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探讨范文

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服务模式探讨

《军事历史》2017年第3期

[摘要]构建区域性军事训练伤监控反馈系统,加强训练伤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做好部队转送伤病员的收治工作,建立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能够提高卫勤保障质量,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生率,实现军队医院与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协调发展。

[关键词]军队医院;区域性;军事训练伤;一体化服务

紧紧围绕能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军队卫生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资源优势,与部队卫勤力量合作,探索并实践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

1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的概念和建设任务

1.1概念

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是以军队医院为中心,以区域性部队为范围,加强与部队卫勤力量密切合作,实现卫生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军事训练伤预防治疗一体化的工作,建立军事训练伤预防、临床、教学、科研平台,提升区域性军队卫勤综合保障能力的模式。

1.2建设任务

充分发挥军队医院的资源优势,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医院与区域性部队卫勤力量有机结合,加强对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做到防治结合,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生率、致残率,提高部队参训率和训练质量,有力推动部队卫生工作与医院建设协调发展。

2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背景、特征和问题

2.1背景

2000年1月,我军正式启动三军联勤保障体制,优化后勤资源配置,理顺保障关系。2013年8月,我军开始实行联勤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12月,全军部队卫勤保障模式改革工作会议对试点成果进行系统总结[1]。服务部队、保障打赢是军队医院以及部队基层卫生机构的共同职责[2]。这些都为开展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2.2特征

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有以下四个特征[3]:一是根据各级职能任务分工,部队基层卫生机构以训练伤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医院以训练伤治疗为主,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并举,联合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健康促进、健康保护、基本防治工作。二是以医院为依托,以区域内部队卫生机构为基础,实现卫勤力量集约使用,医院与部队基层机构卫生人员双向交流,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强化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协调指挥职能。三是按照联建共管、统筹使用、成果共享的原则,科学配置医院和体系部队的卫生资源,建立救治绿色通道,启用联合诊疗团队服务新模式,联合开展军事训练伤的科研工作,承担军事训练医学相关课题,并将科研成果向提高部队战斗力转化,服务于部队。四是依托军队自有网络,推动医院与部队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医院与部队间的军事训练伤数据上报、网上预约、远程会诊、健康教育咨询、科研教学、心理服务等工作。

2.3问题

虽然军队医院为部队服务和部队卫勤力量都得到长足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在军事训练伤防治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医院对军事训练伤防治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将医院卫勤保障与部队军事训练紧密结合,只是局限于为部队提供常规医疗保障服务;二是大部分医院缺乏军事训练医学高层次人才,缺乏军事训练伤研究、防治等工作发展后劲,未能建立训练伤预防、临床、教学、科研平台;三是医院与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尚未能实现协调一致的共同发展,部队卫勤力量相对薄弱[4];四是部队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军事训练管理机构协作关系不紧密,参与制定军事训练计划的积极性不高,作用不强,出现训防分离现象,难以科学有效开展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五是部队基层卫生人员短缺,缺乏军事训练伤防治的技术人才,技术水平比较薄弱[5];六是军队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在军事训练伤防治上都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院内、轻院外的认识误区。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并实践军事训练伤防治功能一体化服务保障模式,实现军队医院与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协调发展,加强对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降低训练伤病的发生率,维护和促进部队官兵健康,提高部队参训率和训练质量。

3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服务一体化保障模式内容

3.1构建区域性军事训练伤监控反馈系统

3.1.1医院建立区域性军事训练伤监测干预中心

医院利用军队现有网络,搭设数据库,组建军事训练伤监测干预中心,牵头建立部队旅团卫生队参加的“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监控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掌握区域性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探索不同兵种军事训练伤发生规律,积极研究防治措施,督导部队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减少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3.1.2部队设立军事训练伤监测哨点

部队旅团卫生队建立监测哨点,设置专职军医,负责本单位参训官兵军事训练伤健康咨询、诊疗、监督管理,建立参训官兵训练伤防治档案,并通过“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监控网”将数据上报医院军事训练伤监测干预中心。

3.1.3实现军事训练伤信息互联互通

医院区域性军事训练伤监测干预中心利用军队网络与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实现互联互通,上报区域性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及相关信息。遇有疑难复杂病例进行远程会诊,指导治疗、康复。

3.2加强军事训练伤防控指导与技术帮带

3.2.1加强训练伤防治理论指导

医院针对部队军事训练的计划、内容、形式,组织相关专家主编不同兵种军事训练伤防治知识问答手册下发基层部队,指导部队科学施训,官兵科学参训,提高军事训练伤的整体防治水平。

3.2.2组织军事训练伤防治健康教育

医院开设“军事训练伤防治医学网站”,对部队官兵进行远程训练伤防治教育咨询。通过编印分发训练伤防治手册、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家深入部队等方式,为广大参训官兵提供实用管用的健康知识。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开设军事训练伤防治教育网页,定期更新充实内容,开展网上健康教育。

3.2.3培养基层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骨干

医院定期举办“区域性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骨干培训班”,对部队卫勤人员和营连训练骨干进行训练伤防护轮训,通过专家讲授训练伤防治知识,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训练骨干军事训练伤防治能力,降低训练伤发生率,保护官兵身心健康,使训练伤的预防成为基层官兵自觉行动。

3.2.4开展军事训练伤防治技术帮带

部队每年选派1~2名卫生骨干到医院相关科室进修。医院对进修人员选配并指定责任心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骨干带教,按照规定给予处方权,参加业务值班。医院定期派出高年资专家技术人员,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护理示教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

3.2.5积极开展军事训练伤联防联控

医院监测干预中心与部队监测哨点,每年开展2次以上联合周边地区卫生及流行病学调查;部队监测哨点定期将训练计划上报医院监测干预中心,中心将针对参训部队训练计划、专业、内容制定训练伤防治方案,提出军事训练健康保护的措施办法,部队旅团卫生队实施现场指导和保障,必要时医院给予支援保障。对发生群体性军事训练伤的部队,医院训练伤监测干预中心及时派出处置人员,现场指导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

3.2.6大力开展军事训练安全训练医院结合部队训练演练安排,在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指导下,集中开展安全防护技能、安全操作技能、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训练演练。开展集中训练每年不少于1次,提高官兵防范事故的能力和素质,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3.3做好部队转送伤病员收治

3.3.1部队上报后送伤员

部队旅团卫生队接诊参训官兵时,按照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初步诊治,对符合诊断标准的通过哨点“军事伤防治监控网”上报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与医院联系实施后送。对于疑似伤员可利用“区域性信息协同平台”向医院监测干预中心提出预约会诊申请,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明确诊断结果,提出诊疗计划和处置意见。

3.3.2建立救治绿色通道

部队训练伤患者到达医院后,医院派专人负责,在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治疗全程医疗服务开启绿色通道,使伤病员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3.3.3启用联合诊疗团队服务新模式

医院相关专业的专家、专科经治医师和旅团卫生队军医密切合作,共同为伤病员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医院专家和专科经治医师主要负责伤病员门诊、住院期间的诊断、治疗工作,旅团卫生队军医主要负责军事训练伤的预防和院外伤病员的康复指导与训练。联合诊疗团队实行不间断全程优质医疗服务。

3.3.4医院建立军事训练伤防治专业病区

医院配套设置训练伤专业科室,实行集中收治、集中管理的模式,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把军事训练伤预防与治疗作为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建立军事训练伤预防、临床、教学、科研平台,提升团队建设与学术竞争力。

3.3.5强化院外伤病员康复指导

伤病员出院时由医院经治医师制定“康复运动处方”,作为伤病员返回部队后旅团卫生队军医康复训练的指导和伤病员适时适量参加军事训练的依据。

4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服务一体化保障初步应用

4.1召开体系部队卫生机构联席会议

为推进区域性军事训练伤防治一体化保障工作的开展,医院组织体系部队召开各级卫生机构负责人联席工作会议,充分发挥各级卫生机构作用,健全医院-体系部队一体化保障工作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科学的议事决策机制,确保一体化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

4.2深入部队进行防控技术指导

根据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医院组织专家编印训练伤防治手册下发部队,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技术指导、巡诊等方式,指导部队科学施训、官兵科学参训,着力解决部队训练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

4.3规范培训医院训练伤诊疗骨干

组织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举办的军事训练伤救治的远程授课,通过教学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等方式,不断提升医师诊治能力,使训练伤诊疗更加规范。

4.4建立危重训练伤员救治绿色通道

医院制定危重军事训练伤员救治方案和流程,使伤病员从训练场到医院无缝衔接。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硬件条件,落实各个环节,不断提高绿色通道质量,确保危重患者得到高效救治。

【参考文献】

[1]杨明.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2):1101-1103.

[2]任国荃.坚决贯彻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努力推动军队卫生工作创新发展[J].后勤学术,2013(10):4-8.

[3]陈勇,向月应.区域一体化部队卫生服务模式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3):236-237.

[4]向月应.军队医院区域性一体化卫勤保障探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01-603.

[5]曹野,刘成刚,王金生,等.依托军队医院的部队基层卫生干部培训与使用机制初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2):1136-1137.

作者:吴清华1;王军2;王玉乾1;曹慧1;郭治荣1;王篧1 单位:1.解放军第252医院医务处,2.解放军第252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