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媒体老年媒介形象的建构范文

媒体老年媒介形象的建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媒体老年媒介形象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媒体老年媒介形象的建构

《科技传播杂志》2014年第十八期

1老年人弱势传播的原因探析

一方面与社会对老年人消极的刻板印象有关。由于自然生理、心理的衰老,老年人行动迟缓、多病、固执、困惑甚至丑陋、无助、糊涂等客观原因,媒体老年人的报道往往负面新闻占主导,消极形象居多,尤其是经济状况不佳的老年女性尤甚。这种现象就是李普曼所描述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称“固定成见”,是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认知策略,指人们对环境中生活的某一类人或事物会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成见系统一旦固定下来,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受到支持这一系统的事实的吸引,对于和它相抵触的事实则会视而不见。”[6]媒体记者会据此形成模式化的报道,最终导致“一种不能证明是更真实的意见对一种意见的控制”。随着“银发浪潮”的袭来,媒体对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紧缺、养老金不足等问题不恰当的报道,也降低了社会对老年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与媒介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度不高有关。一般认为,媒介产品消费过程中,老年人消费不足。青壮年是媒介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都有限,从经济效益出发,媒介的关注重点当然不在老年群体。导致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影视剧,对老年生活或政策服务的关注度都较低。而有些老年负面新闻的报道也不排除媒体出于夺人眼球的经济目的。其次,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老年人的话语权缺失。从媒介从业人员构成看,各部门尤其新媒体行业很少有老年人,导致老年人话语表达权缺失甚至集体失语,其合法权益易被忽视,成为数字媒体时代的“难民”。老年人处于被描述、被评价、被书写的边缘化的状态,媒体社会公器的作用发挥不够。

2构建积极健康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的路径

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奉献了青春和热血,他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是社会的财富而非累赘。家家都有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龄化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老年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改变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大众媒体须以优秀的作品引领社会尊老爱老的风尚,形成浓厚的尊重和关爱老年人的舆论氛围,传递友善、慈爱、睿智、明理、独立的积极的老年群体形象,让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具体路径,一是加大对老年人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媒介简短的消息报道内容显得单薄,不像人物通讯、深度报道或人物专访等体裁更能呈现报道对象的全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像杨善洲、龚全珍老人等感动中国的人物的报道,传播了正能量,影响效果非常好,但普普通通的老年人的报道还太少。主流媒体要精心策划,舍得拿出更多的版面和播出时间去展现老年人的风采,体现该群体真实的存在样态。二是涉及老年事件的报道要注意方式角度,不要炒作负面新闻。诸如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表达的主题是好的,但由于受众的逆反心理,实际上可能增加了人们互助的惧怕感。

实际上社会现实中“不敢扶”的个案绝对不会超过10%,只是因为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把这些事情放大了,对诚信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相反,媒体报道沈阳老翁下雪天被骑电动车的小伙撞到,他的那句“孩子,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成为2013年最感人语句之一。媒体要通过新闻评论讲明事理,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正确看待老年人家庭日常生活、劳动职业生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些表现,体现人文关怀,形成亲近老人、关爱老人的正确舆论导向。三是加强老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制作更多适合老年人欣赏的影视剧产品,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从媒介消费看,老年群体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其实不然。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受众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回归家庭后,社会交际明显减少,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是大众传播时代最大的受众群,对媒介的接触频率和依赖度都较高。所以,丰富老年文化产品不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是媒体很大的市场机会。四是适当增加老年人公益广告的投放,多办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公益文艺节目。尤其是主流媒体应率先垂范,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五是提高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如上所述,传统媒介环境下,老年媒介形象有弱化现象,而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覆盖面越来越广的环境下,老年群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帮助他们参与“数字化生存”,不仅有利于老年群体智慧优势的发挥,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积极形象。

作者:孙士生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