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和学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篇,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他的散文先后成集的有《踪迹》(诗文集)、《背影》、《你我》等,对于“五四”以后以及当代的散文作家几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朱自清的作品具体论述其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朱自清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和学者。其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颇具特色,并体现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朱自清的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下面我将结合朱自清的散文具体分析其艺术特点。
一.漂亮的构思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朱自清的散文一大艺术特点在于其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例如:《春》这篇短小的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和创造力。作品先写对春天的盼望,其次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地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光图,最后,从春天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春天中人们的活动的描写: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是的希望。《春》好一幅迎春图,作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春天的赞颂。一句朴实而似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这一“画龙点睛”之句,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又有最神奇的功力,有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
二.抒情的艺术
朱自清善于信手拈来司空见惯的景物,大量使用贴切新鲜的比喻,写到文章里,用活了,见新了。例如:《绿》中的比喻有二十个之多。如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言其大,言其醉人,言其奇异。又把梅雨潭的绿比作一块融化了的蔚蓝的天,突出其鲜润。写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写出亭子凌空欲飞的气贯长虹之美感。文中还用博喻的手法,多角度、多侧面显示绿的特征,“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从视觉、触觉、感觉等几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绿的柔美、明亮、软嫩、纯净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画面感。
三.语言的艺术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其语言风格在早期、中期及后期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绚烂华美,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十分注重语言的创辞炼字,努力以生动传神的语言创造出诗的意境;后期的议论说理或叙事抒情为主的作品(包括《背影》、《给亡妇》等),风格朴素无华,平易自然,但并不排除着意经营。朱自清散文之所以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同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吸取西方语言及句式,提炼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自然朴实的散文语言分不开的。例如:在散文《春》里有这样一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在“园子里”“田野里”后面都加上逗号,形成短句,“瞧去”放在瞧的对象之后,也用逗号断开,再用“一大片一大片”的重叠表现,把“满是的”放在最后,这样,通过句中词序的倒装,对“满是的”起了强调的作用,是欧化句法。因此,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非常值得品味的。
参考文献
1.唐艳玲.精巧、朴实、清丽———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分析[J].鸭绿江月刊,2016(1).
2.周晓庆.清新隽永•恬淡抒情--浅析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J].赤子(上中旬),2015(1):45-45.
3.高友泽.以《荷塘月色》为例看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J].好家长,2014(51).
4.郭淑芳.意境美和动态美———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浅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Z1):94-
作者:李兰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