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汽车产业升级的多重模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2014年第五期
我国产业升级的模式包括核心技术引擎模式、服务型制造模式和区域整合发展模式在内的,融“技术—服务—管理”于一体的多种模式。
(一)核心技术引擎模式我国汽车产业的微观主体包括国有汽车企业、合资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几种形式,且大部分的国有汽车企业都与国外著名汽车公司进行合资。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比较薄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大部分汽车企业集团仍以委托开发、联合开发为主,部分合资企业甚至形成了依靠外方合作者不断输入新车型来开展国内竞争的模式。自主品牌汽车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支撑,规模偏小、国际竞争力不强,没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事实证明,无论合资汽车企业还是民营汽车企业,必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层级,因此汽车产业升级首先是技术升级,以自主创新的方式掌握核心技术是汽车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技术的先进性引领汽车产业升级的方向。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即构建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体系、核心技术标准体系和核心技术组织体系。1.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共性技术是核心技术的基础,是产业升级的前提,因此首先需要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从底特律、斯图加特等成功案例来看,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构建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具有集聚优势资源,引领汽车产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优势。我国汽车产业可以依托产业集群形成若干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共性技术平台,在进一步减少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加速核心技术创新的进程。地方性和全国性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协调资源的配置,并且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这个核心技术共性平台的良好运营。有效的运营机制包括:(1)合作机制。企业、产业集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合作,如合同契约方式、项目合作方式、研发联合体和技术公司等。合作的基本动因在于知识的稀缺性和互补性,这也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2)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成果具有外部经济性,为了更好地保障创新者的合法利益及其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必须存在,但是这种保护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当和有限的范围之内,以利于创新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扩散和推广,从而产生协同效应。(3)激励机制。寻找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从而确定有利于集体创新的激励因素,以合理的激励机制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创新行为不断加强,最终保证完成核心技术的创新。(4)知识共享机制。不同创新主体合作的主要动因是他们之间存在着知识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会带来各方知识储备的增长,这种知识的增长需要通过表现为契约或习俗等方式的知识共享机制来保证和实现。(5)利益分配机制。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完成创新成果,共同享受创新成果,但由于各方创新主体的贡献大小有差异,需要有多方共同认可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这个创新体系得以永续运营。2.核心技术标准体系。汽车企业在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同时,应进一步建设并完善现有的汽车技术标准体系,从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到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安全和环境标准等方面逐一完善。在此基础上构建全国汽车标准体系管理平台,为汽车企业或相关组织和个人提供标准查询、标准信息服务和标准培训等增值服务,从社会化服务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体系。从能源动力的角度可以把汽车行业核心技术标准分为两类:燃油汽车核心技术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标准。燃油汽车核心技术标准已趋于成熟,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标准正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我国汽车企业在攻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同时,须重视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争取成为行业内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3.核心技术组织体系。共性核心技术通过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来完成,这类组织体系由汽车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组织所构成。从合作方的区域范围来划分,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三种:自我主导式、传统契约式和虚拟分布式。自我主导式,是以汽车企业或科研院所独立完成某一项或多项核心技术,与其他汽车企业或科研院所很少有在攻克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传统契约式,这种组织体系一般是由汽车企业及其合作方完成或者是由区域范围内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实行多方合作,以契约形式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虚拟分布式,从全球范围内以分布式创新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核心技术的研发。新能源汽车研发是全球汽车企业同时面对的难题,可以在供应商、消费者、科研院所、技术公司、高校、汽车企业、政府等组织和个人之间开展全面的分布式创新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创新资源,加快创新的速度和提高创新的效率。
(二)服务型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是一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制造业实现以核心实体产业为基础的服务业化。具体来说,是指制造企业通过整合有形实体产品与无形价值服务,提供“产品+服务”这一广义产品的价值形态,实现内部价值链及外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汽车制造业属于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具有产品结构复杂、产业链长的特点。同时,汽车制造业又是受顾客需求影响最为显著、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因此,通过实施服务型制造模式,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既是增强汽车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一先进制造模式中,包含了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和顾客效用服务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模块。1.生产性服务模块。汽车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就是汽车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据江静、刘志彪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不但能够促进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呈现与制造业相融合的趋势。汽车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的领域十分广阔,从汽车制造流程的角度可以将生产性服务分为三个阶段:上游的可行性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市场调研、风险投资等;中游的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法律咨询、汽车金融和汽车保险等。下游的汽车销售、汽车物流、汽车营销策划和汽车广告等。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直接的产品制造环节获得更好的发展环境,汽车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得以延长和丰富,从而拓展了企业创造价值的范围和空间。2.服务性生产模块。汽车产业的服务性生产是指伴随着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深化,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共同塑造竞争优势的关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将产品制造的某些非核心环节外包给专业化的制造商来完成;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制造服务供应商(如某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其他企业制造外包等提供服务性生产活动。服务性生产的发展,使得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投资风险和生产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汽车制造企业通过相互提供服务性生产,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化优势,协作完成技术复杂度更高、创新性更强的产品,并带动分散化制造资源的自发聚集,实现整体竞争力的增强。3.顾客效用服务模块。顾客效用服务主要是强调汽车产业的生产制造不再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而是以满足顾客效用为中心,从传统的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了解顾客。著名营销服务专家克里斯廷•格罗鲁斯指出,了解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终端用户、供应商和分销商)价值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多重模式研究内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向他们提供能够满足其价值生成过程的一套产品,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而了解顾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让顾客参与制造过程。因此,顾客通过各种方式对制造过程的全程参与,是汽车产业顾客效用服务的重要特征,也是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
(三)区域整合发展模式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律,作为规模经济显著的汽车产业尤其如此。我国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形成了诸多区域性的汽车产业集群,如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京津汽车产业集群、华中汽车产业集群、西南汽车产业集群等。在每一个区域性的汽车产业集群范围内,都集聚了众多汽车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服务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组织。通过科学管理,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汽车产业资源,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汽车产业的区域整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全方位的资源优化。在汽车产业集群区域范围内应实现产业组织、科技、资金、制度等资源的全方位优化。产业组织资源优化是指区域内的汽车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服务企业等汽车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尽量优化产品的市场细分,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的竞争;科技资源优化是指通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联合攻克某个技术或管理难题,实现协同创新;资金资源优化是指汽车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的过程中仅依赖企业自身积累或银行信贷等单一融资渠道还难以满足汽车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应多方面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包括让民间资本也能积极参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制度资源优化是指在国家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区域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2.产业轮动与区域轮动相协调。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或产业的区域集聚受到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交通运输、生产协作、市场需求、区位条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汽车产业的区域发展也不例外。因此,汽车产业的区域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汽车产业区域发展创造和优化条件。然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涉及诸多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单一发展汽车产业,这就需要处理好汽车产业发展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此外,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不受区域边界限制的,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跨省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将成为常态(如不久前北汽集团收购江西昌河汽车公司),因此区域汽车产业的资源整合有时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区域内部。3.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相结合。汽车产业升级区域整合发展模式的另一要点是在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手段上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正确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且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地方政府在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中无疑起着重要的管理者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应主要表现为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提供公共信息平台等服务,为汽车产业的资源优化整合创造良好环境,具体的资源整合过程则主要由汽车制造企业、汽车服务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市场主体依照市场规则通过商业化的运作来实现。
(四)汽车产业升级多重模式之间的协同由核心技术引擎模式、服务型制造模式和区域整合发展模式所构成的、融“技术—服务—管理”于一体的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多重模式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每一种升级模式各自的功能及其实现程度,而且取决于三种模式之间的协同。核心技术引擎模式和服务型制造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如前所述,先进技术,特别是普遍性、关键性的共性核心技术对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升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决定性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势必引起生产组织变革。服务型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汽车生产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服务于技术进步,与核心技术引擎模式相匹配。然而服务型制造模式对于核心技术引擎模式的作用并非只是被动适应,也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包含了改善和丰富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的内容,而服务性生产和顾客效用服务则可以通过顾客参与更好地传递市场需求,使技术创新的方向、内容和结构更为合理,更有利可图,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区域整合发展模式的实质是通过管理创新来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英国学者克里斯托夫•弗里曼等人所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功劳,也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国家创新系统是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在这个系统中,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通过国家制度的安排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知识的创新、引进、扩散和应用,使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区域整合发展模式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要在汽车产业集聚地区建立一种区域性的“国家创新系统”,用以支撑核心技术引擎模式、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二、多重模式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
(一)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升级路径技术创新是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通过关键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合作,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重点研发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原始创新,二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三是集成创新。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实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是目前最可行的方式,而开放式创新是这种再创新方式的重要形式,可以在保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提高创新的绩效。如吉利通过开放式创新并购沃尔沃,从而在核心技术特别是安全性技术上取得很好的成果。我国汽车产业可以通过开放式技术创新的路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形成独立的研发平台,研发新能源汽车,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能力。
(二)价值增值的服务升级路径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大力推行服务型制造模式来推进服务升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利益相关企业的价值增值。具体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零部件企业的生产性服务的完善,二是把部分非核心的制造环节外包,三是把顾客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起点,通过深层次地满足顾客需求来实现价值增值,让更多顾客参与到产品的研究中来。
(三)区域平台构建的管理升级路径在区域范围内构建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汽车产业实现管理升级。在汽车产业发展的区域资源平台构建运行机制,包括技术服务平台、管理咨询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及物流服务平台等基础平台,发挥区域协同效应。1.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汽车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打造汽车技术服务知识地图,确保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查询到相应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动态更新汽车技术服务知识地图,保证各项知识要素的时效性。2.管理咨询平台。汽车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管理问题,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校和技术公司以及龙头企业的作用,为区域内的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快捷的管理咨询,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3.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时代的来临,汽车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离不开各类信息,区域内的汽车企业保持信息畅通,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4.物流服务平台。对于汽车整车来言,无论是供应物流,还是销售物流,以及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都可以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辅助完成,在区域内要培育大型的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打造物流服务平台,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统一物流标准,共享物流信息,降低空载率,提高物流服务效率。
(四)多种升级路径的协同在开放式技术创新升级路径、价值增值的服务升级路径和区域平台构建的管理升级路径中,起到中间连接作用是价值增值的服务升级路径。通过服务型制造在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零部件供应物流和汽车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把非核心的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从而使得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来实现服务价值;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顾客需求,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把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不断地提升顾客效益,从而实现汽车企业的管理升级。在多个升级路径的协同作用下,可以进一步优化区域内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使得汽车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各个相关利益企业间充分合作,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升级。
汽车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和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性都很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产业升级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根本路径在于自主创新,但不是单一的技术创新,而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同时推进生产组织创新和区域管理创新,实现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系统提升,最终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
作者:马卫刘宇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