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范文

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回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之前“中华民族”概念相比,“中华民族共同体”预示着我们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精神文化、共同的责任使命和共同的前途命运。①回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各民族拥有共同的历史印记、共同的精神文化,以及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使命。从历史发展上看,回族以及回族文化的发展与中国社会始终是息息相关的,且相互契合,回族的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就是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过程。所以探究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耦合性,对发扬回族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汉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特点,在回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已经逐渐内化到回族的价值体系当中,②成为了回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回族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总是希望自身文化能够发展,自然而然地会向优秀文化学习。作为历史上占优势地位的汉文化,回族文化自然会受汉文化的影响。与此同时,汉文化也会吸收融合回族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结构,把它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之中。回族是在历史过程中以伊斯兰教为纽带将不同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它的形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事实。伊斯兰教对于回族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也使得回族文化没有被汉文化完全同化,保持它自身独特性。回族文化又不是纯粹的伊斯兰文化,而是通过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进行碰撞形成的。除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之外,其他部分与汉文化具有很大共享性,例如回族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君子和而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回族精神文化中也强调忠君、爱国的思想,在保卫祖国母亲的抗日战争中,不少回族人投身于革命事业,报效祖国。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华文化并不是单一的某一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交织,形成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

二、回族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

(一)历史认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指出,中华民族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体的格局,在这个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谐共生的历史渊源与现实状态。③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回族在中国繁衍,交往、交流和交融,与其他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悠久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正是在中国历史发展到封建社会的中期——元明时代,产生了中国的回族,此后回族伴随中华民族历经明代和清前期的稳定发展和相对强大,也经历了清中叶以后国家王朝的逐渐衰落和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旧民主主义时代的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乃至取得全民族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回族是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回族文化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被孕育、发展、继承、创新,与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唇齿相依、休戚相关。如今,我们应坚持这一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认同感,更加有效地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根基。

(二)文化认同文化认同能够使个体对于整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回族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重要要求。回族文化作为伊斯兰文化中国化的产物,既有伊斯兰文化中“和平”“服从”的理念,还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气”“包容”等内涵。求同存异思想一直贯穿中国历史始终,现今被不断运用于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而回族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也被很好地保留和继承下来。回族保留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这是存异;学习汉字、汉语,接受儒家教育,这是求同;在回族传统文化中,扬善抑恶是一个重要的道德传统,行善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与人为善是人与人相处的根本准则,行善事、做善人,善待他人才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感,这些美好道德要求都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适应。重商文化是回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在贸易过程中,回族人讲求诚信,《古兰经》中提到,在商贸过程中,欺骗、假冒、投机、哄骗等不诚实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讲求诚信就是行善举。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相通性,体现了回族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这对于民族团结和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三)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统治权威的认可、接纳、服从、忠诚。④回族将爱国主义融入自己的精神血脉之中。近代以来,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回族始终站在前列,涌现了许多担当民族大义、投身革命、甚至英勇就义的爱国将领和仁人志士,如马骏、马本斋、杨靖宇、马彪等,革命所到之处的回族儿女积极投身于革命,支持革命,体现了回族对于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回族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是中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强化回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达到理论、情感、行动三方面的认同,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回族文化的引领作用。回族文化中的爱国、与人为善、诚信为先等传统道德理念,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相吻合,这样更有利于回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最终内化吸收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可以引领回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引导回族人民强化国家公民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回族素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如今应该更加强化回族的国家公民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一致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⑥回族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回族应该坚持文化自信,共同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大繁荣。

(三)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是思想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被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并服从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⑦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伊斯兰教适应它所处的社会,是伊斯兰教内在发展的需求,是符合它发展的规律的,同时,这也是中国社会对伊斯兰教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得我国伊斯兰教必须不断地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历史证明,伊斯兰文化可以很好地与中华文化相适应,回族文化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在当今时展背景下,回族文化要想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引导伊斯兰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其一是加强对回族的现代化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繁荣兴旺的重要保障,回族应该把握时机,加强现代化教育,吸取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一致的内容,提高回族的人口素质,使回族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二是加快回族经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经济物质发展是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精神文化发展又反向推动经济物质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回族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①严庆:《本体与意识视角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2017年第3期。

②丁宏:《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③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72页。

④马惠兰、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体化路径选择》《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⑤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光明日报》,2015年5月7日第16版。

⑥叶志坚:《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11期。

⑦龚学增:《社会主义与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259页。

作者:张思琦 马惠兰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