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台军事专题栏目本土化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军事透明度的不断提高,军事报道及军事栏目逐渐受到关注,观众对于军事报道已不单只追求简单的信息播报,有特色、有深度、有内涵的军事栏目更受欢迎。那么在众多军事栏目中,要如何凸显自己的特色,找准市场定位,让这档军事节目更接地气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厦门电视台的《军情全球眼》栏目为例,探讨军事专题节目的本土化制作。
关键词:军事节目 ;本土化 ;专题片
对台实践军事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但军事报道不同于普通的新闻报道,电视军事节目具有政治性、保密性、敏感性的特质,这些特殊性使电视军事节目散发出独有的“军味”,但同时也成为了制约电视军事节目发展瓶颈。军事报道的保密性强,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比较多,不但要确保不出现泄密,还要写得“隔行不隔山,隔情不隔理”。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对于军事知识有一定的专业积累。同时,随着军事报道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通俗易懂地解读军事知识也成为电视节目的一项。
(一)如何评价当下央视与各卫视军事节目的风格
以往,军事节目基本是央视独家垄断,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室》一直以区别于央视风格的军事栏目存在,但是自2012年深圳卫视以《决胜制高点》、《直播港澳台》等军事节目异军突起后,北京卫视、东南卫视、东方卫视等也加入阵营,纷纷上马军事新闻节目,卫视荧屏军事节目吹响集结号。从电视军事节目内容角度考虑,可以将电视军事节目归为以下几种(其中选择几档有代表性的节目作为参考):1.热点资讯类:CCTV-7《军事报道》、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2.深度解读类:中文国际频道CCTV-3《今日关注》、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3.纪实专题类:北京卫视《档案》、北京卫视《军情解码》;4.军迷装备类:军事农业频道CCTV-7《军旅文化大视野》。热点资讯类与深度解读类多以近期发生的军事、战事内容,国家防务建设,军队军备发展等报道或评论作为主要内容。
比如,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主要分析当今国际的最新军事动态,已经证实或未被证实的军事情报、经典战例……为军迷们展示国际海陆空动态,其收视率稳居凤凰卫视的七十个电视节目的前列。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军情观察室》充分挖掘香港作为亚洲最大的信息交流中心这一特点,一方面享受到得天独厚的自由信息空间和制作环境,另一方面节目制作成员也在大环境中对新闻信息筛选精益求精。[1]随后出现的深圳卫视几档军事节目也是运用到了地理位置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以明确的定位满足观众对于军事内容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卫视打造的几档王牌军事节目排播内容上互相呼应,各档节目在提供军事资讯和专题点评的深度、广度上略有不同,满足了军迷们的不同口味需求,这种大串联的形式,也成为深圳卫视军事节目的一大亮点。其次,在改革强军的新形势下,观众不单只寻求军事内容的简单播报,对军事节目的深度也提出了要求,一些纪实专题类的军事节目受到欢迎。
特别是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大主流媒体纷纷集中报道,对于这种主题宏大、资源有限,又经过反复打磨的“老内容”,既不能“老话重提”地“炒剩饭”,也不能与其他媒体“众口一词”而导致交叉重叠。像《军旅文化大视野》最终选择了“抗战记忆”这个鲜明的符号标识,依托摄影、歌曲和书画三种文化载体,制作了《胶片里的记忆》《音符里的记忆》《画卷里的记忆》三大单元共14期节目,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互依托、特质清晰又共成一体的系列节目布局,在当时抗战宣传热潮中独树一帜地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在众多军事节目中出色出彩,首先要根据自身特色对本栏目做一个明晰的定位,并发挥专长,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其次在内容风格上也要根据所在电视媒体的特点进行编排。
(二)不断创新,寻找自身特色
厦门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它背靠大陆,直面台湾海峡,与金门、台湾仅一水之隔。位于厦门东部的大嶝岛,昔日曾是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的前沿,也是祖国大陆离金门最近的地方。大嶝岛上的战地观光园原是1958年“8•23”炮战的主战场,这里坐落着一尊巨型军事广播喇叭,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时,为了对金门岛进行广播宣传而建立的。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厦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对台军事宣传中具有地理上的先天优势。2013年3月9日,厦门电视台《军情全球眼》栏目正式开播,每周六晚八点半在厦视二套播出,主要播报一周最新的环球和两岸军事资讯,特别是要立足海峡两岸,关注台海军事动态,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将目光瞄准正在发生的各类军事时事、军情动态,从专业化、军事化的角度为观众进行点评、解读,发表独到的见解。介绍最前沿的武器装备,解密著名战役、军事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等,打造一档具有深度,又为百姓看得懂的军事类新闻节目。栏目时长25分钟左右,常规节目以板块化形式出现,分为军情速览和深度解读。另外,特别节目以大通栏形式出现。《军情全球眼》从2013年3月开播以来,除有重大事件的专题策划外,平时节目一直以评点国际军事政治热点,漫话国内外先进武器装备为主。根据央视-索福瑞2014年度对厦门地区样本户的调查。总样本为200户566人,人口3435000人。调查结果显示,《军情全球眼》栏目的样本户类型中,以25-34岁样本为例,样本大多为高学历、高收入的、有稳定工作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根据2014年度,《军情全球眼》栏目组的匿名问卷调查来看,收看节目的样本大多数为本科及硕士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为主的35岁至45岁之间的中年男性。
二、地方台军事节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形势下的地方台军事节目现状
1.市场同质化节目竞争多
随着越来越多的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加入到军事类节目的制作中,军事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逐渐凸显。从71个城市2013年上半年与2012年全年电视军事类节目在不同频道组播出的栏目数量上看,中央级频道和市级频道中军事类节目数量有所减少,但在省级上星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中,在2013年上半年播出的军事类节目就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总和。可见,军事题材节目在省级频道中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卫视频道开始关注这类题材的节目。当涉及军事题材的专业内容时,中央级频道更容易得到观众认可。这主要是由于相比制播资源贫乏、频道权威性相对较弱的地面频道,中央级频道在这个专业领域更有“底气”说话。通过比较2011年1-5月各级频道电视军事节目收播份额,作为地面频道两大组成部分的省级非上星频道和市级频道,军事节目的播出时长占所有军事节目播出总时长的一半以上,收视时长仅占所有军事节目收视总时长的10%。而更具权威性、节目资源更充裕的中央级频道则以43.4%的播出份额得到观众电视军事节目82%的收视份额。[4]总结起来,《军情全球眼》这档军事栏目由于较晚进入军事电视节目的市场,在央视及各卫视名牌节目、名专栏已经吸纳固定收视群体的情况下,难以抢夺收视的“制高点”,加上周播节目本身很难短时间内培养起忠实粉丝,带动收视惯性,使得短期内收视结果并不理想。同时,地面频道受到经费、地区等因素的限制,很难长期请到名嘴、名家做客演播室,因此解读权威性打了折扣,这使得本来寻求听到权威解读的观众,会转而投向中央级军事节目的“怀抱”。
2.政策规范节目难有突破
2015年,新政要求涉军采访报道和信息,需经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批准,转载涉军信息要确保来源权威,用新华社通稿、国防科工单位和军队权威信息,同时对国际问题报道原则上用通稿,不得擅自评论,这使得栏目的选题范围大大受限,原有的常规节目中军情速览+热点解读的框架将面临解构和重组。
(二)发挥特长,找准地方特色
《军情全球眼》自2013年播出,迄今已有近四年,播出两百期。期间栏目组一直不断磨合,尝试最有利于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的形态。从2014年11月中旬的珠海航展特别节目开始,《军情全球眼》正式打破原有的军情速览、深度解读和军事大本营三大板块格局,以大话题“通栏”的板式播出。之后,我们在节假日或是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都采用版块打通的形式。
1.打破常规,寻找新角度
2014年11月22日-12月25日《珠海点兵系列节目》中的《珠海点兵之吉祥三宝上》单期市场份额达到11.28%,创历史新高。这期节目是《军情全球眼》栏目创新的一个典型体现。《珠海点兵》的系列,从11月22日开始播出,距离珠海航展结束已经有十几天时间了。全国各地电视台关于珠海航展的节目林林总总,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出差异化的节目?《军情全球眼》大胆创新,从当时最新最热的好莱坞电影《狂怒》入手,通过解读影片中历史上的坦克装备,和航展最新型的中国坦克相结合。同时,节目在嘉宾的甄选上也别有用心。前来做客演播室的嘉宾彭鹏,曾经在德国企业工作近10年,对各型装甲设备有着极其专业的认识和解读。角度的别致,嘉宾解读的到位,使得整档节目既有知识点,又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让人观后颇有收获。
2.因地制宜,探索新形态
前面我们提到,厦门大嶝岛曾是“8.23炮战”的主场地,这个地方现在也开发成了一片观光园,园区有着浓厚的军事文化。针对这一地区特色,栏目组在2015年春节期间策划了一期《百变战衣》的特别节目,寻找最适合厦门地区的迷彩服。栏目组用到了大嶝战地观光园内掩体、树林等诸多军事元素,组织军迷朋友参与现场迷彩服测试,邀请的嘉宾提供了十多套不同国家、年份的迷彩服。然后再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邀请嘉宾做客演播室参与深度讨论。整档节目看起来趣味性浓,知识点充分,起到了科普军事知识、发挥地区优势特色的作用。2015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另一档节目则以《军歌嘹亮》命名。栏目组深入部队基层,用平实的镜头语言解读军服、军歌等平时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军事题材。同时以军歌为载体,深挖各国军史文化趣闻,特别是解读一些熟为人知的著名军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大丰富了节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看性。
三、找准定位,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随着近年国内、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除中央级频道外,省级卫视在军事节目中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在内容上,电视军事类节目在多元化的需求和多重压力之下创新求变,不断改进。无论是单纯的军事报道节目,还是深入的军事评论节目,都紧扣时事热点,不仅仅局限在窄众和专业的军事领域。在形式上,很多军事节目的画面感都十分时尚、炫目,有些频道还运用3D技术打造立体演播厅,视觉效果给人以震撼、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大背景,小文章
在制作大历史题材的时候,很多编导会陷入一种迷茫的局面,历史事件如此纷繁复杂,历史背景如此恢弘巨大,要如何铺陈展开,继而吸引观众?如果只是老调重弹,把历史拎出来排序并不足以吸引眼球,以点带面,以小角度展开大格局,或许会是一种制作思路。2014年,全国各大卫视都掀起一阵甲午热潮,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将着眼点放在展现宏观历史背景,刻画甲午悲壮史实。但是,《军情全球眼》栏目组独辟蹊径,寻找这段大历史背景下不为人知的片段,推出《一个人的甲午》系列专题节目。节目共分为四集,分别是《罗星夕阳》、《名门望族》、《扬帆起航》和《老人与海》。四期节目平均市场份额达到4.27%,其中单一期节目市场份额6.47%。《一个人的甲午》系列专题的特色在于以“一个人的视角”为暗线,通过这个特殊的历史人物看到的、经历的甲午战争,以及他日后的种种反思,来探讨甲午战争的成与败。故事以福州马尾船政为起点,顺应时间脉络,讲诉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剥开不得不说的细节。切入点、观察角度的新颖,让节目在一开播就牢牢抓住受众眼球。其次,节目不刻板讲诉历史史实,更重人情味。本期节目《扬帆起航》以一个崭新的开场,即刚刚发生的打捞甲午战船为由头展开,在故事讲述上,与观众拉近时间距离。接着,节目中又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北洋水手身上的异国恋爱,娓娓道来那个年代年轻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这与观众拉近了情感距离。最后,节目谈到船政学子们留学英法的具体情况,采访了当地海军学院的专家学者,述说船政学子异国他乡求学之艰难,这与观众拉近了身份距离。
(二)贴热点,接地气
2015年《军情全球眼》采用虚拟演播室,在节目制作上风格更加多样,加入3D虚拟动画能够展示更多抽象细节。正是由于这一改版,节目大胆创新发挥自身优势。2015年是媒体的“抗战年”。《军情全球眼》没有沿用大而全的记录方式,而以地域性、接近性关联吸引受众。《福建抗战记忆》正是立足这样的一个出发点,讲述发生在福建的抗击日寇的战役,以及福建人参与的全国范围内的抗战。《福建抗战记忆》共分为两季播出,第一季《守土》从厦门沦陷开篇,以时间线为主轴,以参加70年前战斗的老红军、国民革命军、新四军等抗战老兵为历史讲述人,通过走访他们以及对福建抗战有特别研究的军史专家、党史研究人员,再现当年福建上下一心,团结抗战的历史画卷。第二季《足迹》以叙述抗战老兵在福建之外的战场浴血奋战为主题,讴歌福建子弟兵不仅保卫家乡,更为全国抗战做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节目策划上的创新,大大延展了节目的视角,也丰富了节目内涵。首先是主题上的地区贴近性。整个《福建抗战记忆》紧紧围绕“福建子弟兵”做文章。有福建籍抗战老兵,抗战将士遗属,也有和福建有密切关联的南侨机工,这些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的叙述,勾勒出一个个真情故事。无论是第一季中解密厦门抗战史上重大事件的《东本愿寺的火》,还是第二季中描述鲜为人知的福建籍中国空军将领的《长江上空的鹰》,每个故事都紧密把握和贴近“福建抗战记忆”这一主题。其次是视野上的维度开阔。《福建抗战记忆》在空间上,从空中到地面,从华东的南京、福州,到华中的武汉、长沙,再到大西南的腾冲、松山,地域跨度非常大,拓展了专题片的视野;在时间上,有关抗战记忆的追述涵盖了整个八年抗战甚至延伸到二十世纪初,极大丰富了专题片的视野,让观众对福建抗战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
(三)找准热点,契合旋律
就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片播出之后,2015年底栏目组开始对长征胜利80周年为核心的革命战争题材进行过分析和评估,认为这将是继抗战后,又一次全国性的大型革命历史纪念活动。经过几年的专题制作经验,我们认为热点要抢在别人前头做,才能提前抓住自己的独家题材。我们沿用之前的制作思路——本地化、小而精,来策划长征系列专题片,将其命名为《风展红旗》分上下两季,第一季《起点》、第二季《会师》。第一季《起点》以红军长征前在福建地区的活动及战斗经历为背景展开,讲述福建儿女为红军长征所作出的贡献。同时《风展红旗》第一季创新地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宣传活动进行外延,走出节目办活动,通过活动宣传节目。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批准下,《军情全球眼》栏目首次走出厦门,在龙岩长汀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这一活动,让我们的节目不仅打出知名度,同时也令《风展红旗》这一专题更有意义。我们注意到,近几年社会进一步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因此除了不断策划大题材,制作既有长度又有深度的专题节目,同时栏目组还挖掘身边的本地素材。2017年,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合作制作系列专题《鹭岛丰碑》,从厦门的97个红色遗址中踩点寻找52个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红色遗址,以重走遗址实地拍摄这一形式,对亲历红色岁月的见证人、研究者进行口述历史的抢救性记录报道,传承和保护鹭岛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弘扬厦门的红色文化。这档节目每周六在《厦视直播室》播出,选择这样的播出平台,是为了让普通观众能更好地了解厦门红色文化,科普红色知识。
四、结语
在改革强军的新形势下,军事文化建设作为弘扬传统、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仍然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深远的影响力。随着时展、科技变化、媒体创新,电视军事节目的发展也必然要符合时代需求,遵循电视传播规律,让观众更加乐于观看、容易接受。现在,许多军事节目在传播方向上从被动输出,转向主动出击,在制作风格上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地方台的军事栏目从自身媒体定位出发,挖掘地区优势,寻找适合的节目风格,节目内容接地气,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笔者根据自身所在的《军情全球眼》栏目特色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地方台军事节目的制作已由最初的“百家齐放”到逐渐走上精品化路线,单一的资讯推送不足以吸引观众,还需找准自己特色与定位。
(二)地方台的军事节目需因地制宜,贴近受众,多找准热点,契合主旋律,并从本地充分挖掘题材,用独家资源弥补播出平台上的缺陷,用更低更平的切入点和视角,创作“小人物大背景大事件”的节目,在创新中站稳脚跟,开拓收视市场。
(三)地方台的军事节目应多“回头看”。以季度或半年为节点,反观节目运行模式和成绩,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不足,扬长避短。利用地方台军事节目“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时根据受众需求和热点变换,深挖趋势向好的内容和素材,避免同质化竞争。
作者:詹昕娉;洪耘 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新闻中心专题部《军情全球眼》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