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民族音乐,然后阐述了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探讨了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对策,即建立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音乐教学大纲;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等。
关键词: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音乐就是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是全人类音乐之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九千多年前的新石器初期,我们祖先所制造的骨笛就可以演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及歌曲,使得音乐进一步发展;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中篆刻有“乐”的字体,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令世界惊叹,是人类音乐史最伟大的奇迹之一。而在《诗经》中提及的“琴瑟友之”中的“琴”,一直保留到现在,几千年来演奏着无数动人的乐曲[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相互融合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包括了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这五大类,这五大类中都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财富[2]。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上或创作理论又有差别,各民族不同的风格特点、同一民族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又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化。
二、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所在,民族音乐寄托了强烈的民族精神。在古代,“乐”和“礼”是历代统治者最重要的统治工具之一。著名的教育家孔丘先生所说的六艺当中就将“乐”位列第二,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并主张“礼乐治天下”。“乐”在作为统治工具的同时,在客观上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现代,人们对民族音乐给出了新的、更贴切的理解,谢嘉幸在《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中说道,音乐真切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欢乐,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感、梦幻与理想,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也是一种文化意志的灵魂[3]。当人们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些抗日歌曲的时候常会觉得热血沸腾,而它们的曲调久唱不衰,就是因为这些歌曲抒发了中华民族奋起抗敌的情感,体现出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爱你,中国》《我的祖国》等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赞美性的歌词,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积极向上的民族音乐可以树立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音乐还能体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集中典型地记录了我们民族的生产、战斗和情感。原始时期的“阴康氏之乐”是一种人类与自然搏斗过程中产生的最古老的健身舞之一;而《弹歌》则是祖先们在狩猎活动时所做的歌谣,将制造与使用弓箭的过程通过歌谣形象地反映出来;《彝族舞曲》体现了彝族山寨的风情,姑娘与小伙的欢歌笑语;《十面埋伏》描述了楚汉相争时刘邦如何使用十面埋伏之计打败项羽;《阳关三叠》则再现了西出阳关时人们表现的离别之情[4]。民族音乐有利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优秀的民族音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是广大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优秀的民族音乐能使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优秀的民族音乐也能让我们走向世界。
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古代就已经流传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并对他们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而在近代,我国独特的民族音乐继续发展并传播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们共同了解和接受我们民族音乐的优秀成果,并且得到了肯定和赞扬。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中小学生了解、熟悉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必要的,学习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必需的。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基地,在中小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对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树立与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而音乐教育是美育中的一部分,学习民族音乐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还可以让学生熟悉乡土音乐,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意识到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如印度很早就规定把民族音乐教育的重点放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依建立了匈牙利音乐教育体系,成功地让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步入世界音乐教育的前列;另外,日本、美国等国家,在他们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由此可见,各国对本国的传统文化都很重视,都有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本国优秀传统的意识。而中国优秀文化年代悠久、底蕴深厚,中国的民族音乐绚丽多彩、光辉灿烂,如果我们忽视在中小学广泛地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本国中小学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那将是我们民族教育的重大失误。因此,我国的原副总理李岚清在考察中国音乐学院与师生代表和部分音乐家座谈时提及:“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对发展民族音乐具有长远的意义,普及民族音乐要从小抓起,让青少年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牢记老一辈革命家的嘱托,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大张旗鼓地振兴民族音乐文化,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上大放异彩[5]。
三、中小学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策略
目前,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小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二是有相当一部人认识不到民族音乐的绚丽多姿,总觉得老土、落伍。他们认为要与世界音乐界“接轨”,就非得有“洋唱法”“洋乐器”不可,也只有练这些才“拿得出手”,才有希望、有前途;三是社会音乐文化环境不理想,大量流行歌曲包围了中小学生,这些流行歌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中小学生的鉴别能力;四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民族音乐教师的素质水平还不高;五是中小学民族音乐教材不足,教学方法单调。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要先建立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制定更加明确具体的音乐教学大纲,以保障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应当让广大师生认识到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是美育,更是德育,应当在优秀民族音乐的熏陶中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凝聚力。第二,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讲故事,如把敦煌的“飞天”形象引入当年的《丝路花雨》舞剧中,当时就有一些人觉得舞蹈勾着脚不“经典”、不美,可该舞剧在国外公演时引起轰动,获得巨大成功。教师可通过该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越具有强烈民族性的东西,越具备独特的美,这样的美才更具世界性。第三,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介绍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例如,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所演奏的民族音乐作品;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告诉学生:“请大家欣赏,征服了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让他潸然泪下的曲目《二泉映月》。”以此激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强烈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第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还要与实际相联系,采取新颖的手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在充满流行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接受他们所不熟悉的民族音乐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从学生感兴趣的方向着手,可能会事半功倍。例如,教师可以用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办法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先用现在较为流行的《十面埋伏》的电影引入,再与流行音乐《十面埋伏》进行对比,最后将整首琵琶曲播放一遍,并分析和对比各自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饶有兴趣地接受这十大古曲之一《十面埋伏》[6]。第五,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学生的典范。如果教师自己对民族音乐一窍不通或知之甚少,又如何能让学生学到优秀的民族音乐知识呢?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第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和媒体手段,搜集有关民族音乐的视听影像资料,完备民族音乐教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师资力量和教材的不足,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民族音乐的知识。第七,注意对学生乡土音乐知识的培养。乡土音乐是民族音乐植根的土壤。福建的乡土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泉州的南音,莆田的十音八乐等都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活化石”,具有很大的影响力[7]。教师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向民间的音乐艺术家们学习,以加深对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件系统工程,要有适合的教学大纲,要有学校的支持,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还要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等诸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才能打开我们民族音乐教育的新局面。
四、结语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这是一项基础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让广大的中小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从基础上了解民族音乐,养成自觉认识、学习、探索民族音乐的好习惯,并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永葆青春、永放光芒。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1-6.
[2]佚名.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贡献:李岚清副总理考察中国音乐学院与师生代表和部分音乐家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音乐,1998(9):2-5.
[3]谢立新.试析跨世纪民族音乐的基本走势和趋向[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2):39-42.
[4]廖家骅.音乐的民族情感与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研究,1996(1):13-18.
[5]吴跃跃.论民族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0(3):13-14.
[6]刘宏伟.如何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中国音乐教育,1998(3):19-21.
[7]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1994(2):41-42.
作者:吴蓓菁 单位:福建省福清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