际者喜欢运用间接的表达和非言语编码,多为暗码信息。相反,低语境交际者的话语通常是明示的,有较多的言语编码,倾向于运用直接的词语。2006年窦卫霖对StellaTing-Toomey关于语境文化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并指出,在高语境文化中,说话者的言语行为来源于说话者当时所处的语境,他所表达的东西往往比他所说的东西要多,高语境文化的人很注重给他人面子,保持礼貌和委婉的态度,而低语境文化的交际者表现则恰恰相反。
5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根据AvramNoamChomsk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观点,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一个人在适当条件下对语言的特殊使用的语言表现。1972年,D.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并指出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使得交际者能运用词汇、语法结构、句型等;而语用能力则表明交际者能以合适的方式运用话语技巧。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可能;(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可行;(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际实现了。(谢元才,2006)1983年,J.Thomas认为语用能力由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构成。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只有语言使用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资源之后,他们才能得体地使用语法规则来遣词造句,并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听话人理解,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意图。社交语用能力与社会价值、信仰等文化因素相关,指在社交情景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能力,是更高一级的能力。何自然认为,不管怎样区分,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何自然,1997)
6结语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或是没有文化的语言。不了解文化,就不可能充分了解语言,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话双方由于成长背景不同,会不自觉或不自知地以自身所熟悉的传统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解读对方的话语,忽略了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造成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分认识并熟知避免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培养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海英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