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产业园区提升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在规模上发展较快,但是在质量上不够理想,存在诸如产业集聚效应不佳、同质化严重、品牌推广不足、产城融合不够等问题。现阶段我国文创园区要从以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转型为以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应从政府职能转变、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自由竞争市场、品牌推广、行业协会、未来网上园区等多方面寻求提升发展。
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集聚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杭州市把文化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简称为文创产业,把文化产业园区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简称为文创园区。杭州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在2017年已达GDP的25%,这种发展成果离不开杭州市文创园区的发展。2005年杭州市第一个文创园区LOFT49在运河边正式诞生,此后,杭州的文创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目前为止,经认定的市级文创园区就有24家,市级文创楼宇35家,还有数个文创特色小镇。杭州文创园区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提升,经历了纯租房子的1.0时代、“租房+简单服务”的2.0时代、“租房+多项服务”的3.0时代、“租房+保姆式服务+举办创意大讲堂等各种公益性交流活动”的4.0时代。杭州文创园区一直在发展,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存在的不足问题也是突出的,诸如产业集聚效应不佳、同质化严重、品牌推广不足、产城融合不够等问题,文创园区以提升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任务还比较艰巨。
一、杭州市文创园区建设背景和发展现状
杭州文创园区的名称多样化,有“园”“谷”“基地”“实验区”“街区”“聚落”“联盟”“大厦”“城”“小镇”等称谓,如西溪创意园、西湖创意谷、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基地、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三里亭1737建筑设计聚落、467创意联盟、新传媒产业大厦、白马湖创意生态城、梦栖小镇等。杭州市文创园区的建设背景可分为三类:一是由工业遗存如工业老厂房、老仓库改造而成。如LOFT49、山南国际创意园、凤凰国际创意园、经纬国际创意园等均属于此类;二是由旧农居改造的园区,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中的柴家坞农居SOHO创意园和外桐坞艺术村等;三是新建的园区,如西溪创意园、江虹国际创意园、凤凰创意大厦、白马湖创意生态城等。文创园区的空间形态也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工厂范围大小的封闭区域,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成的园区大多如此,这是最早的文创园区形态;二是一栋或多栋新建楼宇,如文创楼宇和新建园区;三是范围较大的开放区域,如白马湖创意城、文创特色小镇、创意街区等。按投资主体可分两类:一是由政府投资改建或新建的文创园区,由政府直接或间接运营管理;二是民营(集体或个人)投资改建的文创园区,由集体或个人运营管理。其中政府投资的文创园区占绝大部分。民营园区的投资主体又分两种:一是集体投资,由一些国企改制后属于集体的老厂房改造而成;二是个人投资,个人承包一个废旧厂房,进行装修、出租,相当于二房东,使用权和运营管理都属于私人。投资主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特色,政府投资的文创园区资本实力雄厚,大多条件好、规模大,如杭州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西溪创意园被定位为高端园区;民营园区相对规模小、条件较差;政府主导园区提供免租金等优惠条件,入驻条件要求相对较高,民营园区入驻门槛相对低,管理也相对灵活。文创园区依托的资源优势大体有三类:一是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如创意良渚基地、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分别依托良渚文化遗址、南宋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二是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如之江文化创意园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的人才资源优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依托下沙大学城的高校资源;三是依托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西溪创意园分别依托白马湖、西溪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文创园区的地理位置也大体有三类:一是位于市区或主城区的,这类园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二是位于郊区的;三是位于远郊或所辖县区的。郊区或郊县的园区大多占地面积较大,以“城”“小镇”“基地”命名的园区大多在郊区。位于主城区的园区通常企业入驻率较高,甚至场地难求,而郊区或郊县的园区大多存在高低不等的空置率。
二、杭州市文创园区存在的不足问题
近年来杭州市文创园区基本都已进入提供“租房+各类增值服务”的3.0甚至4.0时代,注重空间环境打造,为企业创造良好办公环境和管理服务,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财税咨询、知识产权咨询、科研成果转化和后勤保障等多种服务。按照文创园区生命周期理论,文创园区有形成、发展、成熟、停滞和衰蜕等五个阶段。[1]杭州市文创园区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结构合理、规模数量稳定的成熟阶段。杭州市文创园区在规模上飞速发展,但是建设时间都不是很长,最长十二三年,短则二三年,在质量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问题。
1.品牌推广不够。杭州市的文创园区只有极少数如白马湖创意生态城和江虹国际创意园等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经纬国际创意园、艺创小镇等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其余的不少园区在网上搜索只能搜到寥寥数条信息而已。比如在网上搜“中国演艺谷”,只能找到2014年刚开谷时的若干条信息。文创园区的品牌推广还很不够。
2.集聚效应不佳,未能形成产业链。有研究指出,从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看,产业园区确实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带动着区域整体实力提升。但是产业地产开发及运营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企业和运营商的经验不足,加之在开发过程中会面临地方政府的干预,容易出现过度追求税收、缺乏对园区系统科学的专业规划、吸引追求低成本和低税收的产业进驻,容易引发区域集聚效应差、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忽视构建产业环境、配套不平衡、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2]文创园区同样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中介机构的作用未能完全发挥,集聚效应不明显,导致文创园区进驻的企业之间缺乏内在关联,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得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成为空有其名的地理空间,而非产业高度集聚,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经济组织。
3.产业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数园区经营的模式,入驻的企业类型、提供的增值服务大同小异,没有形成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或是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
4.管理体制有待提升。目前从事文创园区管理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背景,对文创产业和文创人才的特点了解不够,管理效果有待提升。而且多采用科层式管理,不够灵活高效。
5.文创园区的商业模式有待提升。很多园区的商业模式还完全是租房收房租,盈利能力弱。地理位置好的园区企业入驻率很高,位置偏的园区入驻率不高,甚至亏损。很多园区还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生存。
6.产城融合有待加强。大多单个的文创园区和文创楼宇还比较封闭,与周边社区的融合较少,往往成为了“文化孤岛”。特色小镇相对于封闭式园区,实行开放式的生态式的发展,产城融合也相对好一些。上述这些问题是当下文创园区转型升级,实现从以规模为主的粗放式发展到以质量为主的内涵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杭州市文创园区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杭州文创园区的发展处在高速发展之后的冷思考阶段,需要突破发展瓶颈。需要解决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文创园区作为企业自身如何发展?如何错位发展解决同质化?二是作为文创产业的空间集聚地,如何打造产业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三是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城市服务提升?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政府和文创园区各司其职,做好各自的事情,实现文创园区从基础设施、空间环境等硬实力到管理体制、牌品推广、增值服务等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1.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园区管理体制。政府要尽快转变对文创园区的管理方式,由直接主导转变为间接管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政府的主导力对杭州文创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底,杭州市文创办成立,上面有杭州市文创产业指导委员会,与之相关的20多个部门是成员单位,下面13个区县(市)也成立相应级别的文创办,形成三级管理。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很多文创园区,再委派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成立“管委会”或类似组织形式来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在文创产业发展初期,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运用行政力量,建设、管理文创园区,让文创园区在规模上有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现阶段,政府要减弱行政力量,改变管理机制,实现管理灵活高效,减少资源浪费。改进政府园区的管理机制,改进不够灵活的科层式管理体制,尝试引入扁平化管理机制。政府园区应该下放给专门的运营管理企业,一起与民营园区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功能,形成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实现优胜劣汰,倒逼园区自我提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创园区,为民营资本创办的文创园区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扶持政策,提供更合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民营园区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文创园区的竞争中,充分发挥民营文创园区优势,繁荣文创园区市场。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创产业管理经验,比如美国政府主要在文化交流、对外宣传上发挥大作用,而不直接参与管理。美国实行“社会调节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是一种依靠社会力量调节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开放式管理体制。美国在中央没有正规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一般也没有,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垂直系统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美国政府不设版权产业的管理机构。英国政府也是不直接参与创意产业的管理,奉行“一臂之距”的管理原则,即委托非政府公共机构作为中介来管理,这些中介机构由处于中立地位的专家组成,负责向政府提供政策咨询、负责文化拨款的具体分配和评估,协助政府制定并具体实施相关政策,这些中介结构虽然受政府委托,但是能够独立履行职能。国外发达国家的文创产业管理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
2.成立文创园区行业协会。参照欧美国家的文创产业发展经验,行业协会在文创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杭州文创园区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实现园区差异化发展,形成依托各自优势的错位发展格局。政府下放部分权力给行业协会,培育协会对园区进行行业自律管理。在继续发挥街道、市文创办等管理部门作用的同时,逐渐加大行业协会的引导管理作用。
3.建立文创园区推广平台。有研究指出:“目前(浙江)省内的园区除了部分政府主导的园区拥有较大的宣传力度,大多文化创意园依靠业内口碑进行招商与传播,至少说明在品牌建设与品牌推广方面,省内的园区还有待加强。”[3]目前浙江省文化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很少,缺少文创园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导致文化产业各方主体信息流通不畅,品牌推广不充分,导致市场的调节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导致出现同质化倾向,未能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杭州文创园区宣传还很不够,文创园区的对外宣传和品牌推广很重要,应加强文创园区的品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互联网+文创园区的推广模式。建立文创园区网络推广平台,政府可以做一个专门的文创园区的网络推广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实现全媒体覆盖,专门推广文创园区。比如建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网,各文创园区详细信息,如园区规模、租金、增值服务、主导产业、入驻园区企业类别和数量,方便文创企业查看园区信息,针对自己的行业和经营状况选择适合的园区,自然形成产业链,避免同质化,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同时网站还要列出各文创园区的微信公众号,方便用户深入了解园区,同时及时园区的交流、展示、公益活动等,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得知园区活动信息,从而参与活动,促进产城融合。
4.加强园区软硬设施建设,构建创意环境。文创园区是文创企业和创意人才的空间集聚地,根据创意人才注重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水平较高的特点,打造更适合创意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创意空间。让空间环境更优美,更有创意想象。不断提升物理空间与个性化发展;打造足量的硬件配套与公共空间。建设适合创意人才工作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如生活、娱乐、健身、交流、社交等设施和平台。
5.创新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全面而高效的服务,所谓“服务无止境”,有很多内容需要琢磨,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软实力就是细节。”服务做到更细处,方能体现出品质,不断创新增值服务项目。一方面,为文创企业提供的服务。作为园区的投资管理方,既承担基本的物业管家功能,又需完善园区的增值服务功能。民营园区可以发挥管理上的灵活优势和服务优势,实现竞争力的提升,尤其要发展为企业品牌推广的服务。另一方面,为文创人才提供的服务,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分享和社交等活动和平台。
6.打造园区主导产业特色,形成园区产业链。每个文创园区要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这样才能发挥集聚效应。有研究指出文创园区的下一阶段实际上是产业链的形成,这种产业链,可能是与区域内与行业相关的整体产业链打造,也可能是与园区自身融合相通的产业链形成,这才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创意园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园区在推进这个过程中需要真正地将上下游的产业结合起来。园区物理空间的改造、增值配套服务的提升,新经济增长点的开拓,均服务于一个终极目标,即创意产业的产业联通与产业链造。[4]启动老园区“二次提升”计划,大力提升文创园区质量,改进园区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构建园区产业链。
7.创新商业模式。文创园区自身发展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入驻,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园区的增多,竞争日益增强,那么园区就面临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如何提升盈利能力的问题。目前园区的收入有“三三三”式,三分之一的收益为房租和物业费,三分之一通过为园区企业提供商务服务获得,另外三分之一则来自投资、参股、合作,分享部分入驻企业的成长溢价。对于政府投资或者政府合作运营的园区来说,也有一种“三三三”的提法,三分之一来自租金,三分之一来自税收,剩下的三分之一来自运营服务。园区的商业模式还可以继续拓展和创新。
8.注重互联网化发展,发展网上园区。文创园区转型升级离不开“互联网+”,需要互联网数字化发展,文创园区要建立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要建设网络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不仅实体文创园区需要实现互联网数字化发展,而且互联网上的虚拟园区可能成为园区未来发展的趋势。建立网上园区可能是拓展文创园区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文创园区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剑飞.文化产业园区生命周期研究——基于中韩园区的对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转引自陈娴颖.中国文化产业园区治理模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余伟忠.浙江文化创意园区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4]余伟忠.浙江文化创意园区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作者:俞香云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