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工作视域下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环球人物》2015年第7期
[摘要]社会工作视域下突出自我探索与社会体认的职业生涯教育,助推了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社工的第三方身份所致的合作者角色和资源整合者角色区别于教师的教育者角色,易激发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以助人自助践行社会正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同时创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更加积极地影响着公平教育、积极教育和素养教育发展。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工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以制度为依托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融入社会工作专业元素的课程体系,聚焦跨专业团队建设以提升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社会体认
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旨在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职业、社会及树立正确就业观的职业生涯教育,既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增进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机制。国内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尽管较早列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大部分学校未将职业生涯规划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不少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停留在学生毕业前夕为数不多的集中性就业指导咨询,授课教师多由德育课教师担任,具有职业指导师资质的专业师资相对缺失,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缺乏现实感。以学校教育为主、辅之以校外企业或单位合作的职业生涯教育,普遍缺乏活力、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亟需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上海S机构是国内首家聚焦青少年就业能力提升与犯罪预防的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多年来不断推进联校社会工作,积极介入到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之中,给既有的职业生涯教育带来了理念、内容及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颇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本文试以该机构介入职业生涯教育的代表性案例,即在中职学校实施的“筑梦生涯”职业生涯辅导项目为例,旨在探讨职业生涯教育创新发展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社会工作新机制。
一、社会工作介入职业生涯教育的逻辑及内容
社会工作视域下以“筑梦生涯”命名的职业生涯教育项目旨在探索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介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新模式,具体目标涉及三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二是环境层面,与学校德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形成有益互补、良性互动,争取学校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对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争取外部企业的大力支持;三是政策层面,调研需求,总结项目经验,在初步形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团委、教委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台支持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政策。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逻辑与内容如下:
(一)评估、沟通与赛制动员
需求评估是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的首要环节,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方案的设计建立在现状调查和需求评估的基础之上。首先,社会工作者采用专业量表对介入班级学生的个人认知和职业认知作前测性评估。其次,通过访谈的方式走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深入了解既有职业生涯教育的制度安排和实施情况。调查发现介入班级的学生尽管均已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实际的授课次数和授课时间甚少,纯课堂教学的效果亦不理想,多数学生对自我、职业及社会的理解仍有较大需求,学校方面因为课程体系问题能给到社工介入的时间非常有限。沟通是社会工作服务有效介入的关键,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高,社会工作的职业生涯教育介入对学校里的多数人而言十分陌生。为此,社会工作者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多方沟通协调,以建立服务开展的基本信任。在学校教师层面,社工多次到访学校,与学校领导、德育老师、专业部主任、校企合作老师、班主任等进行沟通,探讨社会工作项目介入的可行性方案,确认社会工作服务不影响正常教学和确保学生安全的最低原则。在学生层面,重点是深入了解其需求和偏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针对学生不喜欢业余时间被社会工作项目所挤占的情形,最终确定活动时间放在班团课上。
在学生家长层面,社工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筑梦生涯”项目的活动内容,旨在获得家长的支持,以协助学生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诸如让家长写出子女的优点并在活动中分享,知晓社工组织的校外活动,并协助社工做好防范活动风险的预防工作。在企业层面,项目组安排了一名社工专门与企业进行对接,以探讨中职生的实习探访模式和资源整合路径。在社区层面,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尽管有相对丰富的社区资源基础及优势,但是对于大规模的社区公益行活动,社工与街道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进行了数次沟通与协调。在评估和沟通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参与,社工采用赛制方式进行广泛动员,即设计了“我的未来不是梦”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分为启动仪式、个人赛、团体赛、大赛奏鸣曲及分享交流五个部分。在启动仪式上,社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邀请到区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动员。个人赛以个人提交的“生涯规划设计方案”为准,具体评分维度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决策、行动计划与策略、作品完整度等。团体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具体内容为“梦想训练营小组”“演讲培训及比赛”及“社区公益活动”三个部分,以激发个人和群体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与一般的比赛相比较,社会工作视域下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特别注重赛前的深度动员和赛后的交流分享,将动员会和分享会列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基于团体动力的增能小组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经典的三大方法之一,特别强调小组内部的动力机制和示范机制。为激发群体的动力,社会工作者针对班级学生开展了“自我认识”和“自我增能”的小组工作。自我认识小组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建立融洽小组氛围,引导组员全面了解自身性格特质,感受个人的独特性,启发组员对自身价值观进行积极思考,并协助他们了解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协助组员全面了解当前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专业优势,思考自身能力与专业的匹配程度,并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好全面准备。自我认识小组具体分为六节,主题分别是性格、兴趣、职业价值观、能力、专业及自我优劣势分析。自我增能小组则主要根据中职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表达问题和沟通问题开设相应的小组工作坊,以增能理论为视角,旨在提高组员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优势视角下的个案辅导
个案辅导区别于小组工作,针对的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过程中问题相对突出的服务对象,社工通过与个案学生的结对辅导,协助学生的问题应对及能力提升。在项目设计与实践过程中,青少年事务社工在对全班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性测试》与前期访谈的基础上,筛选出服务个案,即对那些自我认识欠缺、职业认知有较大偏差、专业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开展基于个案社会工作理念的个案辅导,主要是从优势视角出发,发掘边缘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协助学生寻求个人兴趣,深入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改变所学专业无用的想法,提高对现在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并积极调节自身的期望和做好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发现中职生自我发展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但沉迷网络、沉迷感情及不求上进的现象同时存在,学生期望值和控制力的错位导致规划与行动之间相距甚远。专业社工的个案辅导策略突出优势视角下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探索,即相信边缘学生的反省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尊重和接纳的前提下力行案主自决原则,引导边缘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背后的成因,并鼓励其作出正确的判断,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
(四)职业体认与社会体认的结合
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受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强调情境丰富性、情绪体验性、知识建构性的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开始受到提倡,其教学过程要求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以达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尤其注重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在突出职业体认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体认,注重其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体悟及理解。具体到“筑梦生涯”项目,社工一方面为学校及班级学生积极地进行企业资源的链接,促成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及与企业精英的面对面互动,企业精英不仅讲述了职业工作所必须的技能,而且分享了职场生活的规则及技巧,让学生对职场社会有较深体认。另一方面,社工充分联系与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具有社会体认特征的“社区公益行”,即在“梦想训练营”实践过程中,社工让学生结合本专业优势,分组进社区开展网络购物风险宣传、电话诈骗预防等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对社会生活有更深的体认,同时也增进其专业认同感。社工在对接资源的过程中,亦让学生参与其间,分组寻找、爬梳及联系相关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的体认。
二、社会工作与职业生涯教育的创新发展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筑梦生涯”职业生涯教育项目受到所在学校师生的欢迎和团委、教育行政部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肯定,推动了多方合作,取得良好效应。具体可归结为三方面的创新:
(一)公平积极的素养教育理念创新
学校在知识或技能教育方面往往具有相对成熟完整的体系,但在综合素养方面相对缺失教育体系或支持体系。社会工作介入更多的是对综合素养教育的提升,诸如平等沟通、自主决策、环境判断等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招聘注重应聘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素养教育恰恰是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法门,并且具有公平积极的特点,即强调助人自助和社会正义的社会工作介入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更加促进了公平教育和积极教育的施行。就公平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公平是指所有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基本平等与对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尊重,是对职业教育本体价值和普遍性的肯定,彰显着职业教育对社会处境不利群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本着“以人为本,回应需求”“接纳和尊重”“个别化和非批判”“促进共同发展”等价值理念,针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偏弱或有误的学生专门开展个案辅导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既有学校教育的不足,是教育公平的创新实践。就积极教育而言,始于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蔓延西方的积极教育运动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职业教育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职校学生素质与幸福感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这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不谋而合。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给予最多的是对学生自我探索的赞扬、鼓励和支持,突出了案主优势和潜质的发现及其希望感的重塑。
(二)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机制创新
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第三方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创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体。长期以来,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辅之以企业合作,即学校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社会工作机构的介入则是校社合作与社会教育的新尝试,其不仅促进了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与家校连接,而且架起了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桥梁,促进了学校与社区的连接。社会工作的第三方优势,同时增进了社工与学生、教师的沟通合作。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服务的社会工作者非学校体制内人员,身份有别于教师,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又特别强调尊重、保密等伦理原则,因此容易取得学生与教师的信任。学生不愿意跟教师讲述的事情,以及教师不愿意跟学生、同行表达的心声在专业社工面前却能表露无遗,这不仅排解了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压抑,而且促进了多方沟通和问题化解。社会工作介入不仅是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尝试,同时也是职业生涯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一般而言,学校所提供的既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依旧以基础性知识教授为主,结合理论,给予相应的政策信息;而专业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是含有专业理念的游戏、体验、实践为主,在游戏中增强兴趣,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明确目标,给传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带来了生机。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专事学校社会工作的青少年社工是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匮乏的专业化师资力量的有力补充。
(三)社会化与专业化的资源整合创新
社会工作的介入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开辟了新的资源端口。就学校而言,除了突出学生课堂知识的传授外,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少学校隶属部委或省市,与所在地方社区缺乏互动。单靠校内的“社企合作部”整合到的资源有限,尤其是对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个人要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具体对接亦是成本高昂,很不方便。对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而言,不仅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整合端口和相对灵活的资源整合机制,如“筑梦生涯”项目的执行机构在市、区、街镇都设有办公室,和街镇相关部门都有联系与合作,负责项目执行的青少年社工较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老师而言,更具社会资源整合的实操经验。在“筑梦生涯”项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社工协助学校整合了丰富的企业和社区资源,与此同时,作为社工机构业务指导机关的团市委,鉴于职业生涯教育社会工作介入项目的成功运营,进一步推动了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已开始共同着手开发社会工作专业主导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精品课程。此种资源整合优势无疑将更大程度地推动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
三、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工作模式优化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构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体验和判断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可供多方参与的教育实践领域,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职业生涯教育可持续的支持体系需要突破学校体制的束缚,寻求更广阔的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筑梦生涯”项目是职业生涯教育重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尝试。从国际经验上看,这种校社共建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向。例如,在英国除了在学校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外,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还设有专门的生涯服务机构协助学校实施生涯教育,负责指导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并整合各种资源参与生涯教育,同时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有公信力的生涯发展信息和帮助,以及负责培训专业教师等。客观而言,“筑梦生涯”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尝试还是非常初步的,目前主要是社会工作机构的主动介入和免费服务,这并非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职业生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该体系构建的关键可谓社会化服务购买体系的形塑。当前国内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滞后,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参与甚是有限,特别需要教委、青少年社会工作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达成共识,突出合作与共建意识,以打通公共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鉴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因此在实际的服务供给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委系统的认可与购买专业社会工作供给的社会教育服务。
(二)积极融入社会工作专业元素的精品课程
开发课程是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国内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难成体系,且非常缺失适合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精品课程,为此,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提高专业化和体系化力度。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堪称课程体系化和专业化的典范,对于大一新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侧重自我评定课程的开设,这一模块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自我认识,充分了解个人的优势和特点,对自己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于大二学生而言,侧重专业与职业探索,即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职业调研,分析和确定那些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与职业,并且列出一个想要从事的工作目录,逐一找到个人特征与职业特征之间的合理匹配。对于大三学生而言,职业尝试是职业规划课程的重心,旨在帮助学生开始对所选择的职业进行实际体验,获得基于工作实践的职业认知和经验积累。对于大四学生而言,求职技能培训是职业规划课程的最后一个模块,是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要而展开的、系统的求职技能训练。鉴于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分阶经验,国内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亦需要积极研发分类分层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开发“认识自我”课程,高年级阶段注重“能力提升”课程的开发。与此同时,国外经验也体现了自我探索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与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元素密切相关,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的精品课程设计有必要积极融入社会工作元素,诸如优势视角、尊重、接纳、改变、朋辈支持、抗逆力、社会体认、助人自助、自我探索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跨专业团队建设与工作者能力素养提升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筑梦生涯”职业生涯教育尽管多方面呈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及其优势,但其专业性仍需大幅提升,毕竟职业生涯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且其内容和方式随着学生的需求发展与时俱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准备以及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一个人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历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无论从人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还是从社会活动的变化加速对之产生的影响来看,人的职业心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指导旨在协助个人发展并接受统一完整的自我形象,与此同时发展适切的职业角色,以满足个人需要,同时造福社会。作为职业指导者或辅导者的社会工作者首先得自身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筑梦生涯”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工作实践显示,社会工作者对职业的理解和对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仍有相当的上升空间。为提升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组建专事职业生涯教育的跨专业工作团队,这一团队不仅包括社工、学校德育教师,还应包括职业指导师、学生优秀朋辈等,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需要在多方合作互动中成长。跨专业工作团队亦有利于新兴社会工作专业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适应、被认可和融入。总的来说,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认识自我、建构自我的探索过程,聚焦助人自助、自我增能、自我改变和社会正义的社会工作与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大力发展,学校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支新兴的专业力量,为既有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鄢木秀.论我国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青年探索,2011(5).
[2]彭善民.犯罪预防与联校社会工作发展[J].学海,2017(1).
[3]魏延秋.中职校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2).
[4]李延平.论职业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9(11).
[5]陈振华.积极教育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6]崔景贵.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J].教育研究,2015(6).
[7]陈晓颖.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进校园[N].青年报,2016-9-16.
[8]陈娜.英国:注重中学生涯教育[J].上海教育,2007(1).[9]彭善民.NPO与流动儿童的社会教育[J].社会科学,2014(2).
[10]蔡敏.解析美国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10(1).
[11]克里斯汀•仁、李康.学生发展理论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学生发展理论简介[J].高等教育研究,2008(3).
作者:雷海波;彭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