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范文

谈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教育思想

[摘要]作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表现,哲学研究专家们并不仅仅是利用多种方式阐释世界,而是重点在于改造世界,其中蕴藏着实践性、反思性、自由性、主体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受教对象在实际成长过程中同样是以其受教对象为核心的主观能动实践的过程。教育者们应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以马克思哲学理念来提炼及整合受教对象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及理想目标等,并将其转化成当代学生群体的自觉行为,以此来推动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哲学;教育思想;世界观;批判

引言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哲学都是对所处时代精华的整合,是当代智慧,更是文明的灵魂。从某种层面上看,政治哲学关系到国家精神的面貌、国家未来发展命运以及人的善恶美丑。政治哲学的作用之一是影响并树立人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并发展人的自身力量,推动人从主动到自觉的转变。那么,在当下国内外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复杂性及多元化的形势背景下,怎样来有效规范学生思想行为,是当前教育者们应重点思考及解决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自身成长过程,也是主观能动性实践的过程,对此,广大教育者应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实践性与世界观教育

实践性的观念是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中关键的基础观念,贯穿在他整个世界观及方法论体系中。世界是物质的综合体,人类、认知与实践等均是物质世界不断发展的重要产物,客观物质世界是多元化的统一,是处在常规联系及长足发展中的,事物的改变、运动及发展所遵循的是相对统一、质量相互变化的规律。因此,客观物质世界的现实存在并不是以人类实践与思想为转移的,而是人实践过程中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依赖。世界观是人们对自身与客观物质世界间关系的认知。有效的实践,能够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文化、人与本身以及人与文化关系,而不正确的实践将会造成上述这些关系的紧张并使其失去平衡,既会伤害到自然生态领域、社会,同时还会损害到个人身上。因此,这些关系的和睦还是失衡,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能否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当今社会,人类实践的宽度及深度从海洋、陆地逐渐扩大到太空领域,宏观设计到星系星团,而微观则拓展到原子核等。此外,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政治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政治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让人们处在一种存在风险的社会之中。这样的风险主要是因为人类实践活动迈进了自然领域而引发的,其是以天灾的方式体现出来的人祸。恩格斯很早以前便提出了自然生态对人类施展报复,同时马克思也表示,应科学地调整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关系。马克思在提出有关人化自然时,运用历史自然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说明了历史与自然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的思维模式及实践方法将影响着将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及走势。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客观物质直接的前沿性、原始性以及统一性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树立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的观念。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积极塑造契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其中的世界观指的就是科学发展观念,这种观念应树立全方位协调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及人类的全面发展。学生应深刻意识到人类与世界是统一的整体,不仅包括在别人之中,同时也包括在自然界当中。任何事物都是主体,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与价值,人类应将自身看作整体中的构成部分,在整个生态链共同体内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但只有人有利于该生态系统发展时,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对此,教育者们应正确积极引导学生追求人与生态、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目标,并将个人、生态、社会及历史都视为开放性实践所产生的存在者,进而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转变成自然人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真正是促进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辩证性与正确认知教育

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中包含了实践观点及辩证性思想,他认为人类的思想是否具备客观真理性,并不是某种理论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和实践有关的问题,人类应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证明个人思想的真理性,也就是自身思维的实际性及强大力量。人们应正确看待世界、了解世界,需要基于实践不断解决理解当中存在的主观与客观、认知与实践以及感性与理性等方面的问题。实践是认知发生的重要基础,其推动认知主体和客体发生分歧,为认知的出现提供可能。实践是认知产生的直接源泉,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动力。这是由于实践为认知的发展带来全新的问题及情况,提供了崭新的经验与新方式,与此同时也进一步锻炼并增强了认知主体的实践能力。此外,实践也是认知活动的终极目标,认知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得到正确的理解即客观真理,但获取真理的终极目标缺失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成功,这是因为人们只有成功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够保障生存与发展。正确的认知通常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知,再从认知到实践的不断重复才能够完成,认知的发展是永不停歇的,实践更是检测认知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生命活动行为,致使人类成了实践与认知的主体,马克思政治哲学重视的是实践是现实存在世界的基础,主要指的是实践的媒介,也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应结合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中的实践理论,培养广大学生积极开展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应发现并推进真理发展,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创新精神,大胆地对当前已有的理论提出质疑,深入思考、勇敢实践,努力创造出全新的理论及事物。此外,还要重视理性指导,在实践当中应及时改正错误,要有深刻性的理性把控,更要有理论指导及有效规范。理论指导可以让教育者掌握属性规律,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与完善,充分减少错误将导致的损失。

三、批判自由性与价值观教育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种类存在物,不单纯只是因为人在实践及基础理论方面都将类别、自身种类与其他物体的种类视为自己的目标,同时还因为这是同一件事物的另外说法,即人类将自身作作为当下已有的生命类别看待,看作是常规性现象,因此,也可看作是自由的存在物。由此能够看出,马克思在他一生中始终都在努力追求的自由,这样的人生目标也是运用批判的方式来对待的。马克思批判方式主要是以黑格尔辩证方法为基础来进行改造的。他将人自由发展过程划分成三个社会时期,即人类依存关系形态、事物依存性形态以及构建在个人全方位发展与人类共同自由特点形态三个时期。马克思这样的自由基础理论包含着过去、现在与将来三种要素。人的依存关系是根据对以往资本主义的批判,充分阐释每个人自由及其权利的起源,事物的依存性是根据现在资本主义政治专权与经济剥夺体制的批判,充分阐释个体自由及人权的基本内容与属性。自由特点则是根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金融学的批判,充分阐释个体及所有人自由发展共同理想。正式通过对人们实际生活、生存状况及方式的客观批判,才让马克思总结出了所有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应让当下世界进行变革,切实的反对并转变现有事物的结论。马克思政治哲学当中的这种自由理论思想要求广大教育者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方式,同时还要培养与激发学生思想的客观批判能力,让学生深入思考当前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应采取哪种有效措施去探索真理、挖掘其中的善,实现最终的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突破课题,跨越主体的能力。由于学生的认知方法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为将来自己的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形象。世界观指导实践,实践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又一定会与价值相关。人类的认知活动不仅要充分揭示客观世界的属性与基本规律,从中得到对真理的正确认知,同时还要理性判断客观世界对人类所产生的具体作用与重要意义,进而对其进行价值层面上的评价。价值评价是认知主体按照个人心愿、需求及利益等主体上指标,对认知对象能否做出游侠的判断。有重要意义指标指实际上指的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两个标尺,即物与人的辩证统一。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始终坚持真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换言之,社会现实中的价值观念是多样性的,因此正需要占主要指导地位的价值观进行科学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当教育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才真正让他们对生活的内涵有所领悟,进而确立个人的人生理想,并为此付出努力将其转为现实,进而必定将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当学生能够用理性的态度辨别与思考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时,便实现了对自我全面改造。上述这些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实现,因为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调动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多种资源,不断让学生明确个人理想目标,逐渐提高他们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力。

参考文献:

[1]舒志定.马克思对传统教育思想方式的批判[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5):82-87.

[2]孙晓艳,李爱华.马克思生态教育思想与中国当代生态文明观教育[J].教育探索,2016(2):90-94.

[3]何萌,刘艳.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26-34.

作者:韦性吕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