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思考范文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模式思考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指存在供需关系、配套协作的企业之间围绕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要素通过一定的组织关系形成的高效互动、互通、融合发展状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跨界融合正成为趋势。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走向众创、共创、广域协同,资源整合也从产业链整合走向跨行业、跨界融合互补,实体经济更是加快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这些转变、参与这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绝对不是光指大企业,而是大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能发挥各类市场主体比较优势,实现创新效率倍增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是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最佳路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来说,单靠一两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着眼于打造产业集群和平台生态。特别是对于杭州这样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民营经济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而这其中又有数量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2017年底,杭州共有44.06万家小微企业。因此,只有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融通发展格局,才能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新产业、新动能、新人才,对于杭州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杭州经济全面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着力点。有不少中小企业表示,BAT等互联网巨头不断扩张产业布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流量资源优势正在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杭州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离不开中小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创造创业,增强大中小企业协作,才能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杭州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典型模式“创新链”融通发展模式——以华立集团为例。即:鼓励内部创新创业,打造产业生态服务圈,既推动企业自身从传统制造商向“平台商”转型,又培育孵化了一批小微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融通发展。鼓励内部创新激发企业活力。2015年,华立出台《员工内部创业管理办法》,设立资金规模超1亿元的华想、华畅两支创投基金,成立润湾创客中心,鼓励员工离岗创业,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比如,员工陶新武创立的锣卜科技公司,依靠员工众筹和集团投资的200多万元,发展成为在新三板挂牌、估值3.5亿元的科技新锐,其研发的智能折叠电动车月销售达近万台。

打造产业孵化平台共享创新资源。2016年,华立布局“创客社区”,聚集了润湾创客中心、浪淘沙孵化器、栖梦工场等产业孵化服务平台,开放共享检验检测、硬件制造等资源,集聚初创企业400余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入孵企业视氪科技,在华立集团帮助下,与洛可可、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在工业设计、模具组装、小批量生产等方面获得资源,目前该公司已获数千万元融资,研发的盲人视觉辅助眼镜已上市销售。聚焦产业投资提升协同创新效率。依托专业的产业投资,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促进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目前华立投资的LP超过10家,如出资5000万元参股海邦人才基金,该机构为华立精准引进健康管理、健康检测仪器等创业项目,促进集团大健康产业发展。“产业链”融通发展模式——以六和桥为例。即:众创空间、创投基金等市场化机构共建区域创新联合体,整合分散的产业服务资源,为企业协同创新搭建桥梁,促进产业链融通发展。以滨江区市级众创空间六和桥为例,2017年六和桥与东方通信、中控集团等企业以及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联手打造了“六和桥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以共建“区域创新联合体”模式推动大中小企业创新合作。该示范区专门设立了“基于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孵化基地”,利用专业孵化器搭建平台,实现产业升级配置和资本低风险介入的一种高效便捷创业孵化模式,促进区域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方面,基于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布局,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为上市公司寻找匹配的创新团队和初创项目。另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资金、渠道优势,为初创企业解决前期融资及后期项目流向问题。目前,东方通信、中控科技、信雅达、中威电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已入驻基地,开展定向孵化合作。比如在科技金融领域,信雅达与银准科技、有桐科技、矛矛予等初创企业开展合作。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控与国自机器人、若联、平行现实等企业达成合作。“资金链”融通发展模式——以浙商银行为例。即:利用大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对接方面的合作空间,通过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银企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资金链融通发展。以浙商银行为例,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帮助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浙商银行搭建“应收款链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将企业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

付款人签发、承兑、支付应收款,收款人可随时使用应收款进行采购支付或转让融资,解决企业痛点问题;围绕核心企业,银行为应收账款流通提供信用支持;上游企业收到应收账款后,可在平台上直接支付用于商品采购,也可转让或质押应收账款盘活资金,方便对外支付和融资。比如,杭州蕙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应收款链平台”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供应链之间应收账款高、压款压账明显的困境。二是创新开发“智造贷”产品。浙商银行从智能制造的供需两端入手,创新开发履约见证、智能设备分期融资、智能设备外包融资、智能制造基金等金融产品,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机电设备企业受益于“智造贷”产品,以“1+N”供应链金融模式,向下游企业批量发放设备按揭。在成功帮助下游及早实现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同时,让这家机电设备厂商得以快速回笼资金、拓展销售渠道。“产业云”融通发展模式——以浙江联通为例。即:政府引导,大企业主导,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网状融通发展。以余杭区联通产业云为例,2017年,余杭区政府联合联通(浙江)产业互联网公司打造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余杭产业云,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大企业资源优势构建云平台信息基础。2008—2022年,余杭区政府每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政府购买服务,依托浙江联通信息技术优势,构建产业余杭大数据云平台和补贴企业上云。产业云平台通过“智慧专云+信息专网+园区WiFi”方式,引入国际先进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搭建快捷、安全的数据通道,实现数据的沉淀、分析及拓展,为余杭区各类产业(科创)园区及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智慧应用平台”。引进平台服务商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余杭区产业云重点引进、嫁接了行业性云平台,打造服务企业经营全流程的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以家纺服装行业为例,浙江联通与“布++”“衣++”等企业合作,通过平台服务商吸引低小散企业落户园区并应用云平台。一方面,帮助传统企业提升基于数据驱动、供需高效匹配的制造能力。如余杭区某服装企业在使用云制造平台后大大提升了订单响应速度,2017年“双十一”仅用7天时间消化了原先需2个月才能完成的个性化订制订单;另一方面,对大企业联通而言,中小企业上云提升了其云资源服务量,企业效益也随之增长。出台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工业互联网。

余杭区对注册在余杭的智能制造服务机构,每年按服务余杭时尚产业智能制造技术咨询、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设备制作、维护服务等收入的5%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对认定的时尚“企业上云示范”项目,根据实际使用的公有云资源及服务费用,三年内给予服务费用50%补助,单个企业每年不超过30万元。促进融通发展、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建议融通发展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基本规律,是跨界创新、众创共创的必然要求。杭州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推动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间加强供需对接、资源协同、融通发展,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突破。鼓励大企业开展“双创”,增强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动力。鼓励大企业搭建“双创”平台,推动研发设计向协同化、众创化转变,聚焦产业链协同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孵化。要鼓励大企业设立专业化产业众创空间,专注于垂直领域,为入孵企业提供设计、制造等精准产业生态服务,聚焦产业链协同创新。要鼓励大企业积极开展内部“双创”。鼓励大企业建立适应“双创”特点的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在内部搭建“双创”服务平台与网络,提供技术、品牌、资金、市场等资源支持,降低员工创新创业门槛。要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创新。完善市属国企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以创新发展指标替代利润收入指标,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源动力。借鉴深圳市做法,发起设立国资改革与战略发展基金,大力推动创投基金和特色产业基金发展,服务和支持市属国企改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通发展。目前,杭州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协同协作大多仍停留在以供应链为纽带的浅层次,多数平台以提供普适性信息为主,数据积累和成果共享不够,高端化、专业化、定制化服务少,特别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产品,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程度不高,亟需推动大企业协同协作向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深层次融合融通转变,深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积极推进以supET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牵头或联合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杭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需求,重点在纺织服装、汽车制造、电子制造、供应链物流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级和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动服务商与制造企业精准对接,加快面向工业具体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推动区县(市)开展大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推进企业智能制造。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化提升“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三项专项行动,围绕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促进资金链融通发展。支持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产业链金融共同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强化

作者:陈航 刘琳 单位:杭州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