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媒体融合下海归人才培养管理探索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时代,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是创新创业发展的驱动力和关键。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尤其是海归人才在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大,普遍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有独立思考能力。但与此同时,这一新兴群体也有着纪律松散、团队意识薄弱、缺乏组织性等缺点。因此,要在大统战格局中找准海归人才培养工作与统战工作的连接点,完善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统战工作引导机制,搭建综合平台、形成工作抓手,创新人才机制、培养海归人才中的优秀骨干,进一步做好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海归人才培养管理。
【关键词】媒体融合;海归人才培养管理;大统战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不仅需要财力物力的投入,也需要大量的人力付出。湖南的人才情况总的来说非常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梯队结构的不合理,人才队伍的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比重偏低,整体的创新创造活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是当下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关键。[1]而新时代做好人才培养管理的关键,必然要着重关注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尤其是海归人才。海归人才在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大,普遍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有独立思考能力。但与此同时,这一新兴群体也有着纪律松散、团队意识薄弱、缺乏组织性等缺点。根据致公党湖南省委调研资料显示,近年来湘就业创业的海归人数快速增长,每年约有1.2万名留学人员来湘工作,九成以上是青年海归。所以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尤其是海归人才的培养管理问题迫在眉睫,成为我们统战工作又一重要领域和突破口。目前,对于海归人才的培养管理研究主要聚焦在海归人才的引进、高校海归教师的管理、海归人才创业的制度支持等问题,但是在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统战手段、针对新兴群体的统战工作如何开展等方面,尤其是对于媒体融合及大统战格局背景下海归人才的管理培养模式研究,几乎是空白。新时期很多工作的开展亟需重新整合研究,找到适应新形势的方法和模式,使得一切统战工作方法得以稳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本研究在总结以往海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创新发展开放引领中的湖南海归人才的培养情况、发展路径与管理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创业,以统战工作方法论的更新推动整个统战格局的更新,最大程度地发挥大统战格局的助推器作用,使统一战线非公领域在开展凝心聚力“十 三五”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作用。
一、海归人才的时代特征及其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海归人才特征
1.打破媒介标签自我建构的主动性。成长于媒体融合时代的海归人才,普遍在国内外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能力,熟悉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则,熟练掌握检索和搜集网络信息的技巧。[2]同时他们在国外拼搏学习工作的经历,使得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得到优化,思维活跃、观念超前,往往具有强烈的挑战、创新、发展意识,不甘于媒介对于本群体的片面解读。其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和挑战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准确的定位。此种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喜欢与他人建立关系契约,并利用关系网络搜集信息、了解环境。这一特征,也是在统战工作中可以深度挖掘和培养的使命感、责任感的雏形。
2.受媒体松散文化影响的不稳定性。媒体融合的大网络时代是一个传统与新型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信息量爆炸,信息把关人作用弱化,各种碎片化的观点、知识等要素,通过新旧媒体的生产、加工、反馈,融合一体。在这个新常态下,舆论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因此而激烈,催生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尤其是在网络政治方面。[3]浸润在网络信息中的海归人群天然与意识形态、舆论斗争靠近,加上逆向文化冲击带来的模糊性,网络政治的活跃更是引起了他们所代表的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方式的一系列变化。综合海归人才的以上两个主要明显特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开展海归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大有可为,同时也迫在眉睫,需要统战干部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二)海归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
1.海归人才培养是党和政府立体化培育高新尖人才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全国党外知识分子9000多万,湖南省现有党外知识分子近400万人,这其中,海归人才占了非常高的比例,他们是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积极开展科研创新等相关工作,在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防建设、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围绕重大战略实施,深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提交了一大批有分量、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和意见建议,成果运用到了国家战略及省里的重大决策部署中。
2.海归人才管理是“两个健康”工作创新的突破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归国人才加入此队伍中,该领域的工作成为了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认识此领域统战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其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合理的指导思想,“两个健康”指导思想的提出与转变正是顺应了这一新的形势。[4]“两个健康”工作在海归人才培养管理中的开展,需要正确导向,发挥凝聚共识作用。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服务民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合作平台,规范管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三)新时期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问题和挑战1.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统战工作引导机制尚有待建立。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统战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观念不强,对于海归人才培养管理各类工作方法零碎化、随意化,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在对于海归人才的培养使用工作上,缺乏长远规划,没有从根本上走出“自然成长”的状态。[5]对海归人才长期备而不用,让他们产生政治上的失落感。所以统战部门对于海归人才的培养管理理应从企业培训管理的原理中,汲取积极实用的战略性方法与实际操作手段,从宏观视角入手,改变传统引导机制,整理海归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方法,在考虑党外干部的配备时,需要统筹考虑到海归人员。
3.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缺乏有效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主动性人格的海归人才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入新的组织后,他们会利用各种媒介,积极主动地搜集信息,有意识地学习、熟悉工作环境中的沟通习惯、工作方式、人际交往模式等等,并在这一过程和组织产生互动,建立起对于组织的依赖与情感。[6]这一特点为我们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与管理的基础,但在现有的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统战工作中,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载体,建立起一整套具有黏合度和整合力的组织体系,以适应海归人才的特征与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工作需求与现有体制机制的矛盾与不匹配,导致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无的放矢,缺乏重要的平台和抓手,效率不高。
二、创新发展开放引领中海归人才培管理养模式与路径分析
(一)在大统战格局中找准海归人才培养工作与统战工作的连接点
1.综合运用各类媒体,整合信息、资金、资源,建立丰富各类数据库,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尤其网络环境对于海归人才的积极影响,加以正面引导与疏通;与此同时,细化完善海归人才数据库,掌握海外人才分布与动态,建立属于湖南的海归科技人才智库,为海归青年营造良好发展研究环境。这一过程,必然离不开派的承接与牵头。海归人才是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之一,发现和培养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海归人才队伍是派工作的重点,需要形成专门的工作机制,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人才举荐上精准发力。
2.搭建实效有用的信息服务平台,为海归人才创业创造良好条件。统战部门应加强新旧媒体的综合运用,建立统战信息有效处理平台,实现工作方式方法规范化和常态化,给予海归人才适当的职业支持感。“职业支持感”一词来源于企业管理,原指员工感受到组织对他的职业需求的关心程度,比如,员工在职期间,为其提供定期的、专业的职业辅导,建立高效实用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支撑其职业发展空间与导向等。[7]我们把这一概念运用到统战工作中来,即统战部门相当于一个大企业,而海归人才是其中的一个员工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培养,也应加强他们的归属感与职业支持感,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加强与相关高校、企业的密切联系,促成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的无缝对接,为海归人才的培养以及归国就业打造一条畅通的渠道,比如通过人力资源政策来帮助海归人才制定一整套学习培养工作计划,帮助他们调整预期,适应国内环境与生活,做好跨文化培训、安置辅助等工作。[8]另外要发挥法律顾问团的积极作用,统战部门可依托法律顾问团,积极帮助海归人才维护合法权益,为他们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进一步促进开放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行业的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二)完善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统战工作引导机制
1.加强督促指导,完善意识形态引导。首先坚持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贯穿于海归人才培养管理的全过程,坚持一切工作都围绕学习宣传贯彻精神来谋划、来展开。在实践中,相关工作组织如海联会、知联会等要强化集中学习,通过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组织海归人才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熔铸成魂,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团结奋斗。
2.强化思想引导。密切关注海归人才思想状况,每年有计划的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省直单位等海归人才群体中开展思想状况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掌握,动态分析研究,增强组织对于海归骨干人才的思想引导作用,积极促进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问题导向,提高主动性和针对性,积极探索建立海归人才意见反馈和回应机制,高度关注海归人才集中反映的意见建议和突出问题,着力推动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和解决。经常关注各种社会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及时了解掌握党外知识分子的愿望诉求和所思所需。[9]
3.深化主题活动。在海归人才群体中中开展“跟党迈进新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不忘合作初心,共担历史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紧紧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契机,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把海归人才的力量凝聚起来,推动湖南各项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将各类活动开展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与湖南的发展实际、与个人建功立业和成长成才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三)搭建综合平台,形成工作抓手
1.畅通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激发海归人才参与政治、关注民生的热情。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行海归人才参政议政学术团队动态管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准选题,组团调研,汇聚集体智慧,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定期评选一批建言献策优秀成果,促进成果转化,资助调研经费。畅通建言献策渠道,积极推荐海归人才参加情况通报、省情考察和民主协商等活动。
2.聚焦海归人才的创新创业。定期从在湘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省直和中央在湘单位遴选优秀海归科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培养。加大与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等单位对接协调力度,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的落实落地。举办科研成果对接会,促进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从教育培训、社会调查、建言献策、挂职锻炼、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对优秀海归人才的培养,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舞台、搭建平台、助推助力。同时,加大产业合作和成果转化力度,切实做好产业项目的合作对接工作,做好做实建言献策收集、整理、报告和反馈工作,把海归人才的意见建议及时报送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让海归人才智库在促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
3.凝聚海归力量服务社会,加大公益项目落实力度。组建海归人才中的专家、教授、社会服务团和理事社会服务分队,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全省统一战线凝心聚力新时代、创建同心美丽乡村(社区)等重要部署开展社会服务。在对精准扶贫公益项目认捐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后,定期选择一个贫困县,集中开展决策咨询、科技推广、送医送药、文教宣传和扶贫济困等方面的活动。引导支持海归人才在我省开放崛起战略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注重发挥自身影响力和话语权,在讲好“湖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四)创新人才机制,培养海归人才中的优秀骨干
1.加大联系交流力度。建立健全日常联系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海外联络员和港澳联络处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扩大宣传,搭建联系交友新平台,拓展联谊交往新空间。
2.强化实践锻炼。将海联会、知联会理事纳入全省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工作范畴,每年推荐一批优秀人才挂职锻炼。结合海归人才的各自专长,支持他们到相关地方和部门挂实职、担实责、办实事,在实践中加深对国情、政情的了解,加深对国家机关运行程序的了解,进一步丰富经历阅历、提升能力素质。加强实践锻炼基地建设,着力培育1至2个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的党外知识分子实践锻炼基地。
3.加大人才举荐。物色一批有潜力、有影响的海归人才纳入全国、全省党外知识分子重点人物库,加大政治安排、实职安排、社会安排力度。积极举荐优秀人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特邀人员等,能力具备、条件符合的,争取担任实职。积极对接“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推荐符合条件的海归人才列入支持对象。积极对接省科技厅,建立战略合作长效机制,为党外科技人才申报项目、经费支持、评选表彰等开辟专门通道、搭建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燕新.网络统战:统战工作方式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J].中国统一战线,2009,(4).
[2]郑路鸿、丁柏铨.网络媒体对“海归”的形象建构研究———基于新华网的内容分析(2003—2012)[J].山东社会科学,2014,(12).
[3]谭昆智.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4]杨世鹏、董建、王春明.基于SWOT分析做好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6,(4).
[5]李云先.高校海归人才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6).
[6]吴瑞君.海外归国人员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1年上海基本侨情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5,(5).
[7]闫燕.海归知识员工组织支持感和主动性人格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以归国适应为中介变量[J].博士学位论文,2012.
[8]贾辉.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就业难成因分析与建议———基于北京市的调查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2,(11).
[9]邓凌.统战工作方法创新:基于交互式网络技术的网络统战新模式探讨[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4).
作者:刘靖子 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