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无赖派文学中的颓废美范文

无赖派文学中的颓废美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无赖派文学中的颓废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无赖派文学中的颓废美

一、无赖派与颓废美

(一)无赖派的诞生背景二战作为日本历史上一次巨大的转折点,战后时代的文学作品更蒙上一层神秘、尖锐、扭曲、绝望的色彩。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北村透谷、牧野信一、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一大批文坛泰斗相继以自杀辞世,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与叹惋。造成这一连串现象背后的动因,既有作者本身的创作观念和思想境界,也有无可挽回的时代伤疤所撕裂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既有作者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难以言喻的隐忍痛楚,也有日本整个民族意识形态层面的断痕。“无赖”的特征可以归纳为“无视法规、放荡不羁、具有破坏思想”。那么对应的文学上的表征可以总结为“反对权威、否定传统文学、破坏与革命”。“无赖派”这个名号最早诞生于17世纪的法国。将贝尔热拉克的讽刺手法与江户戏作文学的滑稽笔触相结合的“日本无赖派”又被戏称为“新戏作派”“无赖派是二战后最早诞生的一股文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为太宰治、阪口安吾和织田作之助。他们带有极度的忧郁和对传统价值的嫌恶之情,呈现出一种自我嘲讽和否定一切的特征倾向。在社会秩序混乱和价值体系崩溃的战后那个特殊年代,无赖派的出现可以说添补了战后的文学空白,对读者特别是试图否定过去知识体系的年轻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的说来,无赖派的作家多是良家子弟,但他们却专门与下层阶级为伍。

(二)无赖派的颓废价值观、流派特征二战战败后,日本社会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伴随着军国主义政权的轰然解体而遭受质疑,价值体系崩溃接踵而来的是一批敏锐扑捉时代气息的文艺工作者,试图一方面加速旧制度、旧思想的消亡与瓦解,另一方面为重建新的价值体系而开辟道路凿通根基。“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衍生出一股浓厚的虚无主义思潮,带有强烈的的幻灭与绝望色彩,这股思潮迅速融入时代迷惘与困惑的精神之中,并采取一种强烈的批判态度和倔强反抗的立场,提倡否定自我,以极端的亦真亦幻的反流传话语文体展现出荒诞混沌人生景泰。”“对伦理本身的破坏、对现实的叛逆为精神基调,以此为思想动力的无赖派文学也呈现出旖旎斑斓、诡谲糜废的消极颓废之美。”无赖派文学作为日本战败的产物,在日本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思潮泛滥的背景下,作者刻意将自己浸淫在颓靡堕落的私属世界里,以幻化的沉醉、凋零的美丽来抵御精神的缺失,在沉沦中汲取享受救赎的希望,追求颓废黑暗美学。其文学观念上反对近代传统,重视直觉和下意识的作用,不拘泥于近代传统的纯客观描写,反对日本传统私小说、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

二、太宰治作品中的颓废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代表作家,新戏作派大师,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称战后文坛的巅峰人物。其一身遭遇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出身于封建地主豪门,身为幼子倍感冷落与疏离,豪华而粗鄙的幼年生活使他一生徘徊于对家庭的依恋与批驳之间;早年立志从文,师从井伏鳟二,追随鬼才芥川龙之介,之后芥川龙之介的自杀给太宰治早期思想带来较大的震撼;大学时代积极投身于左翼革命运动,后遭到政府强烈镇压而半途而废;动乱的政局、惶惶不安的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为驱散这挥之不去的个人创伤与时代裂痕,他选择放荡不羁、消糜颓唐的生活,四度与情妇殉情未果,最终于1948年第五次投水自尽,了却一生。其文学作品多取材于自己本身的生活经历,带有浓烈个人色彩,善于以怯懦作为行文线索的出发点,以弱者的身份当做是击退强者的武器,向人性的虚伪与肮脏的现实挑战,彰显出一种别样的强大高贵、特异的骄傲与激情。

(一)太宰治代表作《人间失格》中的颓废思想太宰治的天鹅之作《人间失格》,书成之日,他与情人投水自尽,成为经典遗作。书名“人间失格”的意思是“丧失做人资格的人”。“序言”、“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后记”,五个部分简单地拼凑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结构。简短的“序言”和“后记”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简述了三张同一男子在幼年、少年和中年时期的照片,由此揭开照片中的神秘男子的故事。三个手札是作品的主体,以自叙的方式,讲述主人翁“我”,大庭叶藏,自幼生活在优渥而冷漠的家庭,自认天生是个“边缘人”,生性敏感。第一手札的开篇即写道“一直以来,我过着耻辱的生活”,一方面怀着对人间的恐惧和对自身异类的羞耻,他小心翼翼地行走在人际交往的边缘,以娱乐他人作为“对人最后的求爱”。之后遇上不良之友崛木,从此走向挥霍糜烂的生活,沉醉流连于灯红酒绿之处。曾经尝试着参加非法的左翼活动社团,遭到镇压。穷苦潦倒之际一叹“钱散尽,缘断了”,决心与妓女殉情。与女优相携自杀时候,女方身亡而叶藏获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历经世人各种冷嘲热讽,加上家庭种种变故,叶藏向更深处沦陷。此时,一位善良的女子拯救了他沦落的心,与之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大庭叶藏这个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大庭叶藏的一生既是太宰治生活的缩影,《人间失格》被认做是太宰治的自传。身在封建富庶的地主家庭,否定、推辞不被允许,只能强颜欢笑去迎合他人。没落贵族家庭的出生所带来的自卑与自豪激烈地摩擦对抗者,双重性格割裂开来的是太宰治极度荣誉感和极度自我欠缺感的人格基调。过分的自矜在粗陋冷漠的现实中碾为灰烬。苍白的记忆,虚伪而绝望的灵魂,灰暗的生活环境,使他默默反抗直至殚精竭力,甘心堕落。对人性的恐惧笼罩着他,骄傲与自卑剧烈地摩擦出成长的伤痕。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中,他在黑暗的深渊中绝望挣扎着企求一丝光明。直到付出的最后一丝信任都被无情地剪断了,那盏微弱的人性之灯,在他心中彻底熄灭。一切瞬间遁入黑暗的沟渠,灵魂抽离肉体而随波逐流。

(二)太宰治颓废思想的来源无论是从《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的自述,还是太宰治本身富于传奇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拥有强烈自我意识和敏锐感受性的颓唐少年,跃然于读者眼前。外在世界对他来说是一种可怕而遥不可及的存在,企图以自我堕落来否定自己被世界遗弃这个事实。在外界以冷漠的坚冰拒他于边缘之外的同时,他也断然拒绝了伪善、粗鄙的外在世界,而蜷缩于内心寂静的旷野里,在无边的责问与思索中挣扎徘徊,彷徨不安。内心世界与外在现实的隔膜在互相排斥与裂变的进程中愈演愈烈,尖锐的对抗性滋生于灵魂深处,并逐年剧增,直到吞噬了他的整个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内心世界完全封闭,优越的物质条件更从生活上为疏离人群提供了可能,不可挽回的他唯有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甘堕落、自我毁灭。

(三)、太宰治思想的现实性与普遍性从太宰治早期处女作《回忆》到中期的《东京八景》、《津轻》直至晚期的《人间失格》,这一系列的“告白”性质的文学作品,无不深深根植于太宰治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早期作品中的清新悲伤、忧郁淡雅,中期作品中短暂的温暖夹杂着挥之不去的愁绪,晚期对心灵黑暗的抵触与妥协。艺术是太宰治逃离现实苦海的一叶扁舟。作品中流露出嫉妒边缘化的情感,既是从世间人与人的集合中分割出来的产物,又是能够回归到每一个人内心阴暗死角的共同情感。笼罩着灰色基调的《人间失格》里充斥着悲观颓败的言语、自暴自弃的独白、发人深思的评述。然而,每一个读者又不得不惊叹于那精准到位、细致深刻的“荒唐言”,甚至会私下暗示自己“我也是这么想的”。对“虚伪”的剖析、对“罪与罚”的思考、对“道德”的叛逆、对光明的追求与绝望,没有跌荡起伏、华丽精彩的戏剧性,却又不乏自我内部的矛盾冲突性。有人称太宰治的作品是“永恒的青春文学”,在心理学家荣格看来:每一个人的潜意识深处都存活着一个“永恒少年的形象“,而太宰治的文学作品中,又是竭力追溯自己少年时代的过往之事。太宰治塑造的“少年形象”有意无意地与我们内心的“少年形象”交织重叠,焕然相生,在内心唤起一种深沉悠远的乡愁般的情愫,共鸣间摩擦出震撼人心的战栗。

三、结语

太宰治死后无赖派也随之从日本文坛上渐渐消失,而无赖派文学中展示出的深沉忧郁的颓废之美,在不经意间,令我们潸然泪下,为之动容。有学者表示:“日本人的死生观中,自杀非常重要”。日本人认为生如樱花,在绚烂的巅峰迅速凋谢是具有非常美学意蕴。阪口安吾在其代表作《盛开的樱花树下》中亦表现这种对死亡美学的畏惧与憧憬。日本前卫派画家古贺香江更是一语道破“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芥川龙之介在自杀的遗书中写道“所谓生活本能、动物本能,大概会逐渐消失的吧,现在我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像冰一样透明、又像病态一样神经质的世界。我什么时候能毅然自杀呢?这是个疑问,唯有大自然比持有这个疑问的我更美,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又想自杀,日次自相矛盾。然而所谓的自然之美,是在我临终的眼中映现出来的。”无论是三岛由纪夫为捍卫呼唤武士道精神、追求阳刚壮烈之美而切开的腹部;还是川端康成为追求阴柔忧郁之美、沉湎于伤感记忆与绚烂幻想之中而咽下毒气。或雄浑悲壮、或哀婉缠绵,亘古不变的是一笔浓浓的悲怆,一抹厚厚的颓唐之美,宛如艺妓脸上的浓妆淡抹,在岁月涤荡中,令人潸然泪下、令人沉思万分。

作者:张奇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